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这一次,回家的路如此遥远:从鸭绿江那边的朝鲜,回到中国。寄托着4条鲜活生命的烈属证,经过58年,终于到达家乡,到达家人的手里。他们是被一个陌生农民送回来的,这似乎不太合“规矩”,而这些没有结婚,没有后人,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的烈士,几乎已被家人遗忘。58年来,家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死活,甚至并不知道他们当了兵。
把烈属证送回去,不就等于送烈士回家
2009年4月,李红旗带着媳妇去四川。
从河北老家保定乡下出发,经过石家庄,坐上火车去成都,有将近两天的旅程。这是李红旗第一次出远门,此前这个37岁的男人最远只到过北京和天津。一路上,他都背着一个黑色背包,里面装有2000元,还有一张薄薄的蓝色纸片——一份抗美援朝烈属证。证书的主人周明星,四川中贤县狮子村人,曾在339团九连服役,1951年2月牺牲于杨子山战斗中。
几个月前,成都一家报社来电话,想跟踪采访李红旗寻找周明星。对李红旗来说,去四川的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相当于他半年的收入,他一直犹豫不决。一周前,报社记者又来电话,说一家民营博物馆愿意赞助李红旗去四川的路费。附带的条件是,如果找不到周明星的家人,要把这张烈属证捐给那家民营博物馆收藏。李红旗答应了。
说起来,李红旗这次旅行的起点,始于11年前。那时他刚结婚,带着新媳妇去保定玩儿,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了5张“革命烈士家属证明书”。这些证书看上去年代久远,纸张略有些发黄,但保存完整,上面用毛笔清楚地标明烈士的姓名、家乡地址和牺牲的时间地点。
收藏古玩是农民李红旗的业余爱好,虽然他也分不清楚这些所谓的“古玩”是真是假。但这一次,他决定把这些烈属证买回家收藏。
“什么,一张破纸五百块?”新媳妇没给他好脸色,强烈表示反对。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带着死亡的气息,在乡下人看来是“晦气的东西”。
李红旗一边和摊主讨价还价,一边继续翻检。一本油印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录,以及另一份由高级别官员签署的唁电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翻开战争记录,里面记载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及备战的情况。
“嘿,这次捡到宝贝了。”
为了确信买到的东西是“真家伙”,李红旗继续和摊主聊天。
“这些东西哪里来的?”“从收旧货的那里淘来的。”“收旧货的从哪里搞到的?”
“听说是从一个部队的旧货仓库里收来的,部队换防,扔掉了很多旧东西。”
李红旗心里美滋滋的,确认了这些物件的真实性。他没搭理媳妇的话,掏出2500元,把5张抗美援朝烈属证和作战记录带回了家。他盘算着,过阵子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挣点钱贴补家用。
回到家,他把烈属证给老父亲看。老爷子盘腿坐在床上,把这些东西对着光线看了很久,冒出一句:“这是烈士的东西,咱应该还给人家。”
“还?这是我花钱买的,还指着这个挣钱呢。”李红旗收起烈属证,嘀咕几句,觉得父亲是年纪大了,“脑子有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老父亲不时会对李红旗提起这些烈属证。“你说,你出个门我多担心啊。这些烈士,他们都是英雄啊,他们的父母家人,一定也很想念他们。咱还是把东西送回去吧。”
“千年字儿会说话。把烈属证送回去,不就等于送烈士回家?”
李红旗空闲时,翻看买回来的那本记录,知道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冬天里,很多战士连双鞋都没有,光脚在雪地上行军打仗。物资奇缺,一些指挥员呼吁上级“给配给些照明的煤油”。他没怎么读过历史书,不知道这些烈士所在的部队,是朝鲜战场上打得最艰苦的一支部队,也不知道志愿军最高统帅彭德怀,曾在祝捷电报中破例为这支部队使用了“万岁”这一至高无上的赞美词。
他越来越朴素地觉得,不能拿这些烈属证去挣钱。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