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根据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3月初开始,中共鹿泉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开门寻策问计,共谋科学发展”主题活动,11名市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到13个乡镇(区)、21个市直部门、26家企业和35个村,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设置意见箱、公开征求意见专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市政府网站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调研,共征集到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1328条,梳理为291个问题,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49名不同界别代表和15名专家,对其中43个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程度进行了评估论证,最终聚焦为九个方面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扩大)会、民主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实践成果,深入分析检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此报告。
科学发展的新实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动鹿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出了“夯实基础、突出中心、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工作思路,并一以贯之地狠抓落实,全市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强之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等荣誉。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0.2%、156.2%和54.9%。
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按照“调优一个产业、新兴三大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是着力调优新型建材业。去年以来,全市共拆除水泥机立窑49座,3条日产4000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推动了建材业优化升级。二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13所的技术优势,建设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目前,一期投资5.4亿元的8个项目已投产见效,信息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三是全面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围绕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制定了西部山前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建成了抱犊寨、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启动了龙山国际旅游等一批居住、旅游、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纵贯南北的旅游景观带。四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建成了三鹿乳业、三鹿乐时等4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6.8亿元的三鹿高档乳品、珠江啤酒扩建、中京酒业等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全市在建重点项目达59项,前期谋划筹备项目72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项,涉及主导产业33项。
2.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会西花园”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做美做靓主城区。重点实施了北斗路拆迁改造、海山公园建设、太平河综合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中心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容貌发生较大变化。二是高标准建设西部山前生态新区。按照“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的功能定位,完成了管委会筹建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以来,全市共投资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特别是去年新建和改建了京赞线等6条道路,使我市直接连通省会的道路达到10条,基本形成了连接省会、沟通城乡、贯穿景区的路网框架。四是狠抓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重点加大以降低水泥粉尘排放量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2007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天数达281天,比2002年增加216天。五是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以来,累计拆除违章、危陋建筑95.6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29.3%,比200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日益协调。一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制定了《鹿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二是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积极扶持和引导村民开展净化、硬化、绿化、改水改厕和文化阵地建设,广大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47%的村达到省级或石家庄市级示范型标准。三是以上庄等5个全国或全省试点小城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镇区吸引力、聚集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市城镇化率达33.2%。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6%。
4.社会事业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免除了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投资1.6亿元建成了一中新校区,改建、扩建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7.12%,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建了市疾控中心,完成了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实施了创建农村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工作,开展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城乡“两个低保”,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了城镇居民养老、工伤、医保覆盖面,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制定了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共安排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的财政资金2.0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2%。
5.和谐鹿泉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人大民主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民主议政日等活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信访稳定形势稳中趋好。坚持市级领导每月18日集中研究解决信访案件等制度,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调解、“50+1”民调员机制的作用,解决了一批重点案件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信访工作基本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四是政务环境不断改善。推行了“全程一站式”和“一口对外、封闭管理、限期办结”的管理模式,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阳光投诉、行风评议等活动,行政审批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明显提高。
6.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认真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实施了“三考一推”干部选任机制及干部公开选拔等制度和措施,各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建立实施了“三推六制四提高”工作机制,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办法》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制度,农村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农村“两委”班子群众满意度达93.8%。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廉评廉考廉等制度和措施,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