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山网讯(记者彭方均 实习生程俊 通讯员纪玫玫摄影报道)6月25日上午,乌鲁木齐第五小学。8岁的小丁像往常一样跟着妈妈来到学校。可学校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孩子妈妈,今天中考,早就通知培智班不上学了。
小丁没有把通知告诉妈妈,因为他是培智班的学生,他在智力上存在障碍。
看不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小丁显得有些烦躁,在校园里来回乱跑。突然,小丁站住了,跟在他身后的妈妈迅速抱住了他,但他挣脱了妈妈的怀抱。“叔叔,叔叔……”小丁向大门口的李勇奔了过来,重重地撞到了李勇的怀里,两个人打闹了起来。
“娃娃没有朋友,除了家人和老师外,他谁都记不住。只有这个叔叔,他每次见到都高兴得很!”小丁妈妈所说的叔叔叫李勇,他是残疾人,今年44岁。这个原本可以申请低保金的人拖着伤腿从事保安工作养活自己,也经常给那些智障娃们买东西。
15年来,这个 “编外爸爸”和智障娃们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赢得了娃娃们最质朴的信任和友谊。最近,他还带动了社区一批人,加入了关心残疾人的队伍中……
被弃停尸房落下终身残疾
李勇,乌市隆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保安员,也是新市路社区的治安联防员。
他的脚有些跛,居民们因此对他印象深刻,“他很乐观,一点不像残疾人。”居民们说。事实上,李勇也被别人骂过“瘸子”、“跛子”;也因为残疾,找工作屡屡碰壁……
“但我有个伟大的妈妈,她一直鼓励着我。”李勇说,他的这辈子是妈妈从停尸房捡回来的。
说起此事,李妈妈唏嘘不已。“1963年夏天,李勇出生不到45天,就抽风抽过去了。我和他爸被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可医生说没救了,把他送进了停尸房。”
两口子抱头痛哭,缓过神后,李妈妈开始琢磨:“这是我的娃,就算死,也要在娘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
从停尸房抱回李勇,李妈妈探手一摸,娃娃身上还有热气,便抱着他跌跌撞撞地进了一家老中医的诊所。“我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了!”
老中医用针灸神奇地从鬼门关拉回了李勇,但李勇却落下了终身残疾,除了右腿不能正常走路外,还有身体上的多种不适。
一次开会引来15年情缘
1992年,29岁的李勇已是原乌市内燃机配件厂的安全员了,此外,他还是乌市红桥居委会残疾人协会主席。
“这是个不拿钱的主席,就是组织些残疾人一起活动,互相鼓励帮助!”李勇说。
当年,李勇被推荐参加残代会。在会上,他听说乌市第十二小学成立了培智班。那一刻,李勇的心被触动了,他决定去看看这些和自己一样有残疾的孩子。
当时李勇每月才300多块钱工资,可他花了40多块钱给孩子们买了文具和零食。
那间教室比一般的教室要小,桌椅很新。两个男生站在凳子上边打边喊,粉笔头满地都是;还有几个趴在桌子上睡觉……突然,站在门口的李勇腰间一阵生疼,转头一看,一个女生在他腰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说实话,那一口真疼!”李勇蹲下身,掏出一袋饼干塞到了女生手里。
尽管老师介绍了李勇,但对于这个陌生人,孩子们显得不屑、冷漠甚至敌视,李勇头上被水泼过,胳膊被拧青过……但他坚持每月至少去一次,买礼物,陪孩子。
15年过去了,看到一批批智障孩子走向社会,有的工作了,有的成家了,李勇觉得很欣慰,“就像看着自家的娃娃一样”。
十余年诚心换来孩子认可
“你别看他们脑子不好使,他们离开学校也没忘记我。”李勇有些骄傲,掰着指头开始回忆。
“小夏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是我和她一起过的;小辉结婚,我送的鸳鸯毛毯他到现在都没舍得用;道培参加残奥会获了奖,把他和王乐泉书记的合影送给了我……”李勇的脸上充满骄傲。
孩子们有高兴的事愿意和自己分享,李勇高兴;孩子们有不高兴的事想找自己唠唠,李勇更高兴。
2004年12月的一天,刚上班的李勇接到一个电话,是小科爸爸打的,小科当时已经毕业了。“他爸爸让我赶紧去他家,说小科要见我。”
为了快点见到小科,李勇决定抄近道。那天下着很大的雪,李勇下一个斜坡时,他的右腿突然没了力气,他顺着坡摔了下去,在雪地里坐了好久才缓过来。
当李勇一瘸一拐地到了小科家时,小科看到李勇就抱住了他,有些哽咽地说:“李勇叔叔你咋才来啊!”
原来,小科和妈妈闹矛盾,牛脾气上来了,死活不让妈妈去上班,就要见李勇。
那天李勇没上班,一整天都陪着小科。李勇说,幸亏单位领导支持自己,否则那天肯定要扣钱。
说起钱,李勇很认真,要不是一分一厘地算着花,哪里有钱给孩子们呢!李勇算了一下,15年来,花在孩子们身上的钱有一万多元。
好多认识李勇的人都说他“抠门儿”:不抽烟、不喝酒,回家基本靠“11路”,有保安制服穿决不买新衣服,一句话,就是抠!
可刘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刘娟慧,乌市第五小学培智班班主任,从事培智教育工作19年,认识李勇15年。
“他对孩子一点都不抠,孩子们要什么东西,他保准下次就送来。”刘老师说。
刘老师回忆说,当年她在乌市十二小就认识李勇了,后来五小开了培智班,她被调过来,而李勇因为工作变动也调到了五小附近。“我们这儿一直被人遗忘,只有李勇15年来一直坚持来看我们,他是惟一的一个。”
李勇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刘老师开玩笑说:“深得有时候让我都有点嫉妒。”
2005年夏天,李勇突然药物中毒住进医院,三天三夜都没有醒来。孩子们知道后,连课都不想上,就想去看他,可因为李勇没有脱离危险期,医院不准探视。
有几个认识路的孩子找到了医院,求医生让他们见见李勇。医生不同意,他们就站在办公室门口流泪。医生心软了,同意他们派两个代表进去看看。刘老师很惊讶:“这群孩子能找到医院,对他们来说很不简单,更不要说求医生了。”
孩子们没什么钱,只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推选了成绩最好的小夏和小强去看望李勇。
看到平常笑呵呵的李勇叔叔满身插满管子一动不动,两个人哭了。随后,女孩小夏打开罐头,用小勺舀了些水果喂李勇,可李勇没有反应。小夏强忍着不哭,手一抖,水果落在了李勇身上……
男孩小强端来一盆水,轻轻地掰开李勇的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擦起来,但当擦到李勇右脚时,小强忍不住又哭了。
那是一只什么样的脚啊!发育不良,有些萎缩,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小孩子的脚。就是踮着这只脚,李勇15年来一直为了那些智障的孩子东奔西走啊!
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李妈妈,也感动了在场的医务人员。
一个人的爱心带动更多人
新市路社区居委会下派干部刘升科一直不知道社区里有个培智班,也不知道平时话不多的李勇有这么多故事。
“助残日时,社区想搞点活动,就让大家出主意。李勇建议去看看那些智障的孩子,我们才知道这个班。”刘升科说,助残日那天,大家才听刘老师说了李勇的故事。
社区工作人员都很震惊,“他是残疾人,却不肯吃低保,挣点钱都给娃娃们花了。”“你说,一年两年容易,15年啊,一般人谁做得到?”“这些娃娃真可怜,要是多点像李勇这样的人就好了!”……大家都觉得,应该用实际行动向李勇学习,关注这些平时被大家遗忘的孩子。
“六一”儿童节那天,社区和李勇特意和这些孩子过了一个儿童节。“当时孩子们那种纯纯的快乐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刘升科说。
“要是天天都是助残日,要是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残疾人,那该多好啊!”44岁的李勇眼中流露出小孩般的期许眼神。(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责编: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