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协和医院的女大夫们

CCTV.com  2008年02月13日 17:42  来源:新华网  

叶恭绍:中国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创始人

    1935年,叶恭绍二十七岁,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工作。这时的科主任是袁贻瑾教授。他安排叶恭绍先到杨崇瑞办的第一助产士学校见习三个月。

    叶恭绍告诉科主任,自己将在10月份结婚。袁贻瑾当时反应很大。“他简直不能接受,而且感到失望。他要我去找杨崇瑞谈话,希望杨崇瑞能说服我不结婚。他还告诉我,协和医学院是不送已婚女医师出国进修的,因为女医师结婚后必定随她的丈夫去留。协和培养了,又不能用,太不合算!而且女医师生了孩子,就可能不再工作了”。

    科主任还举了杨崇瑞、林巧稚由于不结婚,事业才取得成功的例子;而沈骥英虽然曾是协和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但在结婚后生了孩子,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以致结婚后就离开协和医学院了。

    “他想用这些例子来说服我,但我没有改变计划。我按预定时间,于1935年10月和黄祯祥大夫结了婚,并继续在公共卫生科工作,直到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发生,协和被迫关门为止。我于1936、1938、1940年生了三个孩子。除了利用协和应有的每年一个月的休假外,我没有为生孩子而多请一天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说明:已婚妇女照样能继续工作,以消除他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终于胜利了!”叶恭绍后来回忆时说。

    叶恭绍早年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后来则重点进行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这位生了三个孩子的协和女大夫,1947年赴美国留学,建国后当过北京妇婴保健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医学院教授、卫生系副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在老协和时期,能选择报考“高难度”的协和医学院的女人,多半是希望在自己身上实践女性新式解放。叶恭绍的父辈并不想给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是在早年追随孙中山的二哥的帮助下,才走出了家庭接受新式教育,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毕业后,进了南开大学,两年后转到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学习,后来考进协和医学院。

    在老协和,如果女大夫选择内、外、妇产科这样的大科,是不允许结婚的。对护士也有许多规定:必须吃、住在宿舍,如外出,晚10点前必须回宿舍。如有客人来访,可在客厅接见,禁止男客人上楼。协和的护士不许结婚,如要结婚,必须先辞职。

    有意思的是,因为性别而做出选择的公共卫生学家叶恭绍,却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关于不同性别的少年第二性征的分度,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