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细数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30年的不平凡历程

CCTV.com  2009年07月23日 12:5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国际在线  

三十年来几艰辛 民主法制护高原

——细数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30年的不平凡历程

 

    热地:“30年间,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254件。”

    热地:“历任主任都是由藏族公民来担任。”

    隔着30年的岁月尘光,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回到1979年的夏天,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堪称浓墨重彩:

    ——1979年7月1日,中国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1979年8月14日,西藏自治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委会。这是中国首个建立的省级人大常委会。由此开始至1979年底,先后有22个省级人大召开全体会议,分别选举产生出常务委员会。

    30年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任第一副主任热地,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接受本网记者采访,细数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3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年过七旬的热地,对雪域高原民主法制建设的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追忆中,这位农奴出身的副委员长多次被往事所感动……

    首设常委会:争议中摸着石头过河

    西藏自治区是在1965年9月召开的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告成立的。14年后,1979年8月14日,西藏自治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常委会组成人员。

    “当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共45人,其中藏族27人,占60%。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共12人,其中藏族8人,占67%。首任主任是阿沛·阿旺晋美,我是第一副主任。”——时隔30年,热地仍能准确地说出当年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人数、民族比例和另十位副主任姓名:陈竞波、苗丕一、王静之、胡宗林、王运祥、德格·格桑旺堆、次仁拉姆、崔科·顿珠才仁、朗顿·贡噶旺秋、生钦·洛桑坚赞。

    在回忆人大常委会成立之初的状况时,热地说,“当时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摸索经验”。

    “主任会议制度”是当时人大常委会工作的第一个规范。热地回忆说,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会议是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10天之后召开的,会议由人大常委会主任阿沛·阿旺晋美主持。会上阿沛·阿旺晋美宣布,由于自己经常在北京,因此委托热地全权负责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这次主任会议决定设立常委会办公厅办公室、秘书处等机构,还决定建立主任会议制度,从此每周一召开一次主任会议。

    而争议也随之而来——对于设立常委会这样一个人大常设机构,当时有一些不同看法,比如说这个常设机构成立起来后做什么、能起什么作用,还有人认为这是额外增加了机构人员和编制等等。热地坦言,当时,人们对人大设立常设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是后来,人们“在实践中慢慢地逐渐认识到,设立地方人大常设机构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自治区、市、县各级人大常委会在以后的常委会工作中,对编制、机构、人员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充实。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目前就有8个厅级机构、16个处室、200多名工作人员。

    热地所说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什么?他用对比来阐释: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前,人大没有专门的常设机构,所以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权力得不到及时的行使。设立常委会后,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开始运转,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各级国家权力得以经常性、充分地行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对于推动西藏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增进民族团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