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陶思炎:了解古时清明文化助今人文明过节

 

CCTV.com  2008年03月28日 10: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电(记者蒋芳)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是祭奠先祖和追悼先烈,但传至今日很多地方变了“味”,烧纸钱、放鞭炮、送祭品的陈俗愈演愈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专家陶思炎认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曾经相当丰富,更多地了解节日文化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文明过节。

    陶思炎说,清明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每年的清明前后,正值阴历春分刚过,即将进入三月阳春之时。风和日丽、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一改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天地一片清净明洁。后人将祭祖、寒食节并入其中,才使得清明节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柳枝”对于清明节而言,就如同桂花之于中秋、菊花之于重阳。南京有俗语“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说明戴柳枝是清明节一项重要民俗活动。陶思炎认为,更重要的是杨柳正是清明前后发芽、抽枝,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古人借此表达了生者希望死者复生的美好愿望。

    今年的清明节是调整休假制度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扫墓之余,不少市民还外出春游踏青。陶思炎说,其实古人也和我们一样,除了禁火、扫墓外,也有插柳枝、荡秋千、斗鸡等活动。

更多抢眼新闻:
外交部:中国反对任何国家插手西藏事务干涉中国内政
外交部就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等答问(实录)
新疆突发烟花爆炸致25死5失踪 非恐怖分子所为
广西柳州市领导集体购买高档住宅
现场目击: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的“闹场”丑剧
刘晓庆自曝曾偷梁家辉饭票 收5元礼品都要上交
马英九签名发脾气 从小养成维持秩序性格(图)
梁洛施离港进修英文 李泽楷备两亿与英皇打官司
新竹一男生爱扮美少女 婀娜多姿警误以为“她”
欧美政要嫖妓真相:揭秘世界上最高级卖淫集团

责编:刘立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