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记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上篇)

CCTV.com  2008年07月03日 15:3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工人日报  
专题:海军医学专家冯理达

    璀璨的生命之光

    ——记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上篇)

    冯理达在两会开幕前接受媒体采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双充满睿智、不无深邃的眼睛;一副饱含慈爱、总是那样和蔼谦逊的面容,加上胸前挂满闪亮奖章的那身笔挺戎装,都永远定格在世人面前了。

    冯理达,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一位女性、女军人、著名的医学专家,也是近现代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夫妇的长女,在今年2月8日,北京街头最为寒冷的一天,因病医治无效,和所有热爱她、敬仰她,乃至为师为友为亲的人们永别了……

    83岁的冯理达不幸离世,留给海军总医院医护人员的还是莫大的哀伤与遗憾。医护人员杨丽丽记述了这样的内容:“那天真冷,一大早,当我们出门时,海军总医院的马路上已经站了许多人,长长的队伍,大家都在等着,一阵风吹来,异常的凄凉。当灵车出现时,我们的视线一直追随着,直到泪水模糊了双眼。”

    就在前几天,讲起冯理达临终前的救治过程,朱晓法、赵美娜和刘建民这三位医护人员还是泪眼婆娑,泣不成声。原本,在去年12月18日,因为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冯理达已住院治疗;到今年1月18日,再次病重入院,终为不治。医护人员说,如果第一次治疗没有中断,她的生命之火也不会就此熄灭!她总是在忙,总说“我的时间不多了”,第一次住院,病情刚有缓解,她就出院忙于工作了。

    冯理达一生坎坷颇多,也一生追随党,一生爱国。她早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还获得前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免疫学副博士学位,1972年到海军总医院任职,在50岁时加入党组织,53岁时创建总医院免疫室。她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还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几天的采访留给记者的,除了不能忘怀的这位世纪老人的音容笑貌,再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毕生奉献之歌了。

    “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

    在海军总医院设立的冯理达事迹展馆里,一张标有中组部“0002501”号的党费收据分外醒目,收据上写道“冯理达同志自愿一次多交党费计人民币一万元,特此证明”,时间是2008年4月22日。

    冯理达的儿子罗悠真讲述了这笔党费的来历。今年1月20日下午,冯理达病情恶化,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说:“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之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事实上,交了这笔党费之后,冯理达的工资卡上仅有余额85.46元了。罗悠真动情而言:“母亲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兑现了把一生献给党的铮铮誓言。每当回想起母亲的话,我的心灵就受到深深的震撼……”

    冯理达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每每都要谈及自己的入党历程。她说过:“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对中国共产党从了解到热爱,再到执著追随,历经风雨不改志。”

    的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大事都有冯玉祥的影响存在,从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到讨伐袁世凯、张勋的封建复辟;从“北京政变”、北伐战争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功绩,这位爱国将领的传奇故事可谓家喻户晓。1948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遭遇轮船在黑海失火不幸遇难,“出师未捷身先死”,其一生的爱国情怀至死不渝。

    堪称巾帼英雄的李德全在新中国建设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黑海事件”后,她带领子女辗转回国,先后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卫生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是享誉海内外的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并在62岁时加入党组织。

    向往光明,追随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从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再到冯理达身上,有着一条百折不挠、历久弥坚的信仰传承红线。从1949年留学前苏联起,直到1973年调入海军总医院后,冯理达一次次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她曾坦言:“我亲身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所以,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党,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

    采访中,很多人这样称颂冯理达:“把一生献给党”,她当之无愧,她的人生有其更为耀眼的光彩!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在冯理达的遗物中,留有日记75本,还有手记、摘要和笔记等上百份。她的日记一般都不很长,除了记下当日的起居、工作、会客等活动外,总有一些闪烁思想光芒的片言只语留在其间———

    1998年12月29日:“正直是幸福,信赖是幸福,劳动是幸福,爱情是幸福,贡献是幸福,知识是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是幸福。”

    2000年7月2日:“自己只有更努力地工作,才对得起党和人民、亲人。”

    2006年1月27日:“军人,你的名字叫奉献,要很好学习。”

    2006年12月8日:“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思想光芒是冯理达的觉悟境界使然;觉悟境界的高尚尤为表现在这位革命老人几十年来秉承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报效祖国的人生准则上,她让生命的钟摆一刻不停地走动着,堪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当年调入海军总医院时,这位48岁的免疫学专家只轮到传染科干起普通医生之职,其工作也就是整理病例、打扫卫生和值班值勤。她坦然一笑:“既然选择了部队,穿上了军装,就要融入部队,当好普通一兵。”那一年,传染科收治一名飞行员病号,病号大小便失禁,冯理达提出负责照顾这个病号。一天晚上,病号又开始失禁,床上、地下都是恶臭,冯理达一边打来热水,为其擦洗干净,一边好言安慰说:“没关系,谁都有生病的时候啊!”这一下折腾到深夜一两点钟了,冯理达又接着清洗病号刚刚换下来的脏衣物。

    30年前,冯理达着手创建总医院免疫室时,可谓没资金、没设备、没资料,加上另外两个人员,还有两张桌子、三把椅子。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了今天,免疫学研究已扩展到有病毒细胞室、免疫实验室、血液流变室、电子显微镜室、动物实验室和免疫研究门诊等六大部门、19个人员,其“人体科学对免疫功能的研究”、“关于肿瘤细胞的免疫研究”和“免疫功能的研究”等三项课题,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实,只有院领导和相关人员心里明白,这是冯理达一生中最为忙碌辛苦、也最有专业成果的时光。除了为免疫室的发展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她还利用在国外讲学的收入买了数十套仪器设备投放于实验室,还把上千万日元、十几万美金、数万法郎和马克无偿捐出,连友人送的仪器设备也充公了,总计价值达300多万元人民币。

    1991年,冯理达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此,她也说过:“我只想专心专意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让中国免疫学有利于科学进步,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人类健康。”

    说到底,她的心里总是装着祖国和人民。

    “向着我们共同的理想奔跑”

    采访中,很多人都谈到,年过八旬的冯理达悄然离世让他们从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老太太怎么说走就走了!这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被尊称为“冯大姐”、“冯妈妈”、“冯奶奶”的知识女性,在人们的印象里从来都是光彩照人的青春靓丽和时代气息,堪称“一团火”、“老来红”,越老越能干,越老越精神。

    事实上,在其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一语中的:“她实在太忙了,她是累病的!”

    曾在美国、前苏联学习过的冯理达对祖国传统医学也有着特殊感情。当年,母亲李德全手臂摔伤,久治不愈,还是请了名中医用针灸治好的。母亲也对女儿说过:“你就去做个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谋点福!”直到后来,这句话一直铭刻其心中。

    时光到了1999年,因为年龄,冯理达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了,这时候,美国的亲友、父亲的老部下也纷纷邀请,希望她到国外去安享晚年,实在地说,她也该歇歇了!

    谁承想,她又把一生的最后注意力放在关注中国老龄人群的健康防病上。她四处奔走,倡导传播健康健美长寿的时代观念,告诉人们要树立健康意识,积极锻炼身体,不断提高免疫功能。她还多次进社区、到部队、走机关,宣讲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后来,她把中华传统医学内容和免疫学科普知识融会贯通,出版了《健康、健美、长寿学》专著,计六册书、200多万字,并将上千套书免费赠送社区、部队和机关。她曾风趣而谈:“只要人们健康了,自己不受罪,儿女不拖累,节约医疗费,有利于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一向关注他人健康长寿的冯理达恰恰疏忽自己的病体隐患。事实上,从其近十年前的日记上已经数次出现“下午特别累,有些不舒服”、“比较累,天气不好,也喘”、“没有休息,很累”等等这样的记述。

    但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理想和似火一般的工作激情任凭谁去劝说劝阻也没有任何作用,直到其生理的极限奏出生命的绝唱。

    这里还应提到一个细节:事实上,在冯理达事迹展馆里也另有一张特殊党费的收据,同样是一万元。那是在其夫君、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教授于2003年8月病逝后,她代为交上的最后一次党费。从当年在大洋彼岸喜结连理,这对恩爱夫妻携手走过近六十年的风雨人生。罗元铮离她而去后,真让冯理达哀思备尝,身心交瘁,常常是“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她逝世前对儿子说了最后一句话:“你爸爸想我了……”

    罗元铮去世后,冯理达写下一篇《永不凋谢的爱恋之花》,结尾处写道:“我要继续他的足迹,向着我们共同的理想奔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切。”

    真是伉俪情深,夫妻情真;那种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与忠诚,也让这对红色伴侣的生命之光璀璨绵长!

    短评:因为爱,所以爱

    贺少成

    冯理达老人走了,从容而安详。

    不管有多么显赫的身世,不管有多么耀眼的头衔,也不管有多么杰出的成就,这位83岁的医学专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纳1万元党费,然后像一位普通老人那样,悄悄告别她曾经如此眷恋的世界。

    冯理达出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救亡图存是每一个有识之士的毕生心愿,而中国共产党正在以燎原之势点燃革命之火;她的父亲冯玉祥,本身就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在这样的影响下,冯理达无法回避对未来人生的选择。但如同向日葵终究会向着太阳生长,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冯理达,在风云变幻中看清了谁能救中国,她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生的指路明灯。

    受父母的影响,冯理达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新中国从成立到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海外归来的冯理达,始终对祖国不离不弃。她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报效祖国,她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她深爱的人民。由于这样崇高的信念,身为一名医学专家的她在自己的领域里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她的医学成果,也将永远地惠及后人。

    冯理达同样用一生为高尚医德在作出有力诠释。她总是将病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名门之后、医学专家,这些头衔从来没有阻碍她为病人服务的步伐。面对病人,她甚至自己动手清理秽物。可以想见,多少病人在她这里得到精心的照顾和慰藉。她不仅给病人解除肉体上的苦痛,还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熨帖。

    “你爸爸想我了……”冯理达离世前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满含着一位女性的温婉与爱恋。也许,正是心中装满了对党、对祖国、对亲人、对病人的爱,冯理达才走得那么从容和安详。

责编:田诗嘉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