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现在也常用作复合词如 “循规蹈矩”、“规规矩矩”等等。但是词语中涉及的“规”和“矩”在古代却是两种测量工具,“规” 是用来画圆的,“距” 则是用来画方的。
| |
规矩图 |
谈话:
江:在我们日常话语里,规矩现在用的很多,比方说我们说这个小孩子不守规矩,说我们到了一个地方,我们不要坏了别人的规矩,或者是南方人,比方说对小孩子进行惩罚,说成是我是在给他做规矩,让他知道怎么遵守一些准则。
戴:成语当中有很多都含有规矩,中规中矩,循规蹈矩,规行矩步,规天矩地。这个成语里面的规矩,我们现在把规矩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有点像礼仪法度的意思,其实在古代,规和矩是两件器物,也就是两件工具。它们用来干什么?可以用来画图,也可以用来测量。说起规和矩,起源是非常有意思的。
解说:
在古代,规的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圆规,是用来画圆的。 而矩的功能则相当于现在直角板中的直角。在自然界中,圆是个很美的事物,我们随处可以欣赏到圆的美丽。当一滴水落入水中,无数的圆们便前仆后继地扩展开来,此起彼伏,环环相接,颇为柔美。于是人们对圆有了特殊的情感,但是如果不用工具,想将圆完美地再现,恐怕就是一件难事了。所以“圆规”就成了人们测绘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了。与圆相对应的是垂直的世界。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角度。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却是直角。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由直角所构成的物体最大的特点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可以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但是与圆不同,虽然人们很早就利用直角,但是自然界中却很难发现直角。
谈话:
江:自然界很难向你展示直角。所以我觉得最先的时候,你不会想到矩。
戴:可是矩在古代也是需要的,比如我们建一所房子,先立起柱子来,柱子上要盖屋顶,两根柱子要平行,柱子和地面要垂直。
江:我们可以这样推测,为了要画一个圆,人们想出一些办法来,比方弄一个绳子中间按住这么绕一圈之类。
戴:这种方法现在小学教学当中也有。
江:数学老师有时候黑板上还这么干,这个我觉得古人都容易做到,但是你怎么能设想古人造出第一把矩来呢?比方现在让你给我们造一个矩,不许用现代的测量工具,你说说看你能怎么造。
戴:我可以利用铅垂线,比如说我用一段绳子吊一块石头,我当然可以知道这是垂直的。
江:你要做铅垂线的时候,你要先确定的是水平,我相信古人学会取到水平,也花了很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仪器的基座上开着一圈槽,这圈槽是用来测量水平的,就是说我把这仪器装好之后在槽里灌水,如果是在水平面上的话,这个槽的四面,水正好淹到齐平,这个跟我们今天,现在的水平仪中间有个水泡泡、气泡泡性质一样。但是在那么远古的时候,比方说在传说时代,那个时候古人已经造房子了,已经使用直角了,那个直角我们设想他怎么获得,我们连它获得水平的东西你都没有证据,你要用铅垂线,先得有水平再用铅垂线你才能获得直角。实际上第一把矩怎么造出来,到现在没有人能给我们解答,我觉得观众朋友当中谁要是有兴趣,也可以想想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解答。
戴:你说的很有意思,也不妨想想,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没有什么工具,没有什么法度,我怎么来确定第一把矩尺的法度。造出第一把矩尺来,从历史上来看,它还有它科学史的意义。
江:我觉得这在技术上非常重要,我们看到古代的绘画里,伏羲女娲手里举着一个矩。
戴:一般都解读为是一个神话的图像。
江:为什么要把它举在手里,这是一个很难做出来的东西,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
| |
玉琮 |
解说:
这就是从西汉画像砖上拓下来的图像,被称为规矩图,图中的伏羲手拿着矩,而女娲则手拿着规,所谓的规,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圆规,形状类似于梁规。梁规是现在人们为了绘制一般的两脚规不易绘制的大圆而准备的工具。人们推测规是当时人们专门用于画圆的工具。而所谓的矩,无论从功能还是形状上看都与现在木工们常用的直角尺没有太大改变。在我国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史记》中记载,大禹“左准绳,右规矩”,率领民众治理黄河流域的水灾,使用的测量工具中便提到了规和矩。由此可见当时规矩在测绘中的重要性。
谈话:
戴:但是另外一方面说,是不是它还具有法度的意义?
江:当然有,造出来之后就是法度,用这个东西给世人提供法度,因为你只要有了第一把矩,后面的矩就可以复制,
戴:其实这个规如果探究起来也是有点文章的,因为我们现在用的规都是两脚规,比方说我在一个中点,我固定一条脚,我绕着这个脚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圆。说这样的两脚规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中国古代的规开始不是两脚规。比方说我们还是根据伏羲女娲的图像来看,有的专家就是说,根据这幅图像来看,当时的规是一个木条,在木条的两端插着两根类似钉子的这样一些东西,比如我下面固定一端我可以这样来画圆。
江:这个容易。我们看到比方说早期的文明出土的那些玉器,里面的璧就是很规整的圆形。
戴:你说的玉器,如果早的话,像良渚文化遗址的玉器距今有五千多年,那么说那个时候就可能有规吗?
江:我相信有了,因为那个璧啊,你看,不光里面的孔是很圆的,外形也非常圆,它肯定有了画圆的工具。
戴:或者说在做出来之后,我要来测量它的时候,我也要用到这个规。
解说:
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至于谈到玉璧的用途,则众说不一,有的认为它是祭祀天地的礼器,也有的认为它是一种装饰品,又因为大量的玉璧是在许多古代墓葬里出土的,所以还有人认为它是陪葬品。但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素面璧,还是春秋战国之后制作精致,并带有各种文饰的玉璧,恐怕璧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它那规整而夺目的圆形。
谈话:
江:但是比较玄妙的是那个琮,就是外面是方形的,里面是圆的,最高有49厘米那种玉做的。这个琮它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测量里面的圆已经有足够的工具,外面的方照我们现在看也是非常规整的。
戴:你说的玉琮关于它的用途,现在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有人说它带有某些通天(观念)。
江:礼器嘛。
戴:能不能说因为这个东西很难制作,因为在加工技术上也很难制作。
江:肯定是这样的,任何礼器都是很难制作的。
戴:对,再有制出这种特殊的形状来,我们说的“天圆地方”也好,能不能表明,假设这个部落拥有这个器物,就具有了某种神圣性?
江:因为在早期文明中,你有某种别人没有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夸耀的东西,别人就会对你很崇敬,因为你甚至可以把这些东西说成是天赐的,或者是神授的,经常就是做了一个什么梦,西方就是什么上帝告诉他如何如何,动不动宣称自己是通灵了,就说我能够超越一般人,跟上天或者跟我的神沟通,这个在东方也一样的,这个就是由巫觋们做的,巫觋就是能够跟上天沟通的人,就像张光直(著名学者)说的,智慧是在天上,所以你能够跟上天沟通,就意味着你能获得智慧。那么像这些特殊的器物,就是今天叫你加工一个“琮”也不是很容易,更何况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现代机械,所以他能做到的时候,肯定值得夸耀的。所以这个画圆也好,能够给出一个直角也好,在古代都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解说:
琮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另一种主要玉器,一般都是外方内圆。我们暂且不去考究它的用途,透过玉的精美,古人同时已经将方与圆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由此可见方与圆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位置。另外在许多文物中我们也可以见到规和矩的影子,比如彩陶器中这些垂直与圆滑的图纹,大量铜镜后面所绘制的规矩纹等等。
谈话:
戴:你能不能说一说规矩作为成语,最早的出处?
江:常见的是《孟子》上说的,“工输之巧,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说,这人不管他多聪明,那些人都是能够出神入化的人,但是没有这个工具的话,他也是不能完成他的方圆的。
戴:也就是说这两件器物产生得很早,它在中国应用的时间也非常长,正因为应用的时间这么长,又这么普遍,从而也影响到文化在语词当中的表达。以至于这个词意也从原来的含义引申,我们现在更多说规矩,循规蹈矩,而忘了,有的时候疏忽了它的本义。
江:这个后面还是很有一些科技含量。
戴:当然我们今天在说这两个词的时候,我们不妨追溯一下古代的科技。甚至因为规在矩前面,有的时候还只用规而不用矩,但是也表达这个意思。
江:我觉得有些事情你要故意推敲起来还是有些道理,比方说为什么我们不说矩规,而是规矩,我们当然可以推测,如刚才我们说的,规容易得到,矩比较难得到,所以人们肯定是先得到规,那么这样它的排列也就自然让规在前面,到后来我们可以把矩省略,当它作为规则纪律讲的时候,我们说有校规校纪。
戴:对,还有家规。
江:说你违规了。
戴:法规,交通法规,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话。
江:比方说俗语中说你这个事出圈了,出圈了就是违规了,这个很生动,因为规就是用来画一个圈。
戴:是这样的。这两个词,特别是规,看来在文化当中非常有生命力,以至于成为中华文化当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内容。
江:是这样的。
(编导:秦雪竹)
责编: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