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3715万元,目的是在尽量保持月牙泉自然风景区原貌(地形地貌、泉湖区地质结构、泉湖水水位和矿化度等)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回灌措施等隐蔽工程,在应急和治本过渡期内,保持和恢复月牙泉的水位。该项工程主要由供水工程、输水工程、水处理工程、渗水工程四大系统组成,通过党河干渠引水、输水,把处理后的水渗入月牙泉周边地下,局部抬高月牙泉周边地下水,继而通过自然渗漏补给到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介绍,工程自2007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敦煌市领导多次亲临施工一线,现场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抽调22名职工吃住在工地,严把施工质量,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沿敦月(敦煌市区至月牙泉)公路前行,从敦煌山庄北侧一条便道向西南方向前行约10公里,鸣沙山脚下、党河干渠南侧几十米的一块平地上,2座巨大的圆柱体混凝土建筑并排拔地而起,另有几座巨大的水池散布于此处,数十名建筑工人正在这里紧张施工,这处工地便是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现场。
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月牙泉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的主要原因就是应急治理工程起到了效果。马生凯说,目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供水工程、输水工程和渗水工程已基本完工,工程局部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
渗水场自3月12日开始供水后,观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水位从14日开始发生变化,从16日开始每天以3.3厘米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3月30日上午9时已增长了51厘米,与去年9月份的最高水位相比,上升了14.5厘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9厘米。马生凯高兴地告诉记者,应急工程预计在5月份全面完工。届时,月牙泉将会重现昔日碧波荡漾的胜景。
记者了解到,应急工程局部工程投入使用后,月牙泉“起死回生”。但月牙泉地下水位上升、“二泉相映”奇特景观的出现,也与敦煌市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敦煌市按照“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的思路,在农业用水方面推进滴灌、管灌和喷灌等节水措施,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实行用水器具改造、价格杠杆限制等措施。尤其是在2007年,敦煌全面“关井压田”,严格落实了“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移民”的“三禁”措施,压减耕地1万多亩,关闭月牙泉周边的机井129眼。“节水保卫战”初战告捷,月牙泉周边地带的地下水得到了补充。
“引哈济党”
改善敦煌生态的治本之术
就彻底根治月牙泉水位下降的途径,马生凯说:“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只是应急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水位下降问题,解决水位下降的根本措施是敦煌地区整体环境改善和地下水位上升,‘引哈济党’工程就是从根本上改善敦煌生态、解决月牙泉水位下降的重要措施。”
记者了解到,马生凯所说的“引哈济党”工程,即将发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及夭果吐乌兰山脉的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敦煌市境内的“母亲河”党河。早在上世纪50年代,敦煌县政府就提出了“引哈济党”工程的初步设想,并委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工程进行了踏勘选址。2003年5月,酒泉市成立“引哈济党”调水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争取立项,敦煌市全力配合工程专家组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工程环境评价大纲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引哈济党工程调水区可调水量专题论证报告》、《引哈济党项目地质勘察报告》等5个专题报告已通过省级评审,《甘肃省引哈济党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任务书》已得到水利部批复,省政府已将“引哈济党”工程项目列入全省“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规划,并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目前,“引哈济党” 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引哈济党”工程计划投资3900万元。该工程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从哈尔腾河向党河引水1.2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敦煌将合理调配境内的所有水资源,三分之一用于经济发展,三分之一用于城乡居民生活,三分之一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敦煌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从而彻底拯救月牙泉。
《兰州晨报》供稿
责编:王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