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祖先的生活 > 正文

第四集 筑屋记 

  大地湾人住在尖顶的地穴里,他们种植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农作物——黍。而大量的粮食要用陶器来盛装,而精美的陶器需要装饰打扮。陶器上的绘画用了红与黑两种矿物颜料,颜料在磨盘里细细地碾碎,再蘸了水描画上去。美术史家说,这些优美的花纹展现出一种生命的激情。而这种彩陶,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主持人:到现在为止,我们说的都是生活在北方的史前人的居住情况,而在南方,人们的居住恐怕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史前人:南方的气候环境肯定跟北方不一样的,那自然盖的房子就不一样。

  几乎在大地湾人离开山洞,建造房屋的同时,在南方,浙江余姚河姆渡,也有一个部落离开了洞穴。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们离开的不是洞穴,而是密林,这些人不是住在洞穴里,而是像鸟一样住在树上。在传说中,他们被叫做“有巢氏”,也就是像鸟一样住在巢里的人。不管他们原来住在哪里,当他们离开山林,他们就面临着和大地湾人一样的处境。只不过他们置身的地方河湖纵横、潮湿多雨、虫蛇出没。

  采访:蛇

  古人见面先问,别来无恙乎,现在人很少见面问这个的,恙笼统说是生病,实际上有问无它的,就是蛇字没有虫字边,那个字是蛇,昨天没被蛇咬你,幸好没咬着,你咬着没咬着,先问这个。可见那个时候被蛇咬、虫害,古史传说到文字记载都有。

  1973年,人们在河姆渡遗址看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大片大片的木构件被考古队员挖掘出来,横置的木板密密麻麻,几乎遍及整个发掘区,竖插的木桩一派又一排,纵横交错,无疑,这是当时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遗迹。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房子呢?


  河姆渡人建房的灵感来自于树上的巢。他们先是在地上打桩,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然后立柱、架梁、盖房顶。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虫蛇侵袭的建筑叫杆栏式建筑,也就是俗称的吊脚楼。现在广大的南方地区,这样的杆栏式建筑仍然比较流行,可见这种居住方式是多么科学。

  河姆渡人的建筑最令世人惊讶的地方,是他们居然在7000年前就采用了榫卯技术。这些榫卯是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用简单的石斧、石锛、石凿加工出来的。

  河姆渡人的建筑完全是木结构的,高有三四米,长的有二十几米,其中用到了许多粗大的原木,没有锯子和金属的斧头,砍伐是非常不容易的。建筑如此大规模的木屋,不知要耗费河姆渡人多少工时和劳力。

  令人费解的是,有很多树在使用时,要纵向剖开的,做成长长的板子,没有锯,怎么能完好地把这些树剖开呢?考古学家从河姆渡人使用的石斧里找答了答案。

  采访:杨鸿勋发现石楔。

  石斧头凡是顶上有打破的磨损痕迹的,这就是曾经拿它当楔子用。

  河姆渡人创造了一种史前的新工具——石楔。他们把石斧头嵌进粗大的树干里,把它胀裂,制成了一块块板子。

  河姆渡人一直稳定地生活在他们的杆栏式房屋里,而大地湾的建筑形式则是在一点点地发育成长。

  为了把地穴挖得浅一点,就需要把房顶支撑起来,这样立柱就发明了。而有了立柱,就要有墙。

  好在那个时候,房顶和墙的扎制方法差不太多。有了柱和墙,人们的房子就越来越向地面发展了。

  这是在大地湾二期发现的一座房子,它距今6000多年,面积有20平方米左右,比一期的房子大多了,而且出现了真正的墙。在房子中间有四个大洞,这显然是当年立柱子的地方。

  这个2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住的是一个女人和她的弟弟、妹妹还有他们的孩子,在这个空间里,丈夫这个角色不值一提,他在这所房子里连一席之地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还要从这个时期,史前人的那些建筑说起。

  主持人:在这些建筑当中,人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张房屋的复原图,你拿这张图给我们讲讲吧。

  史前人:好,我看看,对,对,对,这是我们那时候非常典型的房子,你看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门,这块是火塘,做饭的,取暖的,然后,这有两个火塘,隔墙就可以把这个大的圆的房子给它隔出两个小的空间。

  主持人:我的问题就在这里,我就想知道,你说的这两个隔断,这两个隔断是干嘛的?

  是避风的?防火的?还是保护隐私的?

  这是史前的夜晚,空气里弥漫着歌声。一个部族的男人来和另一个部族的女人欢会。这是史前的恋爱方式,为了排除血亲婚配,男子总是到本氏族以外的氏族去求偶。当他看上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就会在姑娘的氏族里过夜,而在白天,他又会回到自己的氏族里去。他们不在一起劳动,没有共同的财产,他们的爱情关系有时候维持得长一点,有时候又很短。这样,在女方的氏族里,就像我们在前面说的,并没有一个外来男人的位置,但是,他们会为这个外来的男人准备出一小块地方,供他们和自己氏族里的女子欢愉。有时候他们在大房子里用矮墙隔来一小块地方,保护他们的隐私,有时候,会为他们提供一间单独的小房子。

  主持人:2000多年的定居生活,大地湾的人口越来越多,房子就越盖越多。房子多了就需要有规划。于是,一个史前的村落就出现了。在大地湾,那个村子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区,一部分是制陶的作坊,还有一部分是公共墓地,而整个村落的中心,是部落的议事堂。这座议事堂,按照当时发掘顺序的编号是“F901”。

  198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大地湾遗址进行第三次挖掘。这是一个下午,已经五点多钟了。考古队员正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时候,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采访:我们一开始是在断崖上发现了这个房子的角上的一个柱子,当时我们推测里面,因为根据柱子比较大,所以我们推测这里面有一个大型的房子。

  随后的几天,考古队员加紧了发掘和测量。一座远远超出他们想象的史前建筑就这样露出了庐山真面。按当时的编号,这座建筑叫 “F901”。

  这就是F901的原址,由于大部分被回填保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它的局部,这部分称为主室,它的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灶坑,直径有2米多,在火塘的后面,有两个柱坑,当时立着的柱子直径应该在50厘米以上,而整座建筑的高度大约在6至7米左右,相当于今天的两层楼房。在主室的后面,还并排立着8根大柱,将空间一分为九,成为被称为后室的九间房子。如此大的一座建筑,应该就是史前人的议事厅、大会堂。

  从夏商周到汉代、唐代乃至明清时代,中国主要的宫殿大都是这样,以木柱支撑面积巨大的厅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故宫,去过那的人都会对那些巨大的木柱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看F901的全貌就会发现,这座建筑以大门和火塘及其延长线为中轴,形成了中国后世土木建筑所遵循的对称布局,这种对称布局就是大地湾人在建筑学上的一大发明创造。

  F901还有更神奇的地方,这就是它的地面。这块黑亮的部分就是F901原来的地面。

  F901的地面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红烧土,中间一层是砂石,里面掺和了大量的黏土陶粒,而最上面竟然是一层水泥。经过检测,这种水泥相当于今天100号水泥的强度。

  采访: 它的抗压强度相当于100号水泥地面的强度。

  在墙体发现以后,我们从上到下逐渐向下发掘,当到了地面,清理完地面上的塌落堆积以后,露出了这种黑亮的、坚硬的这种地面,我们很惊奇。我们用金属的发掘铲在地面上敲击的时候,声音都是很洪亮的,一种亢亢作响的一种声音。

  5000年前的大地湾人是怎么做出的这种地面,对于今天的人仍然是一个谜。大地湾遗址,目前只发掘了总面积的1%。而在大地湾路边的断崖上,随处可见史前人制作房屋地面留下的粘土陶粒。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座中国史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它距今5000年,高6到7米,总面积420平方米,使用水泥地面,它被称为史前的宫殿。建造它的大地湾人设计了我国传统木建筑的最早模式,也创造了后来富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建筑的雏形。

  主持人:我们的祖先从八九千年前离开洞穴,经过3千年的时间,他们终于建起了原始的宫殿。中国人用土木盖房子的传统就这样形成了,这个传统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流传下来。今天,我们不仅可以在宏伟的皇家宫殿里看到它,即使最普通的民居里,也有它深深的烙印,这个完整传承下来的建筑体系,使我们的祖先留给人类的独一无二宝贵的财富。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祖先的光临,也感谢电视机前您的收看。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2 页,当前为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