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香港基本法 跨越回归前最大危机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16: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京报  

  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5年前的同一天,英国女王在香港归还中国法案上签字。

  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经过多年谈判后,签署《联合声明》,解决了香港主权归属问题。其中《声明》第三段第12条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基本法确立香港为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从历史的耻辱中寻找尊严

  我们共产党人将如何面对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回收香港的中英联合谈判,几乎所有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都会提出的问题。而在那个时候,大多数香港人都不知道,一个回归之后的香港,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世界的东方。当我们在重读改革开放30年这本大书的时候,香港回归无疑是一个不应回避且无法回避的关键历史命题。

  从历史意义上说,1997年意味着一个屈辱时代的结束。收回香港,本身就是一个胜利。这一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魄力,至今毋庸置疑。而从现实意义上说,改革开放30年中,关于香港问题的决策可圈可点,收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香港基本法实施11年,也是香港真正融入中华民族,逐渐探索自身的新定位,并且开始发挥作用的11年。当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从文化到经济、再到政治进行坦诚交流的时候,彼此之间的融合代表了我们真正从经济、文化甚至社会心理上收回香港,将香港市民视为同胞的一个过程。甚至在经历1997年金融危机的历史关口,两地民众都相互支持、共渡难关。

  为了这个过程,我们这个民族在不断学习妥协,学会听取各个阶层的声音,从而也认识了中国现代化之后,社会分层的多样性;了解了在阶级与阶级之间,其实除了对抗之外,有更多的管理方法和融合手段。收回香港的主权、让香港民众成为主人翁,这是一个主权国家彻底与历史屈辱切割的魄力;而倾听香港的民意,给香港更多的扶持政策,其实是在试水中央政府的决策智慧和宽容程度。

  实际上,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其本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都与内地大相迥异。一方面,香港的许多命题在回归之后还在继续,包括香港普选在内的各种政治体制的讨论,其实也代表了一种政治的多元尊重和理性决策;另一方面,香港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走在了不少内地城市的前面。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将香港的经济活力,视为大陆经济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因此,我们总结香港回归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不仅仅是在对一国两制做实践性的探索,更是在对支撑改革的一种开放观念和学习精神做总结,为一种民族多元共生,尊重彼此选择的政治理性做总结。这种开放和理性,源自我们这个民族崛起的自信,也源自执政者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否则我们不可能如此坦然地面对一个曾经在教科书中“万恶”许多年的社会形态。

  香港曾经是一个历史的屈辱。

  当年清廷被迫割地求和的民族耻辱,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一雪了之。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要想找回整个民族的尊严,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收回了香港,更取决于香港的长期繁荣和进步,以及它给中国内地、两岸三地提供的标本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的未来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要更加重要。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温故知新

  香港

  □艾青

  像捅开了一个蚂蚁窝

  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众多的高层建筑

  重重叠叠地矗立着

  好像有炉火在烤灼

  炎热得喘不过气

  好像搅拌机在操作

  喧闹得令人不安

  拥挤得出奇!

  但是

  在房子与房子的空隙处

  可以看见群山

  阳光照耀着山上的房子

  上空飞架着桥梁

  穿越云间的电缆

  把游客送上太平山

  而寻找欢乐的人们

  熙熙攘攘在海洋公园

  这儿原是一片海滩

  有月光下的幽静

  渔民的小船

  停泊在芦苇丛里

  忽然被选中了

  成了进攻的堡垒

  于是,像奇迹似的

  出现了这个奇异的城市

  以“自由”为号召

  一切敢于冒险的

  偷渡、泅泳而来

  为金钱而疲于奔命

  商业城市

  股票市场

  像凝聚一摊污血

  凝聚在这个小岛上

  你所处的时代

  你的地理位置

  以及你的奢取豪夺

  带给你炫人耳目的繁荣

  双层的电车

  巴士、大卡车、出租汽车

  冲锋陷阵的摩托车

  拉长了汽笛飞驰而过的警车

  使得千千万万人提心吊胆

  呼吸在车辆的夹缝里

  夜晚,霓虹灯的广告

  燃烧着竞争与投机

  夜总会和游乐场

  蒸发着肉的气息

  音乐和舞蹈

  弥漫着情欲……

  在这贫困的人间

  摆开丰盛的宴席

  而你并没有终止———

  为了争夺每一立方的空间

  无限地向空中升高

  为了夸耀自己的财富

  把欲望伸向海底

  然而,我要赞美的

  光芒四射的

  花一般的港湾

  几百万同胞生活在这里

  工作和奋斗在这里

  你是祖国进出口的孔道

  你是货物交流的场所

  你是友好往来的纽带

  你是走向五洲四海的桥梁

  多少年来,你为祖国

  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财富

  (1980年8月25日初稿1981年2月21日修改)

  ———摘编自1981年3月28日第5版

  链接:《世界船王包玉刚传》记载,1981年5月12日,在与父亲包兆龙进京会见邓小平的前夕,包玉刚在香港外国记者俱乐部发表了一次讲话,席间曾引用起艾青诗作《香港》,表达对香港前途的乐观。后来,包玉刚为了香港顺利回归做了大量工作。有评论认为,包玉刚在判断时局和香港前景时,艾青的诗起了重要作用。

  一日三十年4月4日

  ●1983年北京南南会议召开,来自26个国家的100名政治家、著名学者出席。

  ●1985年英国女王签署将香港归还中国法案。

  ●1987年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逝世,享年77岁。

  ●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1年遗传学家李汝棋逝世,享年97岁。

  那时流行

  录像厅

  流行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地。一时之间,录像厅在各地城市遍地开花,港产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经常光顾。

  碟片取代录像带后,录像厅达到辉煌的巅峰,并充斥在高校周边,看录像成为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业余必修课。片中的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等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偶像。同时,录像厅又被人斥为盗版、媚俗、凶杀、色情的温床,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通宵放映曾衍生出录像厅另一功能———住宿。常有住不起旅店的人来“看”夜场,因为花三五块钱就能在录像厅睡到天亮,比住店便宜多了,虽然吵了点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VCD碟机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录像厅生意日渐惨淡,走向没落,其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罪状被网吧一一接去。

责编:李二庆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