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63岁百万富翁因错误投资破产 做杂工还债(图)

 

CCTV.com  2009年02月17日 12:5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华龙网   

11日,歇台子,邹先生正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报记者 张锦旗 摄

  “人如果一辈子背着别人的债进棺材,心里会有愧的。”63岁的邹育林曾是上世纪90年代的百万富翁,因为投资错误负债30余万元而破产。为了还债,8年前,年近6旬的他来到重庆打杂、当棒棒,陆续还了20万元债务。如今,他正在投入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发财

  做生意成百万富翁

  本月11日,记者在歇台子附近一间宽敞的民房里见到邹育林,满头白发,一脸沧桑,63岁的他看起来比一些同龄人出老很多。“我给朋友保证了,欠他们的钱,连利息,我一定会还清的。”

  就是这样一个看着有些落魄的老头,曾经有着风光的生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是一个小县城资产过百万的富翁,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

  沉浸在回忆中,邹育林的双眼闪烁出光芒。“80年代,我就已经拥有百万资产。”邹育林原本是垫江电影公司的一名放映员。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四川自贡老家,和一帮小学同学在茶馆聚会,发现当年一起穿开裆裤的小伙伴们个个都发财了。 

  其实,伙伴们发财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将塑料瓶盖从浙江以几百元一吨的价格收购回来,然后经过简单加工做成酒瓶盖子,以几千元一吨的价格卖给当地的酒厂。

  抱着发家致富的冲动,邹育林当即在自贡买了三台注塑机回垫江。等到把注塑机安装调试完毕了,邹育林才突然回过神来:没有模具,也没有调查市场,即使做出来了,找谁来买?

  同学把酒瓶盖模具送上了门,做好以后,邹育林拿上自己生产的酒瓶盖,在当地的酒厂一家一家去拜访。邹育林做成的第一笔生意,花1000多元买的10公斤原料,转手做成成品就卖出了4000多元。

  酒瓶盖生意做了一年半,邹育林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起码赚了几十万。这之后,遍布农村的酒厂纷纷倒闭,老邹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瓶盖生意越发清淡,他不得不考虑转行了。

  邹育林爱好摄影,一有空的时候总爱摆弄相机,左邻右舍需要照相的时候也总是找到他。那时候整个垫江县城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相馆,邹育林于是停了瓶盖生意,开起了小相馆。

  由于邹育林照相技术好,而且率先引进了一套彩色照相设备,几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很快,他又在梁平新开了一个门面。

  破产

  投资失败成“负翁”

  几年时间,邹育林从一个普通的电影放映员成了百万富翁,钱一多,就想把生意做得更大。1996年,邹育林四处向朋友借了30多万元,花180多万买了一套美国进口的照片处理设备。

  “当时,老婆孩子都反对我这个决定,觉得太冒险。”那个时候的邹育林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也正因为这件事,后来邹育林落魄的时候,家里人没有和他站到一起。

  180多万的设备摆进店里,邹育林顿时感觉到了压力,因为一套照片的成本价格高达十几元,而一张普通照片当时的价格不过一元多,在当时的小县城里,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尝试,店里的生意不断下滑。

  那个时候,有人劝邹育林把店开到重庆市区,也许有所转机,但邹育林说什么都不肯,“我就想证明自己,即使在这个小县城里,也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邹育林的固执并没有换来期待的结果,1999年,邹育林被借债人告上法院,由于拿不出欠款,邹育林的设备全部被查封。转眼间,邹育林成了一个穷光蛋。

  还债

  到重庆当棒棒筹钱

  2001年,邹育林孤身来到重庆,“我想靠自己还债,欠了别人的钱,一辈子都不会心安的。”此时,邹育林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自己的还债之路会非常漫长。

  才到重庆的时候,邹育林身上只有几百元钱,没有熟人,也找不到工作,生活一天比一天潦倒。最困难的时候,因为身上没有钱,邹育林三天三夜没有出门,房东老太太看出邹育林的窘境,曾偷偷塞了10块钱到邹育林手中。

  用这10块钱,邹育林买了5斤米,一包盐和一些咸菜,吃完咸菜,他就用盐水泡饭度日子。慢慢地,邹育林在重庆认识的人多了,开始通过熟人做一些杂工、钢筋工、电工,还帮人通下水道。

  没有固定工作的时候,邹育林就出去当棒棒,天天拿着棒棒在较场口一带等业务,邹育林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到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因为没有人知道,眼前的这个棒棒曾经是一个百万富翁。

  2005年,邹育林终于找到一份固定的值夜班工作,渐渐安定下来,邹育林又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这些工作,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想还债还差得很远。”

  重振

  做新项目欲东山再起

  正当邹育林为创业项目苦恼的时候,一天,邹育林的老父亲神秘地把他拉到一边,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记载的,是邹家祖传的制作“花生豆腐”的秘方。

  捧着这张纸条,邹育林仿佛重新看到了曙光,很快,他在歇台子车站摆起了流动摊点,卖起了“花生豆腐”,为了配合豆花的口味,他又专门研制出配套佐料的青椒酱。

  去年年底,邹育林在一次聚会上碰见几个热心大姐,在尝过邹育林的花生豆腐和青椒酱后,她们自己出资,帮助邹育林的产品走进市场,邹育林也结束了流动摊位,专心经营自己的小作坊。

  今年年初,邹育林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了西部农展会,他的花生豆腐也被重庆一家知名厂家看中,想与他合作将花生豆腐升级为“花生豆干”,抢占市场。

  现在,邹育林欠朋友的钱已经还了20多万元。邹育林扳着手指向记者一一算着,“如果这次项目成功,我就可以把钱还清了。心里没负担了,以后,我还可以帮助好多人就业。老了老了,终于能安心了。”

责编:王鑫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