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问

网友小莫问

2月15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1+X”的最后一部指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发布了,此举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已全部发布完毕。《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件呢?它对我国迈向制造强国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小编答

《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是20多个国务院部委通力配合,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这一“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编制出的一套细致“框架图”。

2015年,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2010年起,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到2025年我国将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毫无疑问,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是力求于改变我国制造业长期“大而不强”的局面。

国内媒体评论称,宏观上来说,《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指示作用,也非常准确地切中了中国未来20年到30年在全球战略地位中的发展路径。但上层建筑落地之后,还需要最基础的产业力量,扎实推进。

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以马凯副总理为组长,20多个国务院部委参与。该领导小组编制的“1+X”规划体系,“1”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这一总纲领,“X”就是为支撑这个“1”所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据了解,目前已经发布的“X”有11个,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工信部明确表示,11个“X”侧重引导,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在具体实施中更需“合力而为”,要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等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政策措施,将刺激并规范行业发展,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为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诸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品牌及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工程实施指南进一步细化了五大工程的具体目标和路径,有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形成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并为装备制造业长期投资指明方向。

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在大型客机、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和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一些机构看好制造业细分领域,如关注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商业模式清晰、市场空间大的细分行业投资机会,看好相关行业具有显著技术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

有证券公司则看好高端制造业长期前景,认为《中国制造2025》相关规划将促进消费升级,以消费市场向中高端扩展引导带动装备制造企业主动提高设备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艺水平,促进“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曾表示,《中国制造2025》为解决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政策。在财政领域明确指出,要推动财政资金向高端装备、技术改造等方面聚焦;在金融方面,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大型集团开展产业和金融结合的试点。

所谓“谋定而后动”,《中国制造2025》集结号已吹响,相关体系也已确立。下一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的落实,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各级政府、企业等,“合力而为”向制造强国迈进。

本文参考:
     《中国制造2025》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中国青年报 2017-02-15
      《中国制造2025》“1+X”规划助推制造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