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幕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十二三岁的外地小男孩在电视台东门,以“中央电视台”几个大字为背景照相留念,满脸的欣喜与兴奋。男孩的妈妈一边拍照,一边操着浓厚的乡音严肃地跟孩子说:“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来中央电视台工作。”
就在刹那间,我看见男孩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激动,晶莹地闪着泪花,似乎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遥远的憧憬似乎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也许这只是一个普通妈妈鼓励自己孩子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是那样的神圣,是那样的让人神往。
我被小男孩瞬间的表情感动了,那时我已经荣幸地成为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一名记者,正是这瞬间的表情让我感到了崇高的荣誉,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这种荣誉其实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第一次做记者外出采访时,面对一个痛失爱女的母亲泪水涟涟的面孔时,我哽咽了。我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她是那样的悲痛、绝望,又是那样的孤单无助。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中断采访,回头偷偷掩去眼角的泪水。但是,当我一次又一次转回来面对采访对象时,我逐渐变得从容,也越来越坚定,因为我意识到自己是一名记者,我的职责是要冷静地进行客观的报道,要帮助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要弘扬社会的真善美,要…… 而不仅仅是一个善良的听众,这也许就是一名记者的责任。
每次路过电视台东门的上访室,我的心情都非常酸楚,看到基层的百姓,不远万里,千辛万苦来到中央电视台,希望得到媒体的帮助,希望帮他们讨回公道,为他们洗刷冤屈。我深刻理解到,在普通公民心目中,中央电视台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媒体的地位,她被人们赋予了更神圣的职责,她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寄托了全家人的希望甚至是继续生存的勇气。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受到别人的仰视。其实,仔细想一想,人们景仰的除了我们身后“中央电视台”的几个大字以外,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人格力量?又有多少是我们的个人功绩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是不是要为“中央电视台”这几个字有所贡献呢?因为我们在头顶“中央电视台”这束光环的同时,更应该承担她赋予我们的责任。
作为《今日说法》的记者,我更加明确了身上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不只是空谈,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如果仔细把职业道德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这些理论并不是简单和空洞的条文,而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本质、核心和导航标。
可以简单地引用一个商业法则来说明我们的职责:作为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生产精神产品,那么谁来消费我们的产品?当然是广大电视观众,所以电视观众就是我们的上帝、衣食父母。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没有服务广大观众的责任感,就不可能具备一名记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更加谈不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作为一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占有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很多优势,充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作为中央级的宣传媒体,我们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如此,身上无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日常工作中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却可能影响到千千万万的广大电视观众,正如我们《今日说法》栏目中一句经常说的话“说法无小事”。在节目中很小的一点疏漏,都有可能误导几千万的电视观众。同样,我们积极成功的报道,就会让这几千万电视观众受益匪浅。
我们的手中握着一柄职业赋予的“长剑”,这是一种荣誉,是观众赋予我们的荣誉。记得一次出差去山东,在火车上,一位50岁左右的列车长得知我们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记者后,非常高兴地跟我们拉起了家常,他兴奋地描述起我们栏目每一个做过这次列车的记者,不仅如此,他还能列举出栏目经常邀请的十几位嘉宾的名字。他告诉我们,他非常喜欢看《今日说法》,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办法每天收看电视,于是每天中午就拿着一个小的收音机收听节目的广播。看着老车长孩子一样兴奋的笑容,看着车厢内很多乘客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感到了一名法制记者的光荣,也意识到这种荣誉来自于观众的认可,来自于观众的支持。
长剑在手,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荣誉,就在我们被荣誉环绕包围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手中的长剑是一柄双刃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时时刻刻想到肩膀上还有重重的责任。
剑悬于头。一方面它可能成为舆论监督、弘扬正义的有力武器,但是若使用不好,它锋利的光芒也很可能让正义的人们受到伤害。
剑握在手。我可以挥舞利剑,披荆斩棘。同时也可能伤及无辜,让善良的人们受到创伤。长剑在手,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不是每个人都敢于承担忧国忧民的责任,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中央电视台记者来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
手中既然是把双刃剑,就要想尽办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影响。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做什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工作当中,有一个很有效的原则常常被我们挂到嘴边,但是也常常被我们忽视它的实际作用,这就是“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简简单单3个短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艰涩的含义,有的只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新闻宣传工作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不做作,才不无病呻吟,才真正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保证我们正确地使用手中的双刃剑,让它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反映正义的呼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阐释。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才能体察民心、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做到人民利益至上,时刻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通,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不成为空谈,才能让这些理论层面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实处,才能不愧于身后“中央电视台”几个大字。
我还年轻,今后的道路还很长,我会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愧于所享有的荣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更好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长剑在手,是荣誉,更是责任!
责编: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