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彭延媛、翟磊):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以“童话般的浪漫”感动了全世界。但更为感人的是开幕式背后的那些故事,尤其是那些在开幕式上精彩演出、震撼人心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每一处都散发着生命的光辉,折射出残奥会另一个角度的风景。
“星星女孩”很难找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创造了不少“历史之最”,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如此。在残奥会开幕式上,与残疾人艺术家合作极有经验的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刚和他的团队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聋人舞蹈——由320名聋人女孩和49名手语老师用手语演出的“星星你好”。整个舞蹈充满了梦幻色彩,形式新颖独特,女孩特有的纯洁把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个“最”字实现起来极不容易。从选材到排演,“星星你好”经历了很艰难的过程。按照张继刚最初的想法,这个舞蹈应该由1000个聋人女孩来演出。但编导杨葳告诉记者,尽管中国残联动员了全国地方残联的力量,但要想找到1000个又会跳舞、形象又好而年龄还合适的聋人女孩,实在不是个简单的任务。杨葳自己在北京盲校挑选演员时,现编现教,让候选人试跳。虽然很多女孩子“一看就知道不会跳舞”,但也只能降低门槛——只要动作顺畅一点的就留了下来,寄希望于在排练中有所提高。舞蹈的规模最终也改为300多人。
选材已经很不容易,排演就更是困难重重。尽管张继刚指导过著名的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但那毕竟只有20多个演员。面对300多个听不到声音、在排练中时刻离不开手语老师的聋人女孩,编导真的有点“无从下手”。然而,正如张继刚所说的,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而在锻造“星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坚定地执行自己的任务。
今年5月结束选材之后,杨葳从兰州军区找到了6个排练老师,分散到全国12个省市先进行分别排练,7月10日将320人全部集中到了北京,当然,困难也全部集中到了北京。
住宿和排练场地是一个困难,不过位于通州的星湖园为他们解决了,而且条件极佳。张继刚为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还大大称赞了排练场地。那是一个国外进口的充气场地,“非常适合大型演出的排练”。
“手语舞蹈”创意上的困难也被演员和编导们一齐努力克服了。杨葳是第一次与残疾人合作,怎样把他们“生活的语言”变为“形象的语言”,让她大伤脑筋。但是,她使用一些适合艺术表达的、手语中的字和词,完成了编舞。手语是聋人女孩们的语言,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用很快的速度“说”出那些话。因此,她们常常很难把每一个艺术化的动作做到位。更何况她们当中很多人并不是从小学习舞蹈的专业演员,许多动作不甚规范……排练老师和手语老师在其中下的工夫可想而知。当然,这些平均年龄18岁的“星星女孩”们都非常刻苦努力。由于不习惯于长时间保持挺拔的姿势,有些人出现了眩晕和身体不适的情况,但她们最终都坚持下来,锻造出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最幸福的芭蕾“公主”
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是残奥会开幕式上最感人的演出之一。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中国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员吕蒙以及109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家完美的合作,让世界看到了残疾人的自强不息、追求梦想。
张继刚透露,“永不停跳的舞步”是创作团队最初的构想,四川地震使他们发现了非常合适的演出者。地震发生后,他们在新闻报道中读到了李月的故事,得知这个在地震中致残的女孩子从小学习芭蕾舞,虽然遭遇了意外,但仍然下定决心要继续自己的芭蕾梦想。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编导们,最终决定邀请李月参加演出。
为了保密,排演一般都在深夜进行。对于只有12岁的李月来说,这个过程的确非常辛苦。张继刚告诉记者,他每次去残疾人艺术团看排练的时候,还没轮到上场的李月都是坐在轮椅里打盹。张继刚很心疼这个小女孩,总要等到其他人都练完之后,才把她叫醒排练。
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他不知道李月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什么模样,但是2008年9月6日晚上在9万人满座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在规模空前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她被一个英俊、挺拔的芭蕾王子高高托向天空的那一刻,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公主”!
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对每个残疾人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幸福。但却有人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参与“永不停跳的舞步”演出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原本有123人,但由于场地原因,最后改为109人。这个时候,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兼艺术总监、“千手观音”的领衔主演邰丽华以及几个老演员主动退出,把“追求梦想”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西谚有云: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但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在北京残奥会上演出的演员中有两位残疾人艺术家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精彩绝伦的世界,但世界就在他们的心中。
26岁的盲人歌唱家杨海涛是第一个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出的残疾人艺术家。在代表光明的“太阳鸟”的倾听下,他天籁般的声音使“天域”这首歌给了观众最初的感动。但更让观众们感动的,是杨海涛在演唱后说的一段话:“假如给我3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妈妈,还有你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答案就是张继刚选择杨海涛的原因之一。
杨海涛从出生起就看不到这个世界,但他却拥有充满磁性的声音。杨海涛以前是按摩学校的学生,在连续几次参加全国残疾人会演获得好名次后,他最终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杨海涛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可以用英语、西班牙语等外语来演唱歌曲,在国外演出时,常常引来当地观众的惊叹——而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相同的一幕也上演了。实际上,杨海涛仅仅是靠自己的听力来学习外语歌曲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他戴上耳机、一个一个音节学歌的时候。他说,唱歌让性格内向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开朗。张继刚认为,杨海涛现在的演出已经能够完全忽略技巧,是纯粹的“心声”,也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事实证明了张继刚的“慧眼”。
同样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24岁的金元辉,和张继刚合作的时间已经不短。当张继刚希望在残奥会文艺演出的“四季”这个节目中配上肖邦的“即兴幻想曲”时,他很快就想到了2岁就开始接触音乐的金元辉。在张继刚看来,聪明绝顶的金元辉完全能够表现出肖邦名曲的深刻内涵。他之所以对金元辉充满信心,是因为1990年就进入残疾人艺术团、在现役演员中“团龄”最长的金元辉确实不一般。金元辉199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正式开始学习弹钢琴。由于先天目盲,他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对很多事物没有感性认识。有一次,金元辉练习表现“蝴蝶在森林里飞舞”的曲子,老师说他演奏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像。然而,通过反复练习,金元辉慢慢克服了这个看起来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金元辉说,他原来对这次演奏“即兴幻想曲”的理解,是在风雨交加、内心忧虑的一天后,人进入了梦境,最后逐渐忘记烦恼的过程。不过,考虑到曲子配合的影像是表现四季更替的愉悦美好,他最终决定把曲调弹得更舒缓,更轻松愉悦——当然,金元辉成功了。
而那个“假如给我3天光明”的问题,张继刚也曾经问过金元辉,答案却出人意料。金元辉说:“我不需要3天光明,我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张继刚感叹,作为残疾人,金元辉的心态比许多健全人还要健康。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也像许多人一样是第一次这么频繁地接触残疾人艺术家。在这段“旅程”中,这位见多识广的著名导演一直处于被感动、被震撼当中:“想不到聋人女孩的每个动作都那么准确”、“想不到看不见世界的盲人音乐家的歌声如此感人”……他的感动,就是我们共同的感动。在未来的11天中,全世界最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
责编:孟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