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世博影像记录是和摄影术、照相印刷术的不断改进息息相关的。摄影术正式发明(1839年)后的十二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召开了,这届世博会上就有专门的银版照片的展览。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银版照片主要是人像和静态的场馆或展品,并且不能复制和广泛的传播。但摄影术已经开始了对于第一届世博会的记录,英国摄影家理查德·贝尔德就拍摄了不少银版照片,来记录世博会的盛况。当时《伦敦新闻画报》出版的很多版画就是根据他的照片来刻版绘制的,这比早期依靠记忆和想象来雕刻版画无疑增加了还原真实的几率。
图片说明: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一张照片
这次展出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就是根据理查德·贝尔德拍摄的银版照片,由《伦敦图画新闻》于1852年制作的。
从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始,组委会允许各国设立独立展馆,逐步取代了原来的主题展馆。这张照片也成为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首张照片。
中国宁波海关副税务司的文牍(现时的秘书)李圭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他的一个任务是“将会内情形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回国后,李圭撰写了《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中国赴会之物,计720箱,……”这是中国人看世界的一个重要事件,“泰西物产之丰,国力之强”深深打动了第一批不再坐而论道,而是起而救国的中国人。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立体照片
照片说明:长18厘米,宽11厘米,蛋白纸基,美国百年摄影公司摄制。
照片中的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三个大字,里面展示着各种从中国运来的奇珍异品,馆内以精心的布置和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据记载,中国馆有880平方米,共展出了6801项产品,价值约白银20万两。其中丝、茶、瓷器、绸缎、雕花器和景泰蓝在各国产品中被推为第一,其余铜器、漆器、银器、藤竹器也颇受欢迎。
1904年之前,中国的参与世博都是以私人身份或者由外国人把持的海关来派员的。1904年,大清国接受了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邀请,派出以溥伦贝子为监督的首个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代表团赴美参会。副监督黄开甲率团先期到美国,成为1904年圣路易斯第一个入住世博会场的官方代表团。
图片说明:中国官方在世博会的首张照片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合影
照片说明:34×27.5厘米,凹版印制。
这是副都督黄开甲(前排右三)会见世博会官员的照片,也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官方正式亮相的首张照片。
图片说明:中国首张世博会门票
1904年,清政府接受邀请首次正式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这是当时世博会中国馆的参观门票。
1904年世博会“大清国会场公所游览凭照”
门票说明:长10厘米,宽6厘米,纸制。
被邀请人爱德华·胡克(Edward Hooker)是当时世博会新闻出版委员会的秘书。
下面是大清政府派往博览会的副监督黄开甲的亲笔英文签字:WONG KAI KAH,这届世博会的正监督为溥伦贝子。
黄开甲是晚清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先于溥伦到达美国,是入住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专员。
图片说明:珍贵的世博遗珍
在这次展览中,除了大量中国世博留影的珍贵影像外,还有不少当年世博会上中国馆里的实物,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中华圣母像桌屏就是其中之一。
1904年中华圣母像桌屏
这个桌屏高21厘米,宽12厘米,杉木制作,背面有:“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中国村”英文字样。
中华圣母像着中国当时皇太后慈禧的服装,但是是圣母玛利亚的面貌,鼻子隆起,眼睑低垂,头蒙白纱,戴着镶满宝石的皇冠。圣母下垂的左手抬起来抱着耶稣,耶稣足着中国高底云鞋,端立于圣母衣襟上,紫袍腰扎皮带,披红斗篷。宝座后面的屏风上绘有篆体的寿字,屏风两旁以山、树木、房屋、塔作为远景。典型的中西合璧之作。
此桌屏发现前,宗教界普遍认为这种最早的中华圣母形象出现在1908年左右。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许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