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导演、一代电影界大师谢晋10月18日凌晨因病在家乡浙江上虞逝世,享年85岁。连日来,社会各界纷纷撰文追忆谢导生前的音容笑貌,网友言辞真切悼念这位为中国电影立下丰功伟业的巨星。谢晋曾经导演了《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等经典影片,这些影片给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注入丰富的精神食粮。图为谢晋于1997年6月3日在北京举行电影《鸦片战争》首映式上的情景。 中新社发 王丽南 摄
【尖锋话题·谢晋逝世评论之二】
题目的准确意思是:谢晋先生竭力追求好莱坞电影的风格,吸收好莱坞电影的营养。他是1949年以后较早承认好莱坞魅力的导演,曾经是内地唯一自觉追求好莱坞模式的导演。1987年春天,我为了写毕业论文去拜访他。那时,他家住上影厂宿舍,好像只是几间斗室。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两件事:他的儿子和奥斯卡聘书。
谢晋是一个坐标
2005年12月,《新京报》在电影学院举办中国电影“名人堂”颁奖仪式,谢导演也是受奖者。一见到他我就凑上去跟他汇报自己研究好莱坞和香港的类型电影的心得,他说好莱坞的模式我们还没学好,说30年代上海的电影广告画就让观众知道影片的类型,言谈中似乎对香港类型电影的路子不很喜欢。我又告之:现在您的创作已经成为内地电影的一个坐标,提到韩国的林权泽、台湾的李行,电影人时常以韩国的谢晋、台湾的谢晋来讲说;已经有不止一篇论文做的是谢晋和韩国、台湾这两个导演的比较。2006年去上海大学开“中国与好莱坞”国际研讨会,谢导演作为影视学院的院长致开幕词,他讲述自己三十年代看好莱坞的经验和好莱坞讲故事与尊重观众的关系,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
叙事技巧与人道主义
讲谢导演是好莱坞导演,无非是说他对好莱坞模式中的主要元素有自觉追求,有时把握得也比较到位:叙事技巧、人道主义;从《舞台姐妹》到新时期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他的作品都可以简单而清晰地看到这两个特征。1949年以后,第五代兴起之前,谢晋是在中国电影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把讲故事和人情味这两者走到最远边界和最高境界的导演。《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在雪地里用板车拉着罗群回家结婚的段落成了描绘“文革”伤痕的经典电影段落。冯晴岚在雪中奋力拉着板车,风雪漫漫,路途艰难。《山路弯弯》的歌声响起,影片中营造了好人在逆境中必然有淳朴乡民和善良女性拯救的信念和一种弥漫全片的抒情氛围,这让许多我这样的观众很是动情。记忆更深的是,这场戏中有几个小孩拿起雪团对着这一对“坏人”扔去,多年后我给学生讲《辛德勒的名单》总要拿希特勒制造身份歧视时波兰街头的孩子与这“文革”时山村里的孩子做类比,他们对着被驱赶的犹太人大叫:“再见,犹太佬”。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作为好莱坞风格的导演,谢晋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谢晋实践的好莱坞模式是削去一半的好莱坞模式,谢晋的好莱坞模式只能表现人性的善良一面,谢晋的电影也绝对不能有像《无间道》或者《老无所依》那样的黑色风格。谢晋对好莱坞煽情效果的追求或许是通俗的或者庸俗的,但是这种与观众交流的技术和愿望受到了政治律条的限制。多年后,谢晋还时常额手称庆,他悄悄告诉别人,1957年反右时他因为忙于做《女篮五号》的后期所以不开会、不发言,他说:“不然,我这张嘴,呵呵……”大跃进中流行的“三结合”创作方法是“领导出思想,群众出内容、导演出形式”。他在大跃进中创作的《黄宝妹》奉行了当时极高层领导指导的文艺路数:“艺术性纪录片”。国棉十七厂党委宣传部长陈夫跟其他20几个人一起出任编剧。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很有些着劲地加工和美化人物,模糊了记录与虚构的界限。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的作品年表之外,谢晋1958年还创作了《大跃进中的小主人》、《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疾风劲草》,讲中国电影史的学者一般都把这些作为“跟风”、“应景”的代表作。
一种“杂耍蒙太奇”
看来,追求好莱坞风格的谢晋导演在创作上也多少接受了加工现实、强化改变现实来传达主题思想的“杂耍蒙太奇”观念,也不知他是自觉还是不情愿。这种杂耍蒙太奇的影响一直到他在新时期拍摄《芙蓉镇》时还能看到。胡玉音生孩子难产被救,导演用了反复急推的镜头来表示她眼中看到的八一军帽、军徽,十分强化地表现她的感激之情。对于电影,谢晋导演说:“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这一表述与他的电影一样具有某种真诚的抒情意味。也许就因为这种真诚的抒情态度,因为谢晋电影中人道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张力,谢晋电影曾经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重要文化讨论的标本,在发起“谢晋模式讨论”的文化学者那里,谢晋受到的是感情上的伤害,在与《解放日报》记者的访谈中,他坚定地否认自己拍片有模式。
谢晋导演走了,结束了他在政治指引和好莱坞通俗常情叙事之间艰难探索的电影艺术道路,这是今天许多导演仍在困难地探索,许多导演大胆地抛弃的艺术道路。
□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责编:赵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