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杨永信网戒中心生意依旧 电击治疗室已撤掉(图)

 

CCTV.com  2009年07月17日 18:4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郑州晚报  

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的小院不大,却全国闻名。晚报记者 王银廷 图

  电击治网瘾:家长叫好孩子叫苦

  家长不理解治疗效果好为何叫停,孩子却庆幸脱离“生不如死”苦海

  核心提示

  7月13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叫停“网瘾电击疗法”的消息,把已经备受争议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推到了风口浪尖,其推行的“醒脑电击疗法”也备受争议。

  被卫生部叫停的“网瘾电击疗法”究竟疗效如何?记者赴山东临沂进行了实地调查。

  “网瘾戒治中心”生意依旧

  7月13日,在卫生部网站上,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叫停“网瘾电击疗法”。

  事件主角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对“网瘾患者”实施的就是这种治疗方法,因其安全性受到质疑,网络上争议不断,在“杨永信”贴吧中,截至7月16日上午,帖子数量已经超过90万个。

  7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临沂市北郊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下简称网戒中心),它在一栋临街6层小楼上,后面还有个院落,院落的平房里设有咨询接待室、戒瘾网吧等,院子里铁架子上晾晒着许多迷彩服一类的服装。

  网戒中心分布在六层楼的二、三、四层,每层走廊处都安有门,与楼梯隔开,很安静。

  敲了敲门,一位挂有“家长”胸牌的女士探出头来说,孩子们正在上课。记者想让其帮助联系一下杨永信,她称,不在,不知去哪里了,也不知道他的电话。

  在小楼入口处,一对父母带着自己的儿子,等着去咨询接待室咨询。那位母亲说:“我们已经来半个小时了,不知怎么,一直没开门。”

  网戒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治疗网瘾的效果非常好,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带孩子到这里来,就拿现在的情况来说吧,病房只剩下一间了。”记者向他询问杨永信电话,该工作人员称不知道不给提供。

  家长对卫生部叫停不理解

  家长们对记者的到来,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

  一位家长激动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采访,为什么不去网吧采访,你们最该去采访采访那些毒害孩子的网吧,把网吧都给封了。”

  “效果那么好的治疗,为什么让停,为什么不让治疗孩子的网瘾。”

  “看着孩子上网上瘾,我们死的心都有,挣钱有什么用,孩子教育不好,什么用都没有。”

  …… ……

  在杨永信博客中,他的一篇《让爱心唤回迷途羔羊》博文中,谈到了网瘾对孩子家长带来的极大伤害。文中写道,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了几个特殊的患者: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因为上网成瘾,对父亲的管教由厌烦发展到恨,3次在父亲的茶水或饭菜里下鼠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因父母离异、缺乏引导而疯狂迷恋上了网络,辍学后每天沉迷于模仿网络世界的武士,一心要练成绝世武功,以报复“可恶”的爸爸和妈妈;一名正在读高二的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而辍学,最终发展到打骂父母;一名网瘾孩子纠结500余名未成年人打架斗殴、偷窃、抢劫;一位15岁男孩,长期沉迷于“网吧”,经常逃学,他因敲诈同学未成,便用砖头劈了同学的脑门;一位13岁的姓赵的女孩,在沉迷网吧和逃学的同时,为了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些,她便纠集一些人收取同学的保护费。

  杨永信在博文中还称,他痛心疾首地发现问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网瘾孩子涉及违法犯罪的在70%以上,网瘾孩子中的吸毒贩毒、嫖娼卖淫现象也屡见不鲜。

  网友痛忆网戒中心治疗过程

  “无论多么野蛮的小孩,经过电击治疗后都会屈服”

  与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家长反应不同的是,在外界以及网络上,不少人对此种疗法纷纷质疑乃至抨击。

  就在几个月前,网戒中心的网站和论坛遭遇到了黑客攻击,页面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

  在“杨永信”贴吧里,还有一些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电击治疗网瘾”的痛苦经历。

  小辉(未成年人,化名)去年曾在这里治疗过,在“杨永信”贴吧里,他发帖称:“我早就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但又害怕父母发现,把我重新送回去,那就太惨了。”

  在保证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小辉讲述了他在该中心的治疗过程。

  小辉说,“电击”是核心部分,网戒中心的一切治疗手段都是以“电击”为基础制定的。

  “来这里治疗网瘾的不叫病人,而叫盟友。”小辉说,“电击治疗室”原来挂着“13号室”的牌子,虽然现在已经撤掉了,但在那里治疗过的“盟友”对“13号室”记忆都非常深刻。

  “电击治疗太可怕了,可怕到什么程度,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小辉说,无论多么野蛮的小孩经过电击治疗后都会屈服。原来有一个盟友,来之前在娱乐场所给人看场子,还被人用刀砍过,表情蛮横。经过家长和几位身强力壮的“接待”的努力,这位盟友被制服并被绑到病床上,接受电击治疗,一波电下来就泪流满面,脸上蛮横的表情看不到了,好像一下子开窍了,说什么自己原来的行为很混蛋,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又过了几波电,他承诺给父母道歉。这位盟友出了治疗室之后,一见到母亲,就跪倒了,承认自己错了以后要改正。这位盟友的母亲看到儿子痛心疾首的样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坚定了对网戒中心的信任。

  小辉说,被电多了,也总结出来了经验。“怎样才能缓解被电的痛苦,首先要想办法让医生开心,要勇于承认错误,每电完一波一定要谢谢医生,这样医生就可能不继续给你电了。此外就是个人的一点诀窍了,就是把脸部皮肤绷紧点会缓解痛苦,再有就是咬紧嘴唇也可以,因为你把嘴唇咬疼了就不觉得电休克那么疼了。但是注意不要把嘴唇咬破。有个女盟友把嘴唇咬破了被定义成自虐,又被增加了电休克次数。”

  此前,杨永信在接受采访时,也对这种“醒脑电击疗法”做过解释,他说,这种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具体的操作是,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进行治疗。

  “点现钱”、“加圈”管理制度:喝饮料也会被电击

  “点现钱”和“加圈”都是网戒中心比较独特的制度。

  小辉说,“点现钱”就是直接被拉到13号治疗室去电疗。而在网戒中心的管理制度中,有86种行为必须“点现钱”。

  出口成“脏”、穿便装外出、喝饮料茶叶水咖啡、课内私自调座位、触碰家长陪护卡、熄灯后在厕所大声说话等行为都属于“点现钱”行为。

  “对盟友们的‘加圈’,是和电击强度和电击时间挂钩的,‘加圈’越多电击时间与强度都要相应增加。”小辉说,可能被“加圈”的规定达到上百条,如非睡觉时间不准躺或者半躺,上课不准打瞌睡、跷二郎腿,被子叠不齐等,曾经有人因为洁癖被“加圈”。

  小辉说,其实家长也是会被“加圈”的,家长被加一个圈就要给网戒中心交10元钱,而家长委员会是专门给家长“加圈”的。哪个家长说了破坏氛围的话、做了破坏氛围的事情就会被“加圈”。

  在某贴吧里,一位盟友以日记的形式曝光了点评课上对家长的“加圈”。

  “有一次一位盟友出逃,让大家分析一下盟友和家长有没有责任。一位家长站起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大家的,我也有责任。杨叔(家长和孩子在网戒中心对杨永信的称呼)说:我问的是直接责任人,你的发言不合拍,送你一个圈。另外一位家长也站起来,不管怎么说我作为家长委员会副主任,也有责任,自领20个圈。随后各位家长纷纷自罚领圈。”

  治疗先和家长签合同,每月费用需6000元

  小辉说,在网戒中心,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入院时,家长首先要签一个合同,主要内容是保证“相对足疗程”(注:足够的疗程),此外家长要绝对配合,服从一切规定。要求所有入院人员的影像资料都可由网戒中心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的是,网戒中心还规定,家长必须和孩子同吃同住同上课。

  “更特别的是,家长签的这个合同不是和医院签的,而是和家长委员会。”据小辉介绍,家长委员会是由杨永信在入院病人家长中组织的一个团体,最高是家委会主任,合同签订后,孩子就成了“盟友”了,治疗和住院的费用每月大约需要6000元。

  据小辉说,家长委员会一般由5个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主任及委员由大家“商量”提名,再经由全体家长表决通过,家长委员会被认为代表了家长的利益。“而杨叔经常说家委会是天,网戒中心只是服务者。家长委员会在形式上完全自治。”

  在小辉看来,家长委员会并没有能够同网戒中心相互制约。他说:“家长不可以私下谈论治疗效果,如果他们对杨叔的治疗方法表示质疑,也会被告知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提出,一旦他们的态度被孩子察觉到了,治疗就很难再有效进行下去,这也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杨叔还经常说,家长委员会主要是通过沟通医院和家长,来让孩子看到一种和谐,而不是阴暗面。”

  “所以家长也就很少质疑医院了,家长们认为孩子和网戒中心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对孩子好。” 在网上,一位已经带孩子离开的家长对家长委员会评价说。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