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笑脸人物]杰素丹珍和她的55个孩子

CCTV.com  2008年03月14日 13:50  来源:CCTV.com  
专题: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活动

    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已正式启动,承载着厚重的“慈”“善”二字,我们摒弃华丽、繁复,让最本真的情感自然浮现,让慈善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张张笑脸。

  用你的眼睛见证,用你的相机记录,行动起来,加入寻找笑脸的行列,也许你的发现,就是下一个“大眼睛”。 >>>详细

阿嘎在明亮的教师里接受教育

    “阿妈拉!”3岁的小多吉亲切地扑到杰素丹珍的怀里撒娇。看到如此温馨的场面,你不曾想到这是一位55名孩子的母亲。她叫杰素丹珍,一位瑞士藏胞,到现在和她的丈夫已经抚养了180多名孤儿。如今,在堆龙保育院里她和55名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为了孩子十四年如一日

    14年前是在援藏基金会的帮助下,堆龙德庆县杰素丹珍保育院建立起来,才有了今天这些孩子们的家。"回忆起从前杰素丹珍无限感慨,90年是她从瑞士第一次回西藏,当时正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她看见两个衣着单薄的乞丐儿童在垃圾堆中找吃的,她决心让他们吃一顿饱饭,但是餐馆的老板却不让他们进屋,当时她很气愤就和老板吵起来,从此她发誓要为那些被遗弃儿童的权利而战。

    杰素丹珍是瑞士籍藏胞,从小失去了父母,她在几岁时被人带到了印度,而后到了瑞士。1990年杰素丹珍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西藏拉萨。她深知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多么的无助,他们需要温暖,需要关心,他们应该有个幸福的家。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她决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青藏高原,为西藏的孤儿献上自己力所能及的温暖。在援助西藏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加上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钱和自己的800元瑞士法郎,一所1000平方米的汉藏式保育院于1993年在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应运而生。

    14年间丹珍与丈夫一共抚养了180多名孤儿,在云南迪庆、四川理塘、康定都有得到过她帮助的孩子,她一直默默地关心呵护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杰素丹珍和她的孩子们

    孩子们共同的妈妈

    在堆龙德庆县杰素丹珍保育院,记者看到,有55名孩子住在一排两层藏式小楼里。保育院里有花园、蓝球场、乒乓球台,还有一个儿童乐园。保育院会客室的墙上帖满了孩子们和丹珍一家、还有资助他们的各国友人的合影。孩子们为了表达对丹珍感激之情,围着她跳起了阿嘎舞,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今年21岁的格桑加措在保育院生活了14年,是院里最早一批孤儿。他说,他从小失去父母,是杰素丹珍把他抱回了保育院抚养成人,他现在是西藏藏医学院大二的学生,他和其他孤儿都亲如兄弟姐妹,都把丹珍看成自己的亲妈妈。

    3岁小男孩丹真多吉,从纳木措牧区来,他家境贫寒,母亲很早去世,兄弟姐妹5个,父亲整日酗酒无力照顾他。丹珍女士忆起去年小多吉刚来保育院时的情景,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小多吉骨瘦如柴,肚子高高鼓起,整日哭个不停。记者看到现在的小多吉很健康、快乐,在丹珍女士的怀中甜蜜地依偎着。

杰素丹珍女士与阿嘎

    保育院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丹珍女士说,开办保育院十多年来,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学有所成是她最大的愿望。这其中既有辛酸,也有快乐,但看到保育院的孩子们茁壮成长她非常自豪。丹珍说:"当我看到孩子们象一朵朵鲜花绽放,健康快乐的长大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最幸福和最幸运的女人;当我为经费发愁的时候,是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堆龙德庆县民政局和社会各界各国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既有中国人,也有美国、瑞士、德国的热心朋友,感谢我的事业得到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着。我和丈夫年事已高,但是我的两个儿子会继续投入到帮助孩子的事业中去。(拉萨晚报记者 龙昊)

责编:陈昌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