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含章 作者文集
见钱眼开,是人的天性。因此,当“80后”作家韩寒用号称“全国最高”的千字2000元标准为新杂志征稿时,立马在媒体上引发了一片兴奋的嚎叫,而穷久了的中国文人,则像乞丐看见了施粥堂,蜂拥而上,短短几天就向征稿邮箱灌进了上万篇稿子。
文坛有此骚动,概因中国稿费太低。文人们穷久了,穷怕了,2000元的幸福又来得如此突然,当然会有点儿兴奋、有点儿晕。什么“为韩寒办杂志喝彩”、“写作者的福音”、“从韩寒的稿费看纸媒发展”等溢美之辞是少不了的,更厉害的,报上还有人问:“韩寒高稿酬征稿扇了谁的耳光”?稿费能变成巴掌,隔空击物、扇人耳光,2000元对中国文人刺激的大小,由此可见一斑。
按理,用高额稿费提拔提拔中国穷酸文人的待遇,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有些作者生发一系列感慨,甚至奢望韩寒的杂志可以改变中国文人的贫穷落后面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多少有些不靠谱了。文友们在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之余,如不能冷静想想,难免落得空欢喜一场。
对众多作者而言,韩寒的杂志其实就是个彩票投注站。甭管你文章好坏,费了多大心血,最终能付梓见人的,只能是其中极少数幸运儿,绝大多数文字都难逃批量删除的命运。分子小、分母巨,这和买彩票基本是一样的。也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韩寒在征稿启示中写明了“每一封邮件我们都会仔细阅读”,因此好文章不会被埋没。这种愿望美好,但我更倾向于“每一封邮件我们都会仔细阅读”,只是一句善意的安慰。按照韩寒公布的情况,5天内投稿数量已经过万,这就意味着,光看完全部标题,每天就是上万字。在这种情况下,仔细阅读每一封邮件现实吗?
当下中国,著作权就如风尘女子,任人糟蹋。抄袭、剽窃固如过江之鲫,免费转载刊发的,也大有人在。绝大多数时候,文人秉烛熬神之作还没有佳人酒绿灯红一笑挣得多。在如此风气下,如果著作权保护付之阙如,韩寒的千字2000元虽是旱地惊雷,但最终也只能是旱地惊雷,带不来雨顺风调。
那么,是不是韩寒的千字2000元就给错了,难有作为呢?当然也不是。大浪淘沙,只要韩寒认真淘,多少都会发现些被埋没的金子,“改善一下供稿者的生活”。另外,在作文不如卖笑的当下,韩寒致富不忘穷乡亲,也绝对称得上善举。更重要的是,韩寒事实上获得了一次引导中国出版市场风气的机会。
商业炒作、垃圾生产、无脑阅读,是我对当前中国出版市场三部曲的总结。这种出版模式,形成了一种我称之为“逆创作”的流程。在这一流程下,绝大多数出版物都不是先有作品,而是先有选题和策划。编辑和书商看什么事火、什么人有名,就组织人生产或请名人来写。一般来说,两三个月,一本书就炮制出炉。这种策划选题再生产的路子,符合商业化运作模式,但却与文学精品的创作规律背道而驰,只能是批量生产垃圾的流水线。而作为消费者,许多读者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阅读,而是受商业炒作左右,别人煽乎什么,就看什么,把垃圾当经典,这就是我说的无脑阅读。
如今,韩寒用自己的名气、天价稿费,已经为杂志做了很好的预热,使他和发行方都不用为发行量犯愁,这就获得了选择的自由。真的希望他能像自己的博客一样,多选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少些风花雪月,为无脑的当代文学,发掘一两个路遥、雨果。(窦含章)
相关链接:
责编:李秀伟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