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事迹展播——刘玉莲

CCTV.com  2008年05月09日 15:13  来源:中央文明办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刘玉莲:人人叫她“丫头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乡村医生刘玉莲

    人物小传

    刘玉莲,1949年8月出生于甘肃,随父母落户新疆哈密市二堡镇拱拜湾,后当上村医。41年来,刘玉莲医治患者30余万人次,从未出过一次医疗差错。她先后获得“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乡村医生”等荣誉称号。

    58岁了,十里八村的维吾尔族乡亲仍习惯地叫她“丫头罕”。“罕”,在维吾尔语中表示尊重。

    “丫头罕”的姓名叫刘玉莲。

    “给丫头两个金疙瘩都不够!”

    41年前,刘玉莲随父母从甘肃来到新疆哈密市二堡镇拱拜湾落户。

    拱拜湾地处丘陵,是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村子。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村边那条小河,除了夏季遇到山洪时有水外,一年到头尘土飞扬。村子周围绵延不绝的山峁峁上,除了瘌痢头般长着些骆驼刺、芨芨草外,别无长物。 但最让村民忧虑的,还是缺医少药。

    爱劳动、脾气好又有初中文化的刘玉莲,很快便被老队长玉努斯·铁木尔看中了。村里敲锣打鼓送她到县里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第二年,这个扎着大辫子、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就成了“赤脚医生”。 

    白天,她肩背药箱,走村串户给村民诊病。晚上,她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啃《赤脚医生手册》、《新针疗法》等书本。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她,阅读专业书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凭着惊人的毅力,大凡那个时代在农村能找到的医疗书籍,她差不多全搜罗来看了。为了找针感,她在自己的头上、手上、脚上、腿上反复地扎……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玉莲的医术在十里八村出了名。二村的、四村的、七村的……拱拜湾的村卫生所里,从早到晚坐满了病人。 村民玉素甫·买买提患支气管哮喘多年,脖子上还有一个硕大的甲状腺瘤。到城里多家医院求医问药,不见好转。刘玉莲用针灸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两个月后,玉素甫·买买提的支气管哮喘不犯了,脖子上的“大疙瘩”也慢慢消失了。老人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说:“丫头罕,医术好得很!” “丫头罕,医术好,人更好。”这是乡亲们对刘玉莲的又一评价。

    村委会主任玉素甫·阿不力孜告诉记者,刘玉莲总是千方百计替病人着想。治病时,出诊费、治疗费全免,量个血压、扎个针,从不收钱。开药,从不多开;输液时,从不离开病人半步,等到输完拔掉针头,还要观察一阵才放心地离开。给病人垫付几元乃至几十元钱医疗费,在刘玉莲,是家常便饭。41年来,刘玉莲累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超过了3万元。要知道,刘玉莲的月薪仅为350元!她的话很朴实:“都是碰头打脸的乡亲,怎能见死不救?自己家里也不富裕,平时生活,能省就省呗!”

    40多岁的艾曼提·玉努斯,挖坎儿井时从25米的高处坠下,腰腿骨折,躺在家里不能动弹。两个多月,无论刮风下雨,刘玉莲每天骑自行车到艾曼提家为他治疗。艾曼提家里困难,刘玉莲为他垫付了1500元医药费。

    如今,已经康复的艾曼提说起此事就热泪盈眶:“我的命保住了,给丫头两个金疙瘩都不够!”

    “丫头罕”和她的倔家人

    刘玉莲的家座落在拱拜湾村西头上。

    三间土房虽然陈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的家具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15年前买的14英寸金星电视机。

    刘玉莲的丈夫吴正义身材不高,但很结实,是那种典型的西北汉子。老吴不善言辞,在记者面前拘谨地搓着骨节粗大的手。

    吴正义告诉记者,家里的收入全靠那14亩薄地和圈里的几只羊。常常是上午他刚把羊卖了,下午夫人就为病人垫付了医药费。

    “她这样做,你不生气?”记者问。

    吴正义说:“也有想不通的时候,但再一想她是在做救人的善事,也就不计较了。我只是心疼她太劳累了。经常是刚端起碗,有人来叫,撂下筷子提起药箱就走了。长年累月,谁受得了呀!” “去去去……”刘玉莲嗔怪地打断丈夫不让他再说。 ’

    刘玉莲说:“我家老汉对我太好了。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我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治病。” “吴正义真有福气,娶了十里八村头梢子(最漂亮)女子。”乡亲们都这样说。

    吴正义大刘玉莲两岁。当年的刘玉莲,甩着两条过腰长的大辫子,一双毛眼眼忽闪忽闪的,谁见了谁喜欢。20岁的吴正义便常常被那两条大辫子晃得睡不着觉,三天两头借故说自己这里疼了那里不舒服了,让刘玉莲给自己看病。

    当然,到了卫生所,吴正义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勤快的小伙子终于赢得了姑娘的芳心,1968年,俩人结了婚。

    婚后,吴正义全力以赴支持妻子的工作。所有的家务事都不用妻子操心。全村数他家的责任田种得最好。从地里劳碌回来,又忙着烧火做饭。饭做好了刘玉莲还没有回来,吴正义就会把饭送到卫生所。

    1972年2月的一天晚上,刘玉莲出诊回来,快到村口,突然一个黑乎乎的人影挡住了去路。歹徒步步朝她逼近……急中生智,刘玉莲弯腰抓起一把土向歹徒眼睛撒去,趁歹徒揉眼睛,她拔腿就跑,边跑边喊丈夫的名字。歹徒吓跑了,她也瘫在地上。从此,晚上刘玉莲出诊,再晚吴正义都会去接送。刘玉莲怎么劝也劝不住。这一接送,就是30多年。  

    在拱拜湾村,由刘玉莲亲手接生的孩子,少说也有三四百个。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而她自己的孩子,却因工作太忙耽误了治疗而夭折。那是1969年12月,怀孕8个月的刘玉莲早晨起来就感到肚子难受。到卫生所上班后,她一口气接诊了十几个病人。由于过度劳累,她早产了。新生命来到世上不到半个小时就咽了气。产后不久,刘玉莲就上了班。不过,由此也落下了病根。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都没能够成活。所幸的是,在她抱养的女儿吴晓英长到3岁时,又“招”来了个小弟弟吴晓成。

    在孩子们的眼里,家庭成员只有父亲。母亲一年到头很少沾家。2000年春天,吴晓英有了自己的孩子。可孩子到周岁时,刘玉莲只去探望过两次。现在孩子已经7岁了,刘玉莲上门的次数也不到10次。

    吴晓成也有类似的“遭遇”。4年前他的妻子做了剖腹产手术,术后刀口一直不能愈合。儿子希望母亲来伺候儿媳妇一段时间,可刘玉莲总是说:“那么多乡亲等着看病,走不开。”孙子长到4岁多了,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10天。

    最开心大家都叫她“丫头罕”

    刘玉莲的4个弟弟妹妹都在镇里和市区生活。有人多次给她开出高价,希望和她在城里合作开个诊所。但刘玉莲全回绝了。她说:“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许多村民有这样的担忧:“丫头罕出名了,上级会不会把她调走?她是我们的‘夏帕艾且’(维吾尔语救命女神)。我们拱拜湾离不开她。” 刘玉莲说:“我哪里都不会去。”她说,结婚时,老队长玉努斯·铁木尔和村民们为她举办了最隆重的维吾尔族婚礼。那时,家家生活都很困难,可乡亲们有的送来精美的花布,有的送来烤馕作为庆贺礼物。婚礼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了,敲着手鼓,唱着歌,跳着麦西来甫,整整庆贺了一个通宵。

    “这么多年了,乡亲们为我做得太多了!农忙时,怕我家老头子忙不过来,乡亲们争着来帮忙。每到收割季节,大家都是先帮我家干完,再去忙自己家的,连水都不喝一口。孩子小的时候,怕我们照看不过来,村民们抢着帮我们带孩子。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乡亲们拉扯大的……” “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刘玉莲眼里含着泪花。 

    41年过去了,当年甩着两根大辫子的刘玉莲,如今已是满头华发!41年来,刘玉莲把村里的医疗卫生事业搞得红红火火: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除害灭病,甲亢、肺结核普查普治,天花病歼灭战;八九十年代的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21世纪初的抗击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拱拜湾都是县里的先进。41年来,刘玉莲医治患者30余万人次,从未出过一次医疗差错。 41年来,尽管她先后获得“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乡村医生”等多项荣誉,但她说,最让她开心的是,村里无论大人小孩见面时都亲切地叫她:“丫头罕!” (王慧敏)

    模范感言

    我哪里都不会去。这么多年了,乡亲们为我做得太多了。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

责编:陈昌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