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事迹展播——李学生

CCTV.com  2008年05月09日 14:43  来源:中央文明办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李学生:农民工的人生壮举

    ——浙江省温州金有利鞋厂工人李学生

    人物小传

    李学生,1969年10月出生,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生前系浙江温州金有利鞋厂工人。2005年2月20日,李学生为抢救两个孩子,自己却被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学生为革命烈士,全国总工会追授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团中央追授其全国杰出务工青年称号。

    时间定格在2005年2月20日下午的那一刻,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铁轨上玩耍,急促的火车汽笛声使两个小孩惊慌失措,呆立不动。悲剧即将发生的瞬间,过路的李学生箭一样冲上铁路,抓住小瞿甩到路旁,接着又返身冲到另一侧去营救较远的媛媛。就在李学生刚抓到小媛媛的瞬间,带着巨大惯性的火车撞飞了他俩。小媛媛当场罹难,李学生壮烈牺牲,小男孩保住了性命……

    他完全可以顿住脚步,判断一下火车的距离和速度,可他没有!他完全可以在救下第一个孩子后,顿住脚步,评估一下再次救人的风险和可能,可他没有!在他人生命的危急关头,李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撼人的壮举。

    干啥务啥、学啥精啥

    李学生的家乡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是全区最穷的村子。李学生自幼家境贫寒,为照顾久病的母亲和供养弟弟上学,很早就辍学务农。母亲去世后,十几岁的他便和父亲一起分担起家庭重担。“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也是个实诚的孩子,没有半点儿虚心眼儿。”说到他,张乾秀大娘泪水纵横。

    在苦撑了几年之后,李学生背起简单的行囊,融入打工者的人流。在北京西站磨炼了一年之后,1997年10月,李学生只身来到市场经济发达、个体企业密集的温州市,在鹿城区个体企业金有利鞋厂当了一名学徒。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

    “打工就要像个打工的样子,干啥务啥,学啥精啥,就得像给自家干活一样,不能使假、偷懒,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李学生常跟工友们说这话。他勤奋学习,技术精益求精,很快就从徒弟变成了师傅,而且上下工序样样精通,成了全厂为数不多的多面手。

    金有利鞋厂的老板程定华讲述了李学生两件事。1998年10月29日晚上,厂子突发火灾,火势异常凶猛,在场的工人都被吓愣了。李学生把衣服浸湿,往头上一顶,率先冲进火海,抢出了易燃的橡胶原料,又几番进去抱出几个生产用的煤气罐,避免了更为严重的爆炸后果。

    程定华提拔李学生当了车间管理员,后来又让他兼任工厂的门卫,负责全厂安全保卫、进货出货、人员接待等事务。为履行职责,看管好厂子,李学生工作得很投入。来厂打工8年,他只回过4次家。老板和员工都知道,他不光是为了省路费,更多是因为过节、农忙时厂子缺人手,怕出事,不忍心请假。有了李学生这个“全都管”,程定华不管出差走多远,多少天,都非常放心。

    李学生敢于直面人生。他29岁结婚,31岁丧妻,抚养着幼小的女儿。面对沉重的压力,他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热心人、软心人

    “李学生是个热心人、软心人,自己的日子艰难得不行,还总想着别人,尽力帮着别人。”无论是他村里的邻居,还是同在异乡务工的老乡都这样说。

    在豫东农区,小麦是口粮又是现金收入来源。然而那次,李学生为帮助年老体弱的邻居雨中抢收,竟淋坏了自家一季的小麦。风雨中,当李学生气喘吁吁地说明真相时,父亲流下了泪。

    就在这次麦收请假回家那阵子,听说村民李学彬因为路滑、车坏、缺人手,西瓜泡在地里卖不掉,李学生主动帮他摘瓜,修理小四轮,并花了整3天时间,起早贪黑到十几公里外的集镇去叫卖,让一季种瓜的心血没白费。

    说到李学生的善良和孝顺,父亲李洪深的泪水咋也憋不住,“这孩子的心太好了。”那是1983年的秋天,李学生卧床不起的母亲病情越来越重,家里为给她看病已经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突然有一天,母亲说:“娘想吃肉。”李学生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好,我现在就去买。”母亲说:“娘知道连买药都没钱了,说说算了。”“谁说的,有钱!”

    李学生出门后就失声痛哭。他原本真有10元钱,那是他头天上学在路上捡的,犹豫了一整夜,想到失主的心情、学校的教育,当天刚刚上交到老师那里。于是,他只好再次从邻居那儿借了钱,买回来一斤肉,做好了端给娘。娘坚持只吃一半,另一半给儿子。学生实在拗不过,就佯装外面有人叫他,端着碗跑了出去。第二天,他把头天自己一块也没吃的半碗肉菜热了热端给娘,哄她说是头天买的肉多,分作两顿吃。在他牺牲后的一天,邻村客运专业户王胜伟找到了学生的父亲,满眼是擦不干的泪水。“大爷,您知道吗?我这车上可有学生兄弟借给我的2000元钱哪!要不是他帮助,我咋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去他和学生一起都在温州打工,两年前,他想筹钱买辆面包车跑客运,李学生知道后,就紧紧手借给了他,连个借条也没打。“我知道学生眼里都是好人,肯定没有记底子,这就赶紧跟您说明了,这笔良心账,我今秋一定全还上!”

    中华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仙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年,李学生得知村里小学危房改造因缺钱陷入停顿,就给父亲打电话问:“您手头还有多少钱?”父亲说:“加上你刚捎来的不到900元。”“村里小学房子快塌了,您拿800元钱交给村里建房子,等我下月发工资了再给您寄点儿。”

    李学仙说,就在学生最后一次回家时,还跟他说想为村里发展出点儿力。李学生说:“咱村的路太差了,一下雨啥也运不出去,得想法儿把路修好点儿。我要是挣到了钱,一定自己来修!”他还说:“回到厂里我跟老板说说,争取他来中华楼村投资办鞋厂,把咱村经济带起来,让老少爷儿们都能挣工资,有事干,有钱花!”

    是大哥,更是知心朋友

    李西团是李学生的同村人,1999年通过李学生的介绍来到温州打工。

    13岁时,李西团的父亲去世了,接着母亲另嫁他人,不久弟弟也死了。

    “当时真的没法活下去,哪里还有路走?”李西团仰天长吸一口气,试图咽下满眼泪水,“我跟学生都有相同的命运,一样的家境,格外投缘。对我来说,他是大哥,更是知心朋友。刚来时,帮我找工作,教我学技术,还在生活接济不上时,30块、50块地给我。”

    这些年来,光是他介绍到温州打工的村里村外的老乡就有四五十人,而且个个都在经济上或多或少得到过他的接济,不少人都在找不到工作时到他那里吃住。老乡们一见他,就说俏皮话,“到了温州找学生,管吃管住管找工”。

    “要知道,在我们打工族这个圈子里,百儿八十块钱的周济,对双方来说都很是一回事儿。”老乡们说,李学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生活非常节俭,常常白米咸菜凑合,连肉都舍不得吃,可对别人他又很慷慨。他挣的那点儿工钱,除了养家糊口,就是救急解困帮助人。干了8年,直到他去世,也只有几千元存款。

    说起李学生的事迹,乡亲们似有太多的话题。1989年6月16日,当时8岁的李超到村东头的大塘里洗澡,刚往里一走,便突然沉了下去,同去的几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大塘春天时刚刚淘过泥沙,里头大坑连大坑,足有1丈多深。李学生来了,没有片刻的迟疑,纵身跳进塘里摸了几个上下,终于把快要淹死的小李超推上岸来。他自己由于腿抽筋,也沉下去喝了不少水,在大伙的帮助下,才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没多久,还是这个水塘,不到3岁的李小伟随洗衣服的奶奶到塘边玩耍,不慎滑入塘中。在不远处干活的李学生听到奶奶的呼喊,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跃入水中,几经潜捞,终于救起本无生还机会的又一条生命。(戴鹏袁亚平)

    模范感言

    打工就要像个打工的样子,干啥务啥,学啥精啥,就得像给自家干活一样,不能使假、偷懒,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

责编:陈昌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