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孝子百万酬金寻母续:失踪母亲悲苦半生(图)

 

CCTV.com  2009年04月25日 05: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长江日报  

尧菊梅的大儿子(左)和二儿子谈到自己的母亲时依然伤心不已。

乡邻竖起大拇指:她家是塆里最穷的,也是最有出息的

  很多时候,这一家都是饥一餐饿一顿的。不识字的夫妻二人要是需要签字,也只能按个手印。但是要强的尧菊梅和许许多多中国善良的母亲一样,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一个个地送进了学校。

  1978年,她家大儿子考上湖北崇阳师范学校;1980年,她家老三章方良考上成都工学院;1981年她家老二高中毕业;随后她的大女儿考上电大……这对一字不识、老实巴交的夫妇,最后把3个孩子送进了大学,一个孩子读完高中,另两个孩子初中毕业。

  一家培养了这么多的大学生,整个塆子里就只有她这一家。40多岁的乡邻陈国华伸出大拇指,“她家是最穷的,但塆子里只有她家最有出息。”

  在尧菊梅已成人的7个孙辈中,也有5人考上了大学,其他未成年的孙辈大都成绩优良,有的在美国,有的正在湖北省重点中学华中师大附属第一中学上学。其家族已俨然成为乡村的“书香门第”。

  本报22日刊发《湖北孝子百万酬金寻慈母》一文后,触动了成千上万读者心中最为柔软的角落。“希望找到这位伟大的母亲”,无数善良的读者通过本报留下真心的祝愿。

  昨日晚,记者连线留美博士章方良,他已从南京赶至广州,曾在广州收容所工作过的读者主动帮忙寻找他的妈妈。“很多人都在帮忙,我很感动。”

  22日,本报记者赶赴章方良的家乡湖北崇阳,尧菊梅老人失踪前后的图景以及她含辛茹苦的前半生,逐渐浮出水面。

  撰文/记者瞿凌云 摄影/记者周超

  失踪母亲悲苦半生

  穷苦的母亲

  老伴章老汉:看到本报报道眼泪直流,叹尧菊梅“很苦很遭孽”

  22日18时30分,记者到达崇阳县白霓镇新塘村章家老屋不久,远远地,一位佝偻着背的瘦老汉拎着挖地的锄头急匆匆地赶过来,锄头上还留着新鲜的泥土。他就是尧菊梅的老伴章老汉,今年78岁。他刚从对面的山上种黄豆回来。

  儿女已长大成家立业,家里也根本不缺钱花,但一生勤扒苦做、一辈子种田的他仍丢不下锄头。今年老汉一个人还是种了五六亩田。多年前,即使种田亏本的时候,他也从不让田地荒芜。

  老人用颤抖的手摊开本报报纸,看到儿子和老伴的照片,指着说,“是她!”说这话的时候他浑浊的眼睛内滚出眼泪。他拿着报纸看了又看,长时间沉默不语。

  “日本人打过来时,我6岁,父母那个时候就病死了。”老人说,随后他与姐姐相依为命,1949年姐姐出嫁到新塘,无处可去的他也随着姐姐来到这个村,成为村里惟一的外姓人家。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村里将当地一陈姓大财主家的房子分给没房的贫农,章老汉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一间瓦房。

  因家庭变故,1963年尧菊梅带着6岁的大儿子和2岁的小儿子再嫁,与32岁的章老汉在这间土房里结婚。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她又相继养育了章方良等4个孩子。

  “我老伴很苦,很遭孽”,留下这句话,也许是心情过于难受,伤心的章老汉拿着锄头一个人默默走开。乡间菜园栅栏旁的小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显得非常落寞。回到家里,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

  过了一会,他起身拉着儿子嘱咐:“让客人晚上在家吃个饭。”临行前老汉轻轻拍了一下记者的肩头,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出。他转过身去摇摇头,叹了口气,“找不到了啊,这么多年了。”

  失踪的母亲

  儿子寄来300美元盖的新房还没住,她就走失了

  1989年章方良去美国前,章老汉将自己出生地祖上留的惟一一间房卖掉,筹得500元用作路费。

  1993年初,在美国攻博的章方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积攒下来一些钱,给家里寄回300美元盖新房。

  正在章家筹建新房时,邻村的一个小青年因家里太穷,没路费去广东打工,向尧菊梅频繁撒谎,“你小儿子在广东苦得很,没钱用,饭也没得吃,听说被派出所抓走了。”

  尧菊梅年近40才生下幼子,非常疼爱。据邻居说,小儿子在崇阳县无所事事时,她都步行10多公里去给他送好吃的。

  1993年农历正月初八,家里新房即将竣工时,尧菊梅就跟老伴说了一声,没告诉任何一个子女,带着借来的路费和借来的身份证,和邻村的那个小青年上了去广东的火车。去广东没两天,她就在广州火车站的人流中走失。

  因当时通讯不便无法联系,本以为尧菊梅在广东安全的家人,20多天后才收到尧菊梅走丢的电报。等家人多次南下广东寻找,再也看不到尧菊梅的身影。

  2001年,尧妈妈的二儿子孙学奇干脆买了辆货车,住在广州附近,一边跑运输一边找妈妈,直到2007年才回家。看到有捡垃圾的老人,他都会下车看看,期待能找到母亲。

  孙学奇的大女儿1985年出生,小时候由尧菊梅一手带大。后来这个孙女报考了广州大学,希望离奶奶丢失的地方近点,希望能找到奶奶。上大学期间,孙女发动全班同学上街帮她发寻人启事。仅去年他们就发了2万多份。她常常哭着问爸爸,“找不到奶奶怎么办?”

  1989年章方良到美国留学时,全家照了惟一的一张全家福,近日刊登在本报和广为散发的寻人启事上的那张尧菊梅幸福微笑着的照片,是她走丢后儿子从全家福中挖下来的,然后到照相馆放大。活到55岁,尧菊梅只照过这一次相。

  崇阳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交界处。记者所到之处,听到当地人讲话,感觉是天外之音,一句也听不懂,随时随地都需要“翻译”。孙学奇担忧一字不识的老母亲要是跟别人说话,人家还可能以为她是个疯子,“我们这里的话太难懂了,大家不知道她说什么,她又不识字,即使别人想送她回家都可能不知道送往哪里。”

  当年年少不懂事的小儿子章其良如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也做了爸爸。虽然表面看来,他没有像他的哥哥那样不时伤心痛哭,但他告诉记者:“妈妈很疼我,一段时间要是没看到我们兄弟几个,她肯定会崩溃的。妈妈丢了,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痛。”

  寻人启事上的尧菊梅的照片,是她走丢后儿子从全家福中挖下来的,然后到照相馆冲洗了大批向外散发。左下图:尧菊梅姐姐尧冬梅照片,75岁,家人说姐妹俩长得很像。

  夕阳斜照下,土房墙壁内侧,依稀可见烟熏痕迹。屋顶黑瓦早被掀掉,屋中央长满了高高低低的杂草和灌木。

  22日,记者来到崇阳县白霓镇新塘村一处约20平方米的残破泥巴房前,这是章方良的失踪母亲尧菊梅曾经生活30年的家。

  从1963年嫁到章家,直到1993年在广州火车站走丢,尧菊梅一直住在这个黑暗的小屋里,她一辈子没住过新房。那些年,章家夫妇和6个孩子都挤在这间土房里。邻居说,章家曾是新塘村最穷的一家。

  勤劳的母亲

  邻居回忆:尧妈妈白天晚上辛苦劳作,靠卖猪卖鸡蛋供子女念书

  天色已暗。50多岁的妇人卢和气坐在家门口正与人聊天。她曾住在章家隔壁。提起尧菊梅当年的辛劳,她显得有点激动,举起手很有力量地比划着,“她孩子多,晚上总在做事,很少上床睡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都是大集体劳动,靠挣工分拿口粮。尧菊梅家孩子多,都没有成年,且大都在读书,生活的重担都压在章老汉和尧菊梅身上。尧菊梅白天下田干农活,挣工分,晚上等孩子睡熟后,她又忙着喂猪,喂鸡,洗衣服。

  邻居说,尧菊梅很会喂猪,每年都要养几头,卖掉后,把钱攒起来供子女念书。她还养了不少鸡,下的蛋家里舍不得吃,一个鸡蛋卖五六分钱,她卖一个就把钱攒着,给孩子买笔和本子。

  因家里劳动力不够,章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口粮,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困难户。年近60岁的汪姓老妇人回忆说,尧菊梅的性格直,因为不认得字,也不会说不会讲,只知道埋头做事,吃饭只要把几个孩子顾到就可以了,自己只是随便吃几口饭。 

责编:程冲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