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1992年邓小平南巡 11天改变一辈子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17: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社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处于低谷……

  “小平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

  回忆起16年前接待小平南巡的种种细节,陈开枝至今记忆犹新。

  1992年元旦,陈开枝到佛山的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打来电话,讲了一句只有他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陈开枝立马跟南海市委领导辞别。对方问:“有什么急事?吃了中午饭再走嘛!”陈开枝回答:“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有什么急事。也许很快可以告诉你们,也许永远不能告诉你们。”

  这份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的绝密电报,只有短短两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志都认为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老人家多年已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上海休息,上海早做好他休息的整套准备,一切摆设都按照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也不只是为了看看南方改革开放的成就。”陈开枝说,他预感到小平同志来广东,将是“一个大动作”!

  “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我们身边发生!”陈开枝这样判断。

  他认为,小平来广东,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出的一个不寻常的“大动作”:一方面,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国内自1989年“六四”风波后,形势亦令人忧虑:一是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政策,外商投资止步观望,有些外商甚至抽掉资金以及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外贸出口下降,旅游业萎缩,广州几家五星级宾馆客源很少。二是经济上由于治理整顿措施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要求很急,力度很大,致使经济下滑、市场疲软、生产萎缩,发展速度受到一刀切的严格控制。三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东西东山再起,甚至有些人提出了“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提出“双重任务论”(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偏离了。

  “可以这样说,在1992年初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在小平南巡的时候,整个中国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处于一种低谷的状态,笼罩着一种沉闷、压抑、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这是很不正常而令人担忧的。”

  陈开枝说:“小平同志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宣布‘告别政治’、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代表团时就说,中国近10年来所执行的政策以及发展战略不会变。不会变就是不动摇,不能折腾,中国要发展。他这话是说给外国人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说给全党听的,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

  陈开枝感到,小平同志来广东,一定会有“历史性的事件”发生———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他要出来“说一说”了。到哪里说呢?他选择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南方。

  “他用朴素语言

  谈出深刻道理”

  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

  那边,就是香港……

  不开会、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照相、不报道,小平南巡之前,曾立下这样的规矩。“小平同志当时已退下来了,是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来广东的,甚至可以说,他那时是个老百姓了。”陈开枝说。

  但为什么在之后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能看到很多小平讲话的场面和内容呢?据陈开枝透露,那是因为当时他向“邓办”主任王瑞林争取得来的,“我们录音拍片,这是为国家保留一份珍贵的记录啊,如有人追究,我来承担”!

  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的许多历史镜头,16年来一直深深镌刻在陈开枝脑里,“1月19日下午在皇岗口岸参观时,小平同志在深圳河大桥桥头的边境上久久地凝视对面的香港土地,他的神情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也许是在考虑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这样的大事吧!”

  “通过很朴素的语言能谈出很深刻的道理来,这就是伟人!”陈开枝回忆说,当小平谈及“特区姓社姓资”的问题时,他尖锐地批评:“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那些人尽讲屁话!”

  当小平谈及改革开放,他没有用很长的篇幅、很高深的理论来论证,而是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深圳国贸,小平指着窗外的高楼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在珠海拱北,小平指着车窗外一座旧建筑询问是什么,得知那是清朝海关遗址后,小平表情凝重:“贫穷落后是要挨打的啊!”

  陈开枝觉得,听小平讲话,真能品出“投石击破水中天”的味道!而且,虽然16年过去,小平的这些话却仍像昨天说的那样,振聋发聩。离这个时间越久远,就越能体会到小平南巡讲话的真味,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远!

  小平多次讲“不争论”,是因为当时有不少争论……

  “没南巡讲话

  十四大怎么开”

  “小平南巡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谈及小平南巡的历史意义,陈开枝这样比喻。

  “没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怎么开?没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1992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谁能想象?!可以说,在小平南巡之后,我才对‘扭转乾坤’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理解。”陈开枝说。正如一份杂志的评论所言,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在于他告诉我们一些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大家都立即接受并付诸实施。

  小平南巡途中,陈开枝多次听老人家讲过“不争论”。“他之所以说‘不争论’,是因为当时有不少争论,而且还相当激烈。”陈开枝说,这些争论归纳起来有这么一些问题:基本路线的要点在哪里?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单干风?……当时,这些问题被一些“左”派理论说得很玄奥,很吓唬人,严重干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不刹住这股风潮势头,就可能葬送社会主义。所以,小平南巡的历史意义,无论从任何一个层面去认识,都是十分深远的。

  南巡那年,小平同志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当时那么大年纪了,而且是个老百姓了,这时候站出来能不能镇得住,很难说。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不计个人安危,除了有勇气,还要有魄力,更要有策略。没有强烈的党性和热爱国家、人民的精神,是做不到这样子的。他确实是一个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

  可以说,南巡讲话是小平同志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庄严的政治交代。也可以说,这是老人家的历史性的政治嘱咐”。

  记者手记

  陈开枝:11天改变一辈子

  走进陈开枝办公室,总会被墙上那幅虬劲的书法《永不言倦》牵引。

  和当年的小平同志一样,陈开枝在2005年当上了“退役船长”。退下来的他,甚至比在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七年还忙碌———他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自命“丐帮副帮主”,常年奔走于广西、云南、四川、甘肃山区扶贫。仅广西百色,10年间他就跑了62趟。

  永不言倦,这是侍陪小平南巡11天带给他的宝贵财富。“我与他老人家相遇相处11天,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我的思想,净化了我的灵魂。虽然交往只有11天,但好像一辈子都与他相识相知一样,有无限的感慨,有不尽的思念,有千言万语需要倾诉,而这些都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

  陈开枝把他对小平的思念,装满了整个书柜———《邓小平通传》、《邓小平年谱》、《邓小平生平全记录》,无数的历史相片、画册、光碟;他把自己对小平的思念,付诸于后半生的实践中———苦干、实干、拼命干。每当身处贫苦地区,他都会想起小平在深圳仙湖植树时说过的那句话:“要让全国人民都种一棵发财树,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老人家留给我一把做人的钥匙,我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人生境界的第一扇门:不讲大话,实干、苦干、拼命干;我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人生境界的第二扇门:不图功名,为人民排忧解难;我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人生境界的第三扇门:饮水思源,让大家共同富裕;我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人生境界的第四扇门:多做好事,力争一辈子做好事……”在《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中,陈开枝这样写道。

  小平南巡

  开启新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自新华社2002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生平》

  讲述者·陈开枝

  “1992年1月,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我这个靠奖学金读完大学的农村山娃子,与比我大36岁的邓小平对接起来,使我能够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珠海‘休息’11天,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

  陈开枝,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原主席。1992年春,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他,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视察广东的接待和保卫工作,见证了“小平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点点滴滴。

责编:李二庆

2/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