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希孟绣花鸟册——牡丹图 李欣
米画山水图 李欣
七襄楼发绣人物轴 李欣
上海博物馆,《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展》从2008年元旦前夕直到2月底"回家省亲"两个月。这些号称是"四大名绣"鼻祖的稀世珍品,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和苏州博物馆"荣归故里",与上海博物馆的珍藏一起首次系统出展,揭示了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顾绣"全貌。
顾绣,全称应为"顾氏露香园绣",亦称"露香园顾绣";此次的展品中也有许多作品或钤或绣有"露香园"、"清碧斋"的印款。露香园,是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顾绣源自露香园主人顾氏的女眷之手,是当时文人雅士圈中的奢侈艺术品。然而,露香园的名物出产还远不止此。
"露香池石子昂书,万竹山居东凿渠。名士风流多巧技,绣精墨雅芥成蔬。"这是三林书院的创始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描述的露香园。短短一阙竹枝词蕴涵着一段上海老城厢被湮没的美丽物产历史。
壹 露香遗存
在上海老城厢,也就是现今人民路环内,老城隍庙西北,有两条呈丁字交叉的马路"露香园路"和"万竹街",它的周边还有青莲街、东青莲街、阜春街。此方圆之中便是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露香园的旧址,万竹山居、阜春山馆、青莲座都是其间的建筑。
明代的道州(今湖南省零陵)太守顾名儒,湖南做官卸任归来,在上海城北黑山桥购地建园,称"万竹山居"。万竹街就是由"万竹山居"遗址而得名。1911年"万竹山居"旧址上修建了"万竹小学"。1922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入万竹小学读四年级至1924年毕业。这所学校现在是一所实验小学。
据明·朱察卿《露香园记》和明·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露香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顾名儒的弟弟顾名世(字应夫,号龙泉)考中进士,后官升至尚宝司司丞,职掌皇家的玉玺、符牌、印章之类,官职虽不大,但地位颇为显赫。晚年归居故里,他买下与万竹山居相邻的一块地营造园林。相传在建园挖池时,曾挖到一块有元代书画大家赵孟?\(字子昂,号雪松)所题篆书"露香池"三字的碑石,遂将新建花园题为"露香园"。
《露香园记》描述:"堂之前大水可十亩,即露香池,澄泓?澈,鱼百石不可数,间芟草饲之,振鳞捷鳍食石栏下。"园中布局以露香池为中心,四周以建筑为景:露香阁、碧漪堂、阜春山馆,分鸥亭、独莞轩、积翠冈、青莲座、大士庵等景物。露香池内种植红莲,花开时,池水欲赤。登上凌空腾起的分鸥亭,从亭上可赏瞰露香池,可谓是"盘纡澶漫,擅一邑之胜"。
露香园虽属名园,但在江南园林中只算中等规模,无论在规制和园林造诣上都不能称"最"。让它驰名海内外的是它的园中物产,就是秦荣光所说的:"绣精墨雅芥成蔬"。
这里是中国第一名绣——"顾绣"发源地;露香园顾绣真迹存世作品只有不到200件,大多为各地博物馆作珍品典藏。顾振海墨早已失传;银丝芥菜如今还有能制作者,但品质已决非当年之"顾菜"。另外露香园水蜜桃虽已绝迹,但南汇、奉化、无锡等地,乃致日本、美国都有它的种系流传。
明末,顾家衰败,露香园成为崇明水师营地,到清初只剩"古石二三,池水亩许"。鸦片战争时期,官家在园中设火药局,1842年火药库失火爆炸夷为一片平地,露香园从此消失。
贰 顾绣今昔
2005年中国丝织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八开"韩希孟花鸟册页"成交价达165万元人民币,一帧"群仙祝寿图"拍出77万元。这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流入民间的藏品。
顾绣,相传得于宋代宫廷绣技法。顾名世的长子顾箕英之妾缪瑞云,在闺阁就擅长宋绣,进露香园后有机会见到了不少家族珍藏的宋、元名家字画,又兼顾家文人雅士往来评点,艺术熏陶,绣画水平更臻精致。她在继承宋绣劈丝、配色、针法等优秀传统基础上,把自己的观察和艺术感受渗透到刺绣创作中,在针法运用、配色和材料选配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和发展。清姜绍书《无声诗史》中,称缪氏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得其手制者,无不珍袭之"。当时就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之说。
集顾绣之大成的是有"武陵绣史"之称的韩希孟。她是顾名世的次子顾振海的二儿媳。出身湖南武陵书香门第,尤擅工笔画,所绘山水花卉笔墨清丽,当地有才女之名。"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徐蔚南《顾绣考》)
韩希孟嫁入顾家,正值露香园鼎盛时期,高朋满座,衣食无忧。丈夫顾寿潜曾师从明代著名大书画家董其昌,不仅能诗善画,难得的是对顾绣亦情有独钟,别号"绣佛斋主人"。夫妇两人琴瑟和谐,进一步发展针法的特技加之丝线辅助羽毛、麻、绒等丰富色彩和质感,以及补色技巧来体现原画稿的神韵,力求使所绣的人物、山水、花鸟达到"不是写生画,胜似写生画"的意境。
明崇祯七年(1634年),韩希孟以宋、元名画为蓝本,摹临刺绣,历经数年,汇成八幅方册。其中的《洗马图》仿赵子昂风格,《女后图》摹宋画风格,《米画山水图》仿米芾笔法,《花溪渔隐图》仿元代王蒙笔法……册尾有其丈夫顾寿潜的跋文,董其昌逐幅题词。这便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绣画第一藏的《顾绣宋元名迹册》。
顾绣至此时生成为与琴棋书画齐列的一种艺术样式,成为士大夫阶层相互鉴赏馈赠的奢侈礼品。顾绣真正走向社会,影响到四大名绣生成,产生商业价值,却是由顾家露香园的衰败开始。
顾名世的曾孙女顾玉兰,美貌能诗画,而且家传绣技不亚于韩氏,出嫁后生有一子,24岁守寡,家穷以卖顾绣扶孤成长。据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记载,顾玉兰"工针黹,设幔授徒,女弟子咸来就学,时人亦目之为顾绣。顾绣针法外传,顾绣之名震溢天下"。她历时30余年传授顾家绣技,城中许多妇女学习顾绣以营生计。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争相购藏顾绣珍品,顾绣身价陡增。至清代,宁、沪、苏、杭纷纷设立顾绣庄、顾绣店,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顾绣几乎成为丝绣美术工艺品的通称。连《红楼梦》都有描述:贾元春得一绣佛云:"顾绣,女中神针也。"可见声誉颇高。
露香园顾绣源起于名门闺媛,是观赏性的画绣艺术品,并无实用功能,成就一幅好作品不仅要有钱、有闲,而且要有艺术修养的女子才能完成。晚清的腐败动荡使顾绣走向衰落,鸦片战争后彻底打碎了"士大夫"阶层生存的社会基础,"闲情雅致"的顾绣退出"江湖",但它精湛的技艺随着绣娘散入实用性绣品的工坊而对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顾绣从此在民间艰难地生存着,1905年松江慈善机构"全节堂"开设"松江女子学校"(后改为"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立"女子刺绣班"教授顾绣。后来学校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最后一届毕业生中的戴明教女士成为"文革"后松江工艺品厂的传艺之人。另外,上海戏剧服装厂、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以及徐家汇天主教堂都曾是传承经典顾绣的重要基地。
2005年上海鲁克龄先生集25年挖掘整理建立了"露香园顾绣研究所"。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绣列入其中。渐行渐远的顾绣跨越400年又慢慢地向我们走来。
叁 墨宝菜蔬
2004年2月,上海政府网站要闻栏公布的11种失传的工艺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顾振海墨"。
"书家墨一缕,画家墨五色。虽云运笔工,其妙实由墨。"中国书画家历来器重好墨,徐光启曾在笔记《论墨》中写道:"吾松(指松江府)制墨故与新安(指徽州歙县)齐名……以其用胶独轻,则设色不沾滞。今拓碑只用云间(松江地区的别称)墨不用新安者以此。"这里为徐光启所称道的松墨即古代上海地区所制的墨。而松墨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顾振海墨"。
"明代顾名世之子顾振海,能诗善画,得有造墨秘法,以松烟和油脑、金箔、珍珠、紫草、鱼胞捣两万杵合成墨,每锭有'海上顾振海墨'印记,一般只送不卖。制法早已失传。"(上海二轻工业志·专记)
顾振海是露香园主顾名世的二儿子顾斗英,字仲韩,号振海。不但琴棋书画皆功,还精于古器图书的鉴别。顾振海出身豪门,他制墨只为个人喜好和声名,生产极少,只送不卖,即便好友也一人只赠一锭,不再送第二次,因此极为珍贵。他的另一种墨用倭墨重新制作而成,其表面呈松皮纹,式样为圆柱形,无款,品质更在前者之上。由于是独家秘笈,由他而始,由他而终。亦绝少有收藏,无人知晓其成分组合。
"银丝芥种邑中专,岁首辛盘供客筵。顾氏露香园制美,芥?一味可经年。"这便是顾菜——银丝芥菜。
银丝芥也称"佛手芥",是一种细茎,扁心,细叶子的芥菜。露香园顾家特制酸菜,鲜香酸辣,可放一年不变味,佐酒尤为爽口,被称为"顾菜"。后来世人广为仿制,成为本地人的春节宴菜,已不知顾菜原味。
露香园物产还另有记载:"法制藕粉,前朝惟露香园有之,主人用为服饵,等于丹药,市无鬻者。顺治初,始有鬻之于市,而其价甚昂,每斤纹银一两五六钱,后减至一两二钱。九年壬辰夏,犹卖纹银八钱一斤,而铺主人犹以价贱为恨。十二三年之际,得法者甚多,沿街列卖,每斤不过六七分,而半和伪物,味亦大不如前矣。"
肆 蜜桃源流
"水蜜桃推雷震红,闻雷见一晕红工。露香园种今难觅,都向黄泥墙掷铜。"相传露香园水蜜桃大者如小瓜,皮薄浆甘,入口即化,每经一次雷雨便生出点点小红晕,得名"雷震红"。
据上海地方志记载:"顾氏露香园的水蜜桃早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扬名于上海。天启元年(1621年),王象晋在他的《群芳谱》中最早记述了上海水蜜桃:"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即露香园)所出尤佳,其味亚于生荔枝。"
露香园在康熙初年荒废,盛产区转移到城西的黄泥墙(今蓬莱市场);到同治年间(1862-1874年),迁至龙华一带。到20世纪初,龙华水蜜桃仍闻名遐迩。
露香园水蜜桃从清代初期开始向外地传播。江苏省的吴县、南通、海门和浙江的平湖等地,都有从上海引种水蜜桃的记载。浙江奉化的玉露桃和无锡的白凤桃都是由"黄泥墙"引种的。
鸦片战争后上海水蜜桃还被引种英国、美国、日本,并选育出新的品种群。
1844年引入英国,命名为"上海桃"(Shanghai Peach)。
1850年上海水蜜桃传到美国,称为中国粘核桃(Chinese Cling);从中培育出了两个新品种——爱保太(Elberta)和红港(Red Haven),成为美国现代桃的品种发展基础。
日本于明治8年(1875年)引入,名为"上海水蜜"。由于水土适宜,很快在岗山、神奈川等地得到发展。相继选育了著名的岗山白、太久保和白凤等品种,使日本桃的品种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园有嘉桃,不减王戎之李;糟疏佐酒,有逾末下盐豉。家姬刺绣,巧夺天工。露香园及其嘉桃、糟疏、刺绣,乃由座上佳客之揄扬,而名震天下矣。"这段话由《阅世编》引自顾名世的自述。"嘉桃、糟疏、刺绣"成了露香园的三大特产名物。如陈植先生选注《露香园记》中所说:"古人有因为家有名园而传名的,也有园林因主人而知名的,要说园以物名,'露香园'是少见的一例。"(王蔚秋)
责编:周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