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太原市常务副市长接受全国网媒山西行采访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21:2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6月8日下午,“华夏之根”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来到太原市采访。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俊明接受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

  记者:从2006年开始,太原市就逐步确立和完善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思路,请李俊明副市长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李俊明副市长:发展战略是关系全局和长期发展的大问题,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决定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果。“十一五”以来,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重新审视太原发展定位,逐步确立和完善了太原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2006年8月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未来五年太原发展的新定位,即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战略,努力提高服务全省的辐射力,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增强对世界的吸引力,把太原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工业基地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市委、市政府把“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作为战略着力点,紧紧扭住整体创新、绿色转型这条主线,以“五个加速”为基本任务(即加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体系,加速构建生态宜居、协调共进的新型城乡体系,加速构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体系,加速构建延续文脉、科学先进的特色文化体系,加速构建充满活力、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以全力推进“四个发展”为战略重点(即全力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以“三步走”为推进步骤(即在五年的时间内,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和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奋力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新太原建设步伐,2008年初市委第九届三次全会做出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决定。2008年12月20日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又做出了建设“八个功能区”的重大决策。至此,一个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战略,以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为结构性战略目标,以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为功能性战略目标,以“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为战略着力点和战略途径,以建设“八个功能区”为战略抓手和战略重点为一体的太原区域发展战略思路得以逐步确立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太原化进程取得了战略突破。

  实践证明,这个集全市人民智慧,立足太原发展实际、着眼太原发展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布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已经成为太原推进科学发展的突出标志。

  记者:请问李俊明副市长,太原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是怎样提出的?

  李俊明副市长:中共太原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发展战略上提出了“两个定位”,一个是目标定位,一个是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就是把太原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功能定位就是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上,专门提出要把太原建设成为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市委作出这项重大战略决策和提出这个宏伟战略目标,事关太原市“十一五”乃至今后各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在太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把太原的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到特色文化名城上,这是第一次,是新一届市委对太原市情、山西省情十分审慎地研究以后做出的一个科学决策、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之所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定位,从理论层面上讲,是建立在对太原发展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认真思考和分析之上的。

  其一、从资源禀赋来看,山西包括太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的长期持续导致了在经济发展观念上的故步自封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我们过去提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这种提法固然符合省情和市情。但是,这个远远还不够,至少对丰厚的文化资源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事实上,回溯太原地区的文明史,远至新旧石器时代不论,至少从公元前497年晋阳城建成以来,太原作为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我们留下大量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概括而言,太原独具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呈现出四大优势:太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三晋文化的杰出代表;太原历建州府、商贾云集,是闻名全国的晋商之都;太原南北交汇、中西兼容,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地域;太原底蕴深厚、文化灿烂,是民族艺术向世界展示魅力的靓丽窗口。这也正是三晋文脉的核心构成,即悠久多元的文明进程,开放进取的思想成果,绚丽夺目的艺术发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所独具的优势,要求我们在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必须在深入发掘太原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三晋文脉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扎实探索和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二、从市场需求来看,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逐步提高,政府只有充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共建特色文化名城,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方面,太原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迫切地呼唤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另一方面,太原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能够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公共财政有能力主导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体制有条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三、从政策导向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尤其是把文化建设单独列出一个篇章论述,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举措,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个目标同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完全一致。

  经过三年的努力,太原市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161亿元,实现增加值67亿元,占GDP的4.64%,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通过举办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太原市文化建设三大系列20多项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尤其是实行“政府买单,百姓看戏”,不仅让老百姓一饱精品力作的眼福,而且感知了晋商文化的厚重和晋阳文明的悠久,生发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活动规模之大,群众参与热情之高,社会反响之热烈都是空前的。可以说,建设集三晋文明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已深入人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并成为全市上下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我们还需要再下功夫。

  记者:太原出台了哪些具体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举措,以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李俊明副市长:国际金融危机给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带来了很大冲击,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经济运行步入下行期;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减弱;财政收入呈现下滑趋势,相对减弱政府调节经济发展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外贸出口增速趋缓,特别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影响着太原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下滑进一步影响到社会民生事业,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考验。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重民生的十大政策措施,为太原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重视和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难题,进一步加快推动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