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八度抗震建设北京 应急避难所揭秘(图)

CCTV.com  2008年05月14日 16: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

    蓝底白色的箭头、奔跑的小人、中英文“应急避难场所”的字样,当如此标识的指示牌竖立于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最近北京要发生什么灾难?”顺着箭头方向来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一探究竟,疑窦却更添一层:“公园怎么成了避难所?”这个北京最大的带状公园新近建成,坐落于城市中轴线两端及奥运公园南侧。说她是自然景观,有水潭小溪和花草林木为凭;说它是“避难所”,除了园内150块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渲染了些许神秘色彩外,游人恐怕很难发现具体的避难设施。

    “生命线工程”的策划者和设计者之一、北京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宋伟介绍,一旦发生地震、特大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等灾难,这些避难设施就能为危险中的人们提供生存保障。

    景观设施暗藏玄机

    “如果让帐篷、应急厕所、应急水井等避难设施随意暴露,这不仅有碍观瞻,影响游客心情,也容易遭到破坏或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把这些"机关"巧妙地融在了景观设施中。”宋伟说着话,冷不丁拎起了草坪上的一座假山,假山下竟然是个加着井盖的应急水井。“瞧,应急水井就是这样隐藏的,一旦地下隐藏的自来水管线因为地震等原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水井就能发挥作用了。你别以为我是大力神,假山是用塑料制品制作而成的,仅仅是空心的一个壳,但逼真的涂层让不知情的游客以为它就是一座真假山,园内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暗藏玄机的假山。”记者接过手试了试假山的重量,也就5公斤左右。

    记者跟随他又来到一片林木背后,只见地上有一排十几个加盖的水泥槽。记者正暗自纳闷这又是什么“机关”,宋伟解释道:“这就是应急厕所,它的地下连着近旁的公共厕所。如果发生8度以上烈度的地震,公共厕所就有可能倒塌,这时,应急厕所上面搭个帐篷,就能正常使用了。”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隐藏这个不雅之处,近期公园将在水泥槽上加铺一层草坪,这样,谁还会猜到脚底下有个厕所呢?

    “我再带你看个有意思的。”宋伟拉着记者走到一盏“路灯”底下,“你猜猜这又是什么。”记者瞧了老半天还是不明白。“这是个监控器。”宋伟说,“一旦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投入使用,监控器就可用来观测园内情况,调度员依靠它就可以作出科学调度。”这些特殊的“路灯”和真的路灯并排站立,可以以假乱真。

    避难设施的匠心设计随处可见:花丛中的小假山居然是个应急广播;小卖部的仓库同时还是应急物资的储备库;观望台在应急避难时期就成了直升机坪;公园行政办公楼的一角被辟作卫生防疫的预留用房……作为一个设计者,宋伟颇感自豪:“表面上看,这是个很普通的公园,但它却具备11种应急避难功能,包括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电网、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卫生防疫用房、应急直升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监控和应急广播。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第一个功能化并公开标示的减震防灾应急避难场所。”

    八度抗震建设北京

    “北京行政区内,历史上4.7级以上的地震共被记载过15次,最大一次为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1970年到2001年12月间,共发生3.0级(局部有感)以上地震121次,4.0级(比较有感)以上29次,5.0级(局部破坏)以上2次……”这是记者在北京市地震局看到的一份资料,副局长徐平解释说:“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接处,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但大都是没有威胁性的中小地震。在市政建设方面,北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很强,严格按照八度防震(相对应的地震级数大约为6级)的要求进行建设。全球按照这一要求建设的首都只有3个,另外两个是墨西哥城和东京。”

    徐平告诉记者,围绕震害应急救援工作早在1993年就有了最初设想,历经10年最终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工作。

    1993年4月,北京市地震局起草完成并上报市政府的《北京市综合防震减灾对策方案》中,提出“划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道路”的设想;2001年1月19日,市政府在一份应急预案文件中提出,各有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要做19项应急救援系统行动,其中的一项便是灾民疏散安置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划定;2001年10月16日,北京市人大通过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问题;2002年10月17日通过的《北京市公园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公园具备防灾避险功能”……

    徐平认为,在整个进程中,美国“9·11”事件及今春“SARS”侵袭所带给人们的紧急避险意识则是“助推剂”。“一旦地震或特大火灾等灾难来临,城市居民要在政府组织下实施快速疏散安置,并保障其基本生活。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正是这样一种未雨绸缪的安排。”

    为何选中“元大都”

    今年年初,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这时,有4个公园进入了北京市地震局的视线,它们分别是双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畅春新园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可为何偏偏是“元大都”中了头彩呢?徐平道出实情:“前3个公园早已建成开放,另外申请改造经费就会费点周折,而当时预建中的"元大都"是2003年北京市重点工程之一,是第一个人文奥运景观,避难设施的建设经费可以直接做在预算里面,相对容易操作。现在,"应急避难场所"这一功能成了这个公园最大的亮点,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相信其他3个公园的改造也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但“元大都”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点上:它拥有4.8公里的狭长身躯,应急避难场所的外围周长因此达到最大化,疏散时能做到迅速有序;它横跨6条街道,自然分解为7个避难区,附近居民能各得其所;它依小月河而建,一旦自来水系统出现故障,能自身完成水体循环;它地势平坦,用于地震避难场所面积达38万平方米,按照人均1.5平方米的安置密度,可同时容纳25万人应急避难;在道路交通出现问题或不能满足形势需要时,可马上启用空中运输通道,它所跨的熊猫环岛南侧两平台可作为直升机紧急起降平台……

    徐平介绍: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主要为与其相邻的亚运村、小关、安贞里和平街4个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提供避难场所。4个街道的28个社区共有常住人口23万,流动人口6万,流动人口中的2万人可进入本辖区避难场所避难,其余人员由区政府安排到其它场所避难。一旦意外发生,人们将按照各道路口的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有序疏散,如安慧里社区的居民由安立路经安定路、北土城路至4号避难区,安华里社区的居民由安华路经北三环中路、安定路至3号避难区。

    每个北京人可望拥有避难所

    “元大都”吹响了北京大规模建设功能性应急避难场所的号角,徐平告诉记者,建筑物相对密集的北京城八区内可望建成这样的场所100多处,容纳目标是全北京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也就是说,未来,每个北京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避难所了。

    徐平介绍,应急避难场所有临时和长期之分,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指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的空地,包括小花园、小文化体育广场、小绿地、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强的人防设施,要求步行10分钟左右到达,这些用地和设施需要配备自来水管、地下电线等基本设施,一般只能够用于短时期内的临时避难。据了解,北京城八区内这样的小面积空地有1000多处。

    而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又叫做功能性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的应急避难场所即属于此类。它一般指容量较大的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中小学操场等,要求步行1小时内到达,该场所除了水电管线外,还需要配备公用电话、消防器材、厕所等设施,同时还要预留救灾指挥部门、卫生急救站及食品等物资储备库等用地。它们平时是休闲娱乐场所,灾害发生时则可为人们提供长期的生存保障。数据显示,北京市可用于功能性应急避难场所改建的开阔地带大约有5300多公顷,北京市地震局将陆续对这些地带实地考察,有选择地将它们改造为功能性避难场所。这些场所内将作出统一的标识,附近的道路也将竖上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指示牌。

    徐平表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功能性应急避难场所将在北京城八区内均衡铺开,所有居民将按社区分片,以保证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功能性应急避难场所。他透露,下一个改造的目标是皇城根遗址公园,东单体育场等场地也被纳入了改造计划。(

责编:田诗嘉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