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21日电(记者朱峰)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的佛教名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经过半年施工,寺门前的三门楼已修缮完毕,在金秋10月向世人再现雄姿。
据正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肖永慧介绍,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寺院鼎盛时期的建筑有三门楼、天王殿、韦陀殿、钟楼、须弥塔、法船殿等。随着岁月的流逝,三门楼等部分建筑或颓坏倒塌或消失殆尽,现仅存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
三门楼原位于开元寺前部,初建于唐如意年间,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檐柱、中柱均为石质,柱与柱间仅施石质栏额相互连接。
开元寺三门楼是该寺出入必经之路口。原石柱上施木质斗拱、梁枋大木以及椽飞等,用材粗大。整座建筑雄壮豪放,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唐、宋以来,在其石柱、石梁上刻了许多佛经、佛像、赞语和题名,成为一大奇观。新中国成立前后,三门楼颓坏倒塌,残断石柱散乱于寺中,1980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将残石运至隆兴寺保存,1992年7月,又将残石拼接,得石柱十二根、栏额一根。
为了进一步保护文物古迹,恢复开元寺盛世风貌,唐代建筑三门楼的恢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01年12月,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聘请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制定了《开元寺三门楼修复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2002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方案,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2008年4月,三门楼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将尚存的柱枋进行粘接、补配、加固,重立于原址,工程于今年9月竣工,10月中旬向游客开放。
责编:赵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