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2008感动中国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启迪

CCTV.com  2008年11月11日 11: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中国女排则获得“感动团体”。晚8时颁奖典礼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播出后,反响很好,引人注目,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感动热”。

    在这期节目里,那些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充盈,那些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很多观众表示,他们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认为《感动中国》节目“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

    《感动中国》创办于2002年,今年是第三届。中央电视台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树起了一个让整个民族动容的“精神品牌”,在观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实属不易。纵观三年走过的历程,它良好的社会反响固然令我们欣慰,而其打造“品牌”的成功运作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更为重要。

    一份责任必须牢记在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媒体,我们常说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4月8日亲笔写给《焦点访谈》栏目的信函中曾对“责任”的内涵作了精辟论述:“责任就是新闻工作者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之为“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出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且与社会和时代紧密相连。

    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这个时代推崇的是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而《感动中国》借助中央电视台传播主渠道地位,怀揣着高度的责任感,给社会做了一个良好而清晰的示范。它通过2004年中不同寻常的十个新闻人物和一个集体,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与大众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为此,一位网友这样评价道:“看过今晚播出的《感动中国》,的确令人感动不已。正气、英气、才气、壮气、豪气,气气冲天;亲情、友情、国情、民情、师情,情情动人。”从这个角度上讲,当选的十个人物和一个集体的感人事迹已然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一段难忘历史的精彩浓缩。

    一条规律必须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部优秀电视作品必备的基本要素。与目前众多的人物评选活动相比较,《感动中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就在于它以内涵丰富的“感动”为标准,巧妙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而这种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不是坐在家里拍着脑袋凭空琢磨出来的,而是创作者们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我们仔细梳理2004年的十位当选人物和一个集体,不难发现除却事迹本身感人之外,创作者们从现实的生活中吸取营养,从群众实践的沃土中开掘新闻富矿,以视觉创新、题材创新、手法创新来实现新闻宣传创新,是其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

    节目中既有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如为母换肾的律师田世国、深入大山当教师的青年志愿者徐本禹等,也有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可谓代表性强,覆盖面广,但是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贡献有多么的不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都感动了观众,让人可信、可亲、可爱。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创作者们穿插了简介十位人物和一个集体事迹的纪录片。这些短片没有拔高的臆造,更没有枯燥的说教,语言朴实,故事真实,画面平实,成了整台节目最吸引人的亮点之一。

    一条经验值得倡导推广:媒体打造的“精神品牌”,要想产生最广泛的宣传效果,必须与时俱进,走互动联合之路。近些年来,电视以其独有的声画特质而成为强势媒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影响甚广。但是作为中国电视界的“航空母舰”,中央电视台在《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没有独家运作,关门自办,而是放下身段,主动出击,寻求最广泛的媒体联合,其“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引人注目。《感动中国》创作组在这次长达三个多月的评选活动中,与全国各地媒体建立了密切合作,其突出的做法就是成立了“全国感动联盟”,抽调专人全面负责联系、协调,统一运作,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优势,发动群众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评选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并把它当作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方式,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感动”为主题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热潮。

    今天,《感动中国》已经开启了2005年春天的序幕,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感动中国》能够继续感动着你我,更期待着电视界能够“不断总结,坚持‘三贴近’,推出更多更好的名牌栏目,打造更多的中国的‘精神品牌’”。(晋岭)

责编:陈昌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