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北京人淡化大屋情结

 

CCTV.com  2008年04月24日 16: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4日电 香港《文汇报》4月24日发表题为《北京人淡化大屋情结》的文章说,住上宽敞的大房子,曾是众多北京人的宏伟理想。面对难降的房价,降低欲望可能是最聪明的做法。理性的北京人,正在淡化大房子情结。

    文章摘录如下: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市民还能美滋滋地在十几平米的小家中宴请亲朋好友,进入新世纪后,若是没个二三十平米的客厅,简直就不好意思往家请人。五六十平方米住房,在善于经营空间的上海人看来已很舒适体面,然而在许多北京人看来却仅是不“寒酸”而已,100多平米的住房才算及格。

    在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来临之后,许多新盖小区单元住宅动辄就一二百平米,买复式公寓还成为流行一时的风尚。局级以上公务员住房标准是130平米左右,级别越高房子越大。富人的别墅更是豪华宽敞,千万元一套的房子比比皆是。许多权贵人家客厅之大,能让孩子在屋里痛快地骑儿童自行车。富丽堂皇的公寓之外,许多北京权贵人家还在郊区拥有农家风味的别墅。住房对他们来说早已超越了安居意义,成为一种风雅享受。官员与商人的消费气派,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北京人的大屋情结。有女大学生刚毕业就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嫁进豪宅。身着晨衣优雅地在气派的阳光客厅中喝咖啡,成为不少女孩儿的梦想。有些年轻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赚一套大房子!为此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任劳任怨、节衣缩食,低声下气、牺牲自由,减去一切与房子无关的欲望。

    从去年开始的房价猛然飙升,无情地毁灭了无数北京人的大屋之梦。前年北京五环路外一套80平米左右的10年龄二手房也就买50万元左右,如今却已涨到了120万元以上;五环路之外的新房8年前每平米为4000元左右,现在早涨到万元以上。三环路附近的房子也从5年前的1万元/平米涨到现在的2万元/平米左右。10年前有100万元存款的北京人绝对算是富人了,现在这样的积蓄也许不够买一套能让全家人安居的住房。即使你有500多万元,大概也只能买一套四环路附近的精装修二手房。如果你那间位于市中心的房子被拆掉得重新买房,那大概立即就得变成不名一文还需要背债的穷人。房奴的命运,已从年轻的大学生普及到所有被迫买房的人。有专家认为,巨大的房地产需求是城市大拆大建造成的,其中不无道理。

    几年前愣头愣脑就买了房的人是“傻人有傻福”,现在他们的房子都升值一倍以上;而那些过于精明者却为自己当年的谨慎与出手太慢懊恼万分:半生辛苦积攒为买大房子的钱,一下子就缩水到买小户型怕还不够。有人乐观地说,北京的房价还是要降,于是房市观望气氛浓厚,持币待房者众多。老百姓没有阻止房价上涨的权利但有不买的权利。于是便出现如今房子有价无市的尴尬:许多标价依然在遥遥上升的房子已经乏人问津。

    在天价之房成为吞噬财产的血盆大口之时,北京人的大屋情结已在悄然淡化。有位专业强还会赚钱的名记,20年前的梦想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带着激情装修家的乐园;现在她已把蕴藏半生的梦想埋于心底。按照现在的房价,如无灰色收入多数传统媒体记者拚一生收入也买不起个大屋,失落之后这位名记审时度势地决定干脆不再买房。她把自己原本就住着的小户型房子装修成时尚而玲珑的小巢,省下的存款就作为后半生的保障。按照现在不断上升的利率,这笔存款吃利息也能舒服地过后半生。这个决定让女名记一下子轻松下来,她发现没有大房子的日子其实也很美好。

    这样“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不买房决定,让许多有旧房周旋的北京人决然地告别了房奴命运。现在北京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只要能腾出一间旧房来让孩子结婚就不再另买房子,更不用说费力地去买大房子了。许多务实的年轻白领不再对够不着房价望房兴叹,而是开始买或者租小户型的二手房结婚之用。北京一些上个世纪末期盖的小单元二手房虽然没有宽敞的客厅,但安个小家足够了,况且房子对年轻人来说多只用来晚上睡觉。有年轻人说,父母就是在小房子里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养大的,干嘛我现在一定要个一步到位的大房子?专家认为,分阶段消费才是理性人生。年轻人与老年人,完全可以住在小房子里。

    大房子的现实意义正在受到质疑。40平米的客厅与十几平米的客厅,其布局都是沙发、电视柜的组合,功能也基本一样;30平米与12平米的卧室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如果你不是钱多得一生花不完,为什么一定要为拥有大客厅与大卧室而耗干毕生心血?建筑专家认为,住房空间并非越大越好,房子的面积与高度在适用范围内才会感觉温馨,反之则会感觉空旷与孤寂。

    在经济压力下,更多北京市民越来越喜爱小户型。10年前北京曾兴起过一阵公寓式小户型住宅,这些面积仅在20多平米的住宅深受年轻白领追捧,一直供不应求。由于设计精巧实用,这样的小户型完全能满足单身及小家庭对私密及舒适的需求。可惜现在北京的小户型商品房奇缺,因为对开发商来说盖小房子远不如盖大房子赚钱多且快捷,盖大房子才能坦然地“捆绑销售”。

    一边是许多缺乏买主的大house,一边是农田被新小区占据无以为生的农民;一边是连10平米的住房都买不起的城市贫民,一边是拥有多处住宅的权贵,这样的城市空间资源分配方式违背了基本的社会经济伦理。

    在家庭越变越小、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北京,越盖越大的房子只能加速消耗本来就已非常稀缺的土地资源。在集中安置拆迁市民的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经济适用房中也有许多面积超过100平米的大房子;在市中心黄金位置,面积在200平米之上的大房子也比比皆是。越盖越多的大房子推动着北京城区加快扩展,加剧了北京的水泥化进程,吞噬了大片的树林、农田甚至湿地。由于城市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多盖大房子也让不可持续的房地产业加速走向没落。

    住房观念反映着不同文化。文明社会中,豪宅不一定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俄罗斯总统普京只有一套77平米的住宅,身价620亿美元的美国富翁巴菲特现在还住在他28岁时花3.1万美元买的房子里。在德国、日本、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许多城市居民住宅也都仅在70平米以下甚至更少。东京的一个新建小区,最小的户型只有45平米,最大户型也仅有69.9平米。这些不足70平米的房子其设计却很精致实用。如厨房与客厅合二为一,空间利用效率极高。日本的人均GDP为3万多美元,而日本人的住宅多数只有50~70平方米。即使在香港,有72%的住房都在60平米以下,其90平米以上的住宅仅占10%。

    权威媒体分析,由于不断上涨的高考人数,进入城市劳力市场人数将居高不下,巨大的需求将在未来10年内继续维持高房价。面对难降的房价,降低欲望可能是最聪明的做法。理性的北京人,正在淡化大房子情结。(晨风)

责编:李二庆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