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屋内的天街。
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
昨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文博部门将当地最大的围龙屋、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仁厚温公祠,作为梅县现存700多座围龙屋建筑代表之一,加入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群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曾同时居住500多人
坐落在叶剑英元帅故乡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巨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
仁厚温公祠有三堂、八横、三围龙,拥有480多间厅堂、房间,当地村民温伯告诉记者,仁厚温公祠在上世纪70年代,曾同时居住了500多人,一座屋住了当时的2个生产队。
记者昨日随到这里考察的梅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仁厚温公祠看到,这里有宏伟宽阔的祠堂、深深的庭院和长长的天街、巷道。
据副研究员、梅县博物馆朱馆长介绍,仁厚温公祠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中间的堂屋有上、中、下三个厅堂和48间住房,光中厅就可摆20台宴席。堂屋的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共“八横”,共有240间房。这使整座建筑显得宽阔庞大,气势宏伟。堂屋和横屋的后面是三层弧形的围屋,又有房102间。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在堂屋和围屋之间,长着两株400多岁的华南苏铁树。堂屋、横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偏向东;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屋内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
夏天排雨冬天挡风
仁厚温公祠的构建科学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余成向心之势;一年四季温润的东南风可吹遍每个角落,正午的阳光能照到每家门前;夏天大雨排水顺畅,无淋漓沥涝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围屋外面,族人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
朱馆长认为,如此一座庞大的客家围龙屋古民居,从历史、规模和文化内涵来看,比起福建的圆土楼和山西的乔家大院一点也不逊色。
仁厚温公祠档案:
已有500岁,占地2.3万多平方米,拥有厅堂及房间480多间,为梅县迄今发现最大围龙屋。
相关链接:
责编:刘海丰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