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方步战车配合俄方兵力发起攻击。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7月21日,俄方特种兵乘直升机进行机降。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和平使命-2009"的参演兵力是2600人,中俄双方各1300人。回顾过去的两次联合军演我们可以看到,"和平使命-2005"的参演兵力将近万人,而"和平使命-2007"也有4000人左右。很显然,此次军演的参演兵力确实比之前要少。
参演兵力不等于演习级别
"和平使命-2009"是一次战役级别的反恐演习。通常情况下,集团军以上规模的演习才能称得上是战役级别,最少也是师以上规模。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战役级别的作战,至少应该是万人以上。而此次演习的参演实兵只有2600人,却称作"战役演习",难怪有些网友会提出疑问。
但是,参演兵力并不等于演习级别。虽然此次演习的兵力不多,但确实是一次战役级别的演习。
那么,为什么投入这么少的兵力来参加一次战役级别的演习呢?
"以少代多"是演习的常用方法
在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次演习采用了空间浓缩、战场位移、以少代多的方法。
"空间浓缩"的意思是可能作战的空间很大,但在实际演练的时候,受演习场地的限制,往往需要把战场浓缩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内。"战场位移"也好理解,举例说明:本来炮火准备要打甲方向这个目标,但是甲方向的目标有双方参演的实兵,不能开炮,怎么办呢?只好选另外一个地域作为炮击点,只要命中了选定地域,就表明火力准备达成了。"以少代多"也是我们军事演习常用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用少量的兵力来代替更大规模的部队。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耗费少。因为投入的兵力少、兵器少、弹药少,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真正按实战标准完完整整做一次战役级别的全实兵全实弹演习的话,耗费将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在实际演习中,"以少代多"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以少代多"不会影响演习效果
一般来说,"以少代多"是不会影响演习效果的。
依旧以炮兵的射击为例。如果要用一个大规模的炮兵群,比如三个营的炮兵在实战中进行实地射击,那么,在演习当中可能只用一、两门炮就可以了。因为在炮兵射击的时候,下达射击的诸元是有一个统一的口令的,只要这一、两门炮在演习中命中目标,那么,在实际作战中,更大规模的一个炮兵群同样可以命中各自的目标。
因此,"以少代多"对演习的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和平使命-2009"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
此外,从演习兵力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分析出这次演习分类归属。
演习的种类有很多。从演习目的上来说有研究性的和检验性的演习;从演习方法上有全员实兵实弹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演习。
从这次兵力的数量和作战的级别差距来看,这次演习应该属于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演习兵力还不算很少,如果是单纯的图上推演或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的演习,那么,参加演习的实际作战兵力还会更少,甚至为零。
怎样用短时间的实兵演示实现时间跨度大的实际作战效果
此次演习的时间是5天,但实兵演示阶段仅仅为26日的2个小时。一次战役规模的作战,实际作战时间恐怕要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为什么演习当中的实兵阶段仅仅有2个小时呢?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