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泛白领时代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可不是白领!

——一个“伪标准”引发的全民讨论

CCTV.com  2007年11月19日 17:20  来源:青年周末  

    一个话题的轰动,往往是因为跟它有关的人太多了,或者这个话题让多数人觉得有话要说。“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就是个典型。

    事件引起热烈讨论和关注,原因就是:中国符合“脑力劳动、在写字楼里工作”这一基本要求的“白领”似乎太多了!大家都期待一份标准的认同——谁才是,谁不是。以及,我到底是不是?

    但,搜狐网站在盘点整个事件之后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9%以上的网友认为自己“根本不是白领”。原因无非两个:月入一千的人觉得白领是收入比我高的人;月入一万的人认为白领应该比我生活得更有品质。看来,所有人都想逃离白领的压力、忙碌,和“白领标准”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被泛化、被贬值的那部分;所有人又都在心里给这个本用于区分工作性质的老词,添加了太多个人期待的词义外延。于是,到底该争当白领,还是逃离白领,不仅是一个话题,也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焦虑。

    ■一场空前的身份焦虑

    “白领工资标准”事件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

    11月4日至5日的两天时间里,标题为《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的新闻,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当然,后来社科院的声明证实,这是场误会——有网友翻出了旧帖,回了一次锅,心急的媒体把这个赚人眼球的话题放到了报纸上。接下来就是各类网站的飞速转载……

    据某门户网站统计,此条新闻4日五分钟内点击数就过万,跟帖评论的更达到两千多条。此后,关于此事件的主题讨论就更多,有人质疑消息的准确性,有人质疑制定的标准是否有意义,有人直接发表“白领”和“非白领”生活的各种感悟,甚至有人为白领生活算起了账,算账的结果,通常是“白领生活遥不可及”。大家都在急于撇清关系——我可不是白领。

    截止到11月10日19:00,用“白领工资标准”在百度上搜索到的网页有225万个,以此为主题词的新闻也有4310条,其中相当多内容,是在得知标准有误的情况下的进一步讨论,“你是不是白领”成了最热门的标题。无疑,“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身份焦虑。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虚假美好”

    一个话题的轰动,往往是因为跟它有关的人太多了,或者这个话题让多数人觉得有话要说。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就是个典型。中国的白领太多了!大家期待一份标准的认同。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回忆说,1997年他以白领为目标做社会调查时,课题的名字还不敢用“白领”这个词,怕有人不明白,而是用“城市里的新兴管理人员”来代替。现在,“白领”已经每天出现在媒体和网络上,成为尽人皆知的称呼,但标准是什么,没人知道。

    上海白领俱乐部接纳会员的收入底线是月薪2200元,而上海一些大型国企和合资企业中,普通工人年收入也可以达到7至10万。所以,白领到底应该怎么算?

    “白领”在国民心目中还有另外的含义:中国始终是一个“蓝领”社会。相对少数的“白领”脱离农业社会过“美好生活”的虚假概念深入人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认为,白领既是职业群体,也是社会阶层。低阶层的人有时用“白领”来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上层人士却不承认“白领”也属于上层。白领是这样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虚假美好。

    在没有办法制定任何标准的情况下,下一场关于白领标准的发布,仍将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大讨论。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曲慧 )

责编:陈昌娥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