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趵突泉公园演奏的王连云。
“吱嘎吱嘎拉大锯,拉倒奶奶家的老槐树。剖成板,做成船,载着小小到江南……”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曲童谣。锯子能发音没啥稀奇,但假如有人告诉你,伐木时会发出“吱吱嘎嘎”刺耳声音的锯子,也能用来演奏音乐,而且还能发出舒缓悦耳的声音,你相信吗?
“锯琴最适合演奏节奏舒缓的抒情曲了,《送别》、《三套车》……很美。”王连云一脸的陶醉。
锯子也能用来演奏
周末的趵突泉公园,游人如织。
“听,这是什么声音?”耳畔隐约传来的乐曲,引得游人纷纷止步,驻足倾听:这声音,似二胡,却又比二胡悠扬缠绵;似提琴,却更似女高音正在练习发音。当人们因为好奇循声找到这声音的来源时,那吃惊却又更甚:二胡弓子正在拉着的哪是什么胡琴乐器或是大小提琴,分明是一把锯子!锯子颤抖着,时而弯曲时而伸展,音乐也时高时低,时强时弱。
“没错,别不相信,这玩意儿就叫锯琴,算是西洋乐器的一种吧。两百多年以前就已经传到我们国家了。”锯琴的主人、山东音乐家协会锯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连云答曰。
“太神奇了!这真是我们平时用的锯子吗?能用它来锯木头吗?”观众们一边咂着舌,一边取出照相机、手机、DV等各种摄影设备,“咔咔”记录下眼前这神奇的一幕场景。闪光灯晃得人一阵眼晕,身为焦点的王连云却仿佛丝毫不受影响,泰然自若地继续他的演奏。
“锯子”里暗藏玄机
锯齿向内,双腿并拢用力“别”住手柄;左手捏住锯琴顶端,拇指发力,使其弯成角度不同的圆弧;右手持弓,琴弓与琴面保持水平垂直,随着右手的上下拉动,优美动听的乐曲便随之传出:时而悠扬,时而低缓,时而缠绵抒情,时而如泣如诉。
“我经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练习。现在,脑子里至少装着上百首世界各地的名曲,根本就不用看曲谱。”王连云说。因为这“锯琴”绝技,退休后的他倒成了名人,经常在省、市各级比赛、演出中“露脸”,并引起轰动。
锯子也能用来演奏乐曲,莫非王连云用的“锯子”本身藏着什么特殊的门道?记者仔细研究了这把特殊的乐器:长77厘米、最宽处15厘米、最窄处4厘米、厚度仅为0.7毫米,除了比一般的锯子更长更宽外,外表看上去倒也跟普通的手板锯没太大分别。
“这的确不是一般的锯子,而是特别为演奏设计的。”王连云笑着承认了:锯身上还印着“中国锯琴”的标志和它的专利号呢。“当然了,普通的手板锯也能用来演奏,只不过它的音域比较窄,拉出来的声音也比较尖锐。”说着,他还真拿起一把真正的锯子拉起《沂蒙小调》来。要知道,这可是他花八块钱在地摊上买来的呢。
“听出来了吧?跟它相比,我这把锯琴发出来的声音可就圆润动听多了。”一曲奏罢,王连云笑道:“其实,每个锯琴演奏者用的琴可能都不一样,有人喜欢高音的,也有人喜欢低音的,我这把就是低音琴,已经用了三四年了。”王连云说。为了防止汗渍腐蚀琴面,每次演奏之前他都要先戴上白手套,才肯开始。
全国仅200人能演奏
“锯琴其实很简单,几天就能掌握音阶和演奏要领啦!”王连云如是说。
只要有振动就会有声音,音准、音频的变化全在左手的弯曲度上:左手抬高,弧度较小,则声音低沉,左手压低,弧度较大,则声音高扬。然而,听起来简单,真正演练过后就会发现,一般人想把它拉响了都不容易,更别提拉成曲调了:力度小了,没啥动静;力度大了,吱吱嘎嘎的声音不仅难听,还挺刺激神经。
“是啊,锯琴的音阶变化更为复杂,而且又没有任何标志,要想随心所欲地控制音准的确不容易。”王连云叹了口气。演奏锯琴不光是全身的运动,对耳朵的考验也不小:需要根据发出的声音随时做出调整,功夫不到的话,很可能怎么找也找不准音调。“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原因吧。”王连云说。中国的锯琴事业发展缓慢,不但懂的人很少,就连知道的人都不多,90%的人甚至见都没见过,这让他一直颇为遗憾。
小时候在海边长大的王连云,从家人那里学会了锯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只可惜,此后因为忙于学习、工作,始终没有机会再练习和演奏;直到退休以后,他才又重拾旧日兴趣,到如今,也有十年光景了。
每个周末,王连云和几个琴友都会在趵突泉、五龙潭等公园里演奏,一方面练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锯琴做宣传。几乎每一次,他们演奏的时候都会吸引大批游人,也有不少感兴趣的人想要学习,然而,懂得拉锯琴的人却依然少得可怜。据王连云介绍,取得中国音协锯琴学会会员资格的仅有200多人,而在我们山东特别是济南,会拉锯琴的就更少了,不超过10个人。
“锯琴的声音很特别,也很动听。虽说音乐学院并没有设这个专业,但是,只要有人想学,我会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演奏技巧。”王连云说,真的不希望锯琴艺术就此失传。
责编:何伟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