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CCTV 移动传媒开播 > 正文
移动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电视传媒,它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1]
自2000年上海正式推出公交车移动电视系统和服务系统以来,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也纷纷在两三年内开始使用,迅速遍及各大城市。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卫星直播、有线和无线传输三种方式。目前公交车数字移动电视是通过发射信号的单频网,使数字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这个范围内通过无线接收,使乘客看到高质量的电视画面。这种新兴的移动媒体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有需要改良的弊端。
一、公交车移动电视的社会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春、南京等许多城市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使乘客们在乘车时获得新闻咨询、生活窍门、时尚动态、城市面貌等内容,满足了受众接受社会信息的需求,并以强制性传播手段取得了一定传播效果。这种以不同城市为独立发展空间的新生媒体,已在全国公交行业形成一定规模并不断扩大。蓬勃发展的同时,依然有缺欠存在,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对其现状进行传播学分析:
1、传播内容:
目前,全国的公交车移动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休闲、咨询、娱乐类节目为主,除此之外还包含健康咨询、新闻热点、娱乐新闻、幽默笑话、小品相声、广告、时尚服饰、英语媒体新闻等。具有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由于受众群体的短暂接受和分散性流动性特点,节目的内容编排和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重复性规律。内容的精致发挥了公交车移动电视媒介的优势,利于受众在乘车的短暂时间内观看到比较完整的节目,了解到最新动态。
自电视诞生以来,围绕它带给人们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就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许多学者从积极角度出发认为电视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激励人们上进、有助于人们放松、可以教育人等等,同时,也有学者严厉批评它使一切变得浅薄、逃避现实、破坏民族文化、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提出电视是麻醉剂、思想统治的工具这样的特点。如今,在公交车移动电视的评价中依然有这样不同的两方面观点。
从客观现实来看,目前确实有很多广告传播的反例,如北京清晨播放的诸如肛肠疾病之类的“倒胃广告”,和前段时间被披露的长春公交车常播放男女性病问题的广告,还涉及生殖器官字眼,不利于某些人群接受,应严格杜绝。尽管受众拥有选择性接受和选择性记忆的能力和自由,然而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如儿童和青少年,这样的生殖健康问题会引发负面影响,留下特殊印象,使其谈话中无意流露这些词汇。这样的传播内容是不适宜的。
2、传播效果:
公交车移动电视的一些节目是重复性频繁播出的,由于受众是短暂的接收群体,且呈流动状态,因此,这种重复性可以使信息尽可能地全面覆盖。
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受众的收视心理复杂,导致了传播效果的差异。“受众对接收的信息的选择有四道围墙的防御,最外层的是选择性接触,随后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选择性接受和选择性记忆可以阐释这一现象。选择性记忆是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回忆信息的倾向。受众的知识层面不同,所需信息质量也有差异。因乘客的乘车目的不同,有学习者、工作者、购物者、旅游观光者等,知识层面有很大差异,导致接受信息时,对其理解程度、个人兴趣等均有差异。所以同一时间播放同样内容,不能完全保证传播效果。公交车移动电视还采用先进数字传输技术,实现了高画质、高音质、多频道、高性能,给受众全新的视听感受,这是优于传统电视之处。
但是传播环境嘈杂,信道不通畅,信号不稳定等问题都影响了传播效果。从技术的角度看,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公交车移动电视在画面的稳定性以及接收的可靠性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比如车辆在突然启动或行驶转弯的过程中会出现画面抖动的情况;当通过隧道等封闭性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群时,就会出现电视信号消失或屏蔽等现象,造成一段时间的收视空白。另外,移动电视的声音通道和报站器是同一个声音通道,当公交车辆需要报站时,电视的声音就会被吞没,而公交车辆的报站声音又非常频繁,这就使得乘客在欣赏电视时经常是“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从而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车厢内乘客的谈话声、上下车声响、起车时发动机的轰鸣、车外街景、车壁广告等都影响传播效果。但无论怎样,在公交车行驶的固定环境里,是有利于获取传播效果的。
3、受众分析:
公交车移动电视由于其传播特点具有移动性,拥有着短暂和分散性的移动受众群,由于一部分乘客的乘车路线是固定的,所以它拥有一部分固定受众,且数量基本持恒。公交车是多数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移动电视具有了庞大的收视群落。有资料显示,上海每天有500万人次通过公交线路出行,平均每人在公交车上大约需花费40分钟时间;北京市公交车辆已达2万多辆,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人次高达1180万,市民平均每周花费在公交车上的时间为5.18小时,年运营总人数近50亿人次。收视群落的组成成分很复杂,受众覆盖面广泛。
受众作为乘客,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无法拒绝传播,被动地被电视节目充塞视听。公交车移动电视剥夺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体现出一种强制性和垄断传播的特点,而在传统的电视传播中,受众却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电视台和节目。由此,引发了受众地位的变化,属于被动受众。电视作为一个低参与度媒介,遵从周边影响体系对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这种媒介的使用和获得的满足程度也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社会大众群体性收看同一节目的自觉性,实施着一种议程设置,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特定观点,无形中制约着舆论和导向。
同时,受众自身受多种因素局限,比如身体因素、工作因素、时间因素、生活条件因素等,对于信息的接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体验。对于那些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的受众,无疑是一种文化快餐,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了乘车时间被满足了信息需求,这是对此种媒介的使用的积极效果;但对于那些排斥移动电视节目的受众,却不是好的传播效果的体现。受众在使用这种媒介时,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播放的内容是否适合其本身需求。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