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二十一世纪的长城更坚固??北大师生眼中的高明

CCTV.com  2007年09月03日 13:07  来源:人民网  

    从“文科状元”到导弹精兵,从青年学生到优秀班长,高明的事迹不仅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在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也是反响如潮。高明以实际行动展示了“金戈铁马书生梦,矢志不渝报国心”的时代青年风采,也因此成为北大师生心中耀眼的明星。

    13篇军营随笔,篇篇引发当代大学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注与思考;3次回北大,次次反响强烈,他成为校园新闻焦点人物;4次座谈会,大学生坦露心迹,表示要象高明那样立志报国,做一个对国家负责任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记者曾两次来到北大学子中间,被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感染着:绿色军营仍然是天之骄子热切向往的地方。

    “高明圆了我们心中的梦”

    不少遇到高明的人都有一个疑问??放着好好的学不上,为什么要去当兵?对这样的问题,高明不屑于回答,但是高明的同学却从来不问。因为高明的梦想正是他们自己的梦想。

    2005年,国家首次在北京大学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消息传来,未名湖畔欢呼雀跃,同学们奔走相告。与高明一起报名参军的有36个人,结果只有高明一人体检过关,一路绿灯,如愿以偿。

    在北大,像高明一样有爱国抱负和英雄主义情结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他们心系国家安危,关心国防建设,向往绿色军营,很多同学自发加入“军事爱好者协会”。大学生们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表达一个设想,如果军队招收新兵在身体条件方面降低一下门槛,更多的人可以圆梦了。

    北京大学人才济济,像高明这样优秀的学生很多,但有从军经历的就他一个。高明是幸运的!他选择从军报国,既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北大人的梦。高明是幸福的!

    对高明参军,同学们满是钦佩和羡慕。大家觉得,这不仅是高明个人的选择,也代表了全体北大人的选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座谈会上,大学生们多次谈到,“高明履行了我们共同的责任!”

    同班同学姜平给高明赠言:“我特别羡慕你,你既然有了这个当兵的机会,就一定给我们拿个优秀士兵回来!”另一位同学白旭亮遗憾而又自豪地说:“高明,我们好羡慕你,我们更加敬佩你!…”

    很多与高明素不相识的校友也由衷地表达敬意。一位同学在座谈发言中谈到,“我是后来看到高明事迹文章的,看了很多遍,当时心里就对他油然地产生一种敬佩的心情,男儿自当如此,北大男儿更应如此!”

    作为全校第一个在校入伍大学生,高明受到了北京大学上上下下的关注。2005年12月,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为他举行了入伍欢送仪式。厉以宁、张维迎等名师向高明赠送了书籍并题词留念。高明回校参加座谈会,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又亲切接见了他,并与他合影留念。

    爱国报国是北大人一贯的光荣传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表示,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像高明这样德才兼备的学生。“大学生的爱国实践不能停留在表面”,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爱国主义具体化,真正践行“文明生活 健康成才”的理念。我们过去和牛津、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联合办学,今后我们要多和军队这所大学校“联合办学”,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高明是北大最帅的男生”

    作为建国后北大第一个在校参军的大学生,高明在部队的一举一动始终吸引同学们的目光。高明的13篇军营随笔在北大网站陆续登载后,引起广泛关注,点击率居高不下。

    今年6月8日,高明借参加第二炮兵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会之机,回母校与师生座谈。临近期末,师生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自发采取上网发贴、发送手机短信和撰写感想等方式,表达对高明先进事迹的敬仰之情、学习之意。仅几天时间,高明回母校座谈的新闻网页就被点击浏览达8000多次,比该校其他重要新闻点击率高出近一倍,稳居北大一周新闻排行榜第一位。在北大未名网站,“军事爱好者协会”版(http://MA.bdwm.net )的《感人至深??北大首位在校参军大学生高明语录》一文,成为“十大热门话题”,并被热心同学转贴至“三角地”等版面,近200人参与讨论,发帖跟帖近500个。

    让高明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成了北大的明星。同学们将他围成一团,有问不完的话题。身着军装的高明走在校园里,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羡慕当然不止于这一身威武帅气的戎装!大学生们关注的是这身军装符号所代表的军人身份和军人责任。高明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的军人气质,一举手一投足的坚毅和果敢,源自于心、践自于行的爱国理想和青春抱负,无疑是同学们羡慕他的理由。一位同学在北大网上留言:“高明很帅,是北大最帅的男生。”一位同学说,“我明显地感受到他作为一名军人之后气质的改变,但身上北大的烙印确是永远不灭的,那种结合使得他这个人更加高大闪光……”

    有109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不仅学术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历来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在与同学座谈时,高明说,北大精神中的兴亡感和责任感让他选择做一名义务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的热情。这番话,或许可以作为高明现象在北大师生中激起广泛共鸣的一个注脚。

    在北大这样一个崇尚思想自由的地方,象牙塔内的学子们不乏有崇拜歌星、影星者,但是却为他们中的一个普通同学高明,掀起了感动的热潮,激起了思想的共鸣。高明为什么成了大学生们心中的一颗星?一位ID为“passpasser”的同学在网上表示:“他的崇文尚武、自信自强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真诚与理想,他已经当然地成了我的精神偶像”。

    同学们评说,高明不是一般的“80后”。他有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主义,并且敢于为自己的理想牺牲奋斗。他的抱负不是现代式的,倒像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

    即将毕业的同班同学姜平发送手机短信:“高明不仅为现实活着,更为理想活着,所以他能够抵制诱惑和浮躁,把我们平时说的做到了做好了。”姜平谈到,虽然我们成长在新世纪,但我们同样钦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身上那种燃烧的激情。从高明的成长过程就可以看到这种激情,并且为这种激情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

    一名来自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认为,高明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北大学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成才报国北大人”的典范。

    “我也要像高明一样到军队去”

    大学生当兵,在部队能不能干好?这是不少人当初对高明的担心。

    一年多过去了,高明在部队这所熔炉里百炼成钢,各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新型高素质士兵的典型代表。这不仅打消了人们当初对他的疑虑,从高明身上,大学生也看到了“军营大学”的独特魅力,对火热军营充满向往。

    今年6月,北大学生工作部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校200多个党支部和班集体开展学习高明事迹活动。《北大青年》连续刊载高明撰写的介绍部队训练和生活的文章,北大新闻网专门制作网页报道高明先进事迹及相关信息。广大师生分别采取撰写感想、座谈讨论和上网聊天等方式,表达对高明和大学生士兵群体的支持与关注。

    著名经济学教授、高明的专业课老师王其文饱含深情地勉励他:“作为北大学子,就是要德才兼备、文武齐修,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继续保持爱国心、责任心和平常心,在部队干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军队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到部队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高明的到来,使绿色军营再次成为校园关注的焦点。

    座谈活动中,高明曾动情地告诉母校师生:“我虽然延迟了两年学业,但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在体能、意志,作风纪律、集体观念、效率意识等方面受到了很大锻炼。这是无价的!”

    一位同学在北大BBS上留言,“实践证明,军队的舞台是广大的。投笔从戎,不仅是国家对新时期青年人的期许,更是莘莘学子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

    未名ID为“jenifer”的网友在回贴中说:“我也一直想成为一名军人,但很遗憾没能成功。看到高明,我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目标。好样的,小伙子!”

    高明入伍时,他的同学山盟对他说,“你只看到解放军很光荣,不知道解放军很艰苦,不自由。”高明回答说,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无疑,这种准备是必须的。如今,高明的很多同学也做好了到部队锻炼成才的准备。

    哲学系06级本科生陈涛在校园网上向高明表达敬意,表示要像高明那样,在学好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毕业后申请到艰苦的地方去、到高科技部队去接受锻炼。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05级本科生、北大军事爱好者协会会长郑义萨在一次热点问题讨论中发言: “高明的事迹传递了一个信息,今天的军队技术含量高,而且文明开放、以人为本,是青年学子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像高明那样到部队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和洗礼!”

    令人高兴的是,大学生们身上普遍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很多同学谈到,现在国际形势并不太平,担心会爆发战争影响中国的发展。高科技时代,军事人才也应该高素质化,军队引进高素质人才,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为大学生知识报国提供了好的途径。诚如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其文教授所说,德才兼备、文武齐修是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的要求,高校和军队看似不同,但就他的文化来说是互补的。要多选送一些高明这样的大学生到部队去,既可以科技强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双赢。

    据北大学生工作部提供的消息,在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0%以上主动要求到艰苦地区工作。还有很多在校大学生以高明为榜样,将部队视为毕业首选,期望在军营中淬炼青春和人生,以投身国防事业的实际行动为国效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有识之士曾经撰书呼吁??谁来保卫二十一世纪的长城?今天,从高明等一大批当代青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和令人振奋的积极人生态度表明,“80后”是茁壮成长的一代。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新一代军人,人们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长城更坚固!

责编:田诗嘉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