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母亲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 曾为是否出镜犹豫两天

CCTV.com  2007年11月02日 09:22  来源:新京报  

    对话动机

    当儿子向她坦承自己是同性恋时,吴幼坚没有大吃一惊;当有些人对同性恋难以接受时,吴幼坚成为第一位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对于儿子的选择,她有怎样的理解?她的“公开支持”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对于外界的批评,她又有怎样的反应?昨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吴幼坚。

    吴幼坚 女,60岁,家住广州,有35年文字工作经历。她在自己的网上博客中,撰文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

    作为母亲,吴幼坚接受同性恋儿子,认为爱孩子就要去了解他帮其减压

    “公开支持儿子,我犹豫过”

    作者:相丽丽

    在单位,60岁的吴幼坚被姑娘们称为“坚姐”,这让她很开心。她的博客首页,照片中的她身穿浅黄色连衣裙,凉帽上花朵簇放。

    吴幼坚说,27岁的儿子有时候反而觉得她略带稚气,他们之间,关系像朋友多于像母子。所以,同性恋儿子才会在高三那年,主动向她坦白。

    作为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第一位母亲,她受到很多同性恋者的欢迎,同时,也承受着很多批评。

    有人说我是不着调母亲

    新京报:你在博客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有怎样的反馈?

    吴幼坚(以下简称“吴”):一部分同性恋者留言会说:他们很感动,难得有这样理解他们的妈妈。我和他们中很多都成了朋友。

    批评我的人也很多。有人说我肯定心里很痛苦,有人说我悄悄支持儿子就行了,跑出来干什么。还有人说,哪有这样趁机贴自己照片的,还说我是不着调的母亲,要让全世界母亲都鄙视我。

    这就太好笑了,我都只能代表我,你又怎么能代表全世界的母亲呢?我是长期做文字工作的,又爱美,把博客做得比较丰富多彩,大家才愿意来看,看来看去才会理解同性恋。我坚持做这个博客,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这个母亲不只是会呱呱叫。

    不把它当丑事就不用怕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发现儿子是同性恋的?

    吴:不是我发现,而是他主动跟我说的。

    他上高三时的一天晚上,我在他房间,跟他讲我感情方面的事。听完了后,他说:“妈妈你这么信任我,我也把我的事情告诉你吧。”然后他就说:“你知道我是喜欢男孩的吗?”他后来告诉我,他已经想了很久,觉得迟早要讲。

    新京报:你当时什么反应?

    吴:我并没有大吃一惊。我对他说,现在你眼前没有优秀的女孩,以后上大学工作了,接触很多优秀的女孩,也许就发现自己喜欢异性了。他就简单说了一句:“这是不能改变的”。

    我先生那边,我是过了几天才告诉他的。先生说,儿子还小没定型。此外也没怎么样。

    新京报:很多网友并不相信你真的没有过内心挣扎。

    吴:真的是没有。这完全不是那些人想像的,我内心挣扎啊、压抑啊,痛苦了多久。

    可能因为我内心从来都强烈地想着,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儿子是个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他觉得幸福,你做父母的非要拗着他走另一条路。你还以为自己做得多好,但他不快乐不幸福,又有什么好处呢。

    儿子后来告诉我,跟我坦白那晚,他睡得不安稳。但我倒呼呼大睡———这件事,你只要不把它当丑事坏事,就不用害怕的啦。当时也没想到要公开,从知道到公开,那还不是一个层次。

    新京报:你觉得儿子为什么能坦白这件事?

    吴:因为他自己心里头很明白。他从小爱看书,成熟程度也超过同龄人,对自己很清醒。

    对儿子,我一直是平等交流。平常,我的心里话,我的困惑什么的,都对他说。他有什么不能对我说呢?

    为是否出镜犹豫两天

    新京报: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你怎么想到公开身份的?

    吴:其实是一步步走到那儿的。2004年有一次,孩子跟我说,北方一家电视台要请他做节目,会出现在电视上。我们说,行啊,没什么,你去吧。

    后来,广州一家电视台也要拍档节目,要来家里采访,我们也说没意见。但儿子用了化名。这次因为是本地节目,很多亲戚看到了,跟我说,电视里那个同性恋男孩,怎么那么像你儿子啊。我就有点支吾,因为跟大家还不好说,条件不成熟,就没正面回答。

    第三步就是,南方电视台也要做期节目,提出要采访父母,让我们出镜。我儿子就对他们说,“爸爸肯定不出镜,妈妈我不能代她下决定”。儿子后来要我考虑,我犹豫了两天,还是同意了。

    新京报:犹豫的时候,你主要顾虑什么?

    吴:你想想,一个同性恋者,公开身份,肯定不是出什么风头,因为出去就是压力和舆论,他不会受到误解,但我出去公开支持就不同了。

    我是个母亲,在广州又有很多人认识,亲戚朋友一大堆,如果冒头就会被认出来(笑)。这需要下决心的,出来就要承担责任。不然你以后肯定会后悔,那又何必呢?

    不过,犹豫的两天里,我还是自己下了决心———再等别人有勇气站出来,不知道要多少年,既然是有意思的事,就出来做了吧。做完决定,当时就很轻松了。

    相信科学心就平静了

    新京报:既然这样,你认为阻碍父母接受子女是同性恋的原因在哪儿呢?

    吴:对于同性恋者身边的朋友来说,知道他是同性恋,这个弯往往比较容易转过来,因为他们没什么利害关系。

    但父母从小看孩子长大,都只有一个打算:就是按大家该走的路去过一辈子。除了出乎意外这一原因,很多父母也缺乏科学知识,没接触过同性恋,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坏的、不卫生的。第三个就是,害怕亲戚朋友的舆论。

    新京报:你认为,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同性恋的孩子?

    吴:可能爱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了———你爱你的孩子,就要想办法去了解他,了解关于同性恋的知识。只要你相信科学,心就平静了。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知道他没病没错,为什么不接受,为什么不帮他减轻压力呢?

    最要不得的是给他们压力,逼他们非要找个异性的结婚。他们不幸福,你做父母的心里也不会安乐。最应该爱他们的人,不该是这个态度。

    新京报:周围的亲朋好友现在怎么说你?

    吴:有个朋友对我的印象是特别能扛得住事。

    新京报:以后有什么打算?

    吴:我希望同性恋者都动员父母来看我的博客。让他们的父母知道,哦,这个女人的儿子和我孩子一样,她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

    记者 相丽丽

责编:王玉西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