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内容

吴孟超——托起生命的手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2日 15:51


  解说:朱科娜,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护士。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她四个月大的时候,她的肝部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是院长吴孟超亲自为她做的手术。而此前,她曾被上海的多家医院认为无法医治。

  吴孟超:因为我这个人做手术来讲,胆子比较大,虽然有难度,自己能够有把握的,我都要事先检查清楚,检查好自己看。

  主持人:那么做这么一个手术,它的难度和成人的同样病的手术,它的难度,你讲一下有什么程度?

  吴孟超:它跟成人的难度不一样,手术不一样的做法,你比如说肿瘤长得很大,看它肝脏的体积多少,这个成人也这样算。那么小孩子难度在哪儿呢,人比较小,耐受性差,风险比较大,就这样。

  解说:肝脏手术长期以来被世界医学界称为禁区,由于它血管密布,胆管、淋巴管都叠合交叉,患者经常因为出血过多死亡。而婴儿的手术在此之前医院更是无人问津。但是吴孟超还是决定接下这个手术,经过5个小时之后,吴孟超从婴儿的身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比婴儿的脑袋还大。第二天,美联社特意刊发了通栏,报道中国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巨大肿瘤的切除手术。正是有了这例成功的手术,才有了已经22岁的朱科娜。

  朱科娜:那年中考的时候就是报了护士,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命是别人救的,我觉得我也应该去为别人做点什么?朱科娜:我最想跟吴老说的是,谢谢你给了我又一次的生命,另一条生命。给了我又一次重生的机会,真的谢谢。

  解说:1979年,上海长征医院院长赵志民发现肝部疼痛,医院立刻为他专门组织了权威专家的会诊。

  赵志民夫人:确定是一个肿瘤了,请了很多上海市的内科专家会诊,会诊当时他们就说保守治疗不开刀,好像就是说延长他那点寿命,他们的意思也是好意是吧,

  赵志民:当然我就吓住了,也听那个海关大钟当当在那儿敲钟,根本在那儿医院那个时候听不到海关钟音,平常的时候,那时候听得响响的,当当。

  解说:赵志民的妻子当时突然想到,参加会诊的还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没到场,长海医院的外科教授吴孟超。

  夫人:后来我说我一定等到吴教授来等他诊断。

  解说:从北京开完回来的吴孟超亲自给老朋友检查后,他说了七个字。

  吴孟超:还可以做,有把握。

  主持人:你觉得有把握,那么当时参加会诊这些专家都是什么样一些人,为什么他们认为没把握?

  吴孟超:他们参加会诊觉得问题很大,有困难又是一个领导干部害怕,我估计分析。那么我觉得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能够做管你是领导不是领导,反正是治病嘛?

  主持人:那么像这样一个手术,您觉得这个难度大吗?

  吴孟超: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难在什么地方?

  吴孟超:因为它是长在我记得是长在右面的肝脏,右面的肝脏做的时候在当时来讲,技术上来讲,有一定难度,难度就是说范围比较大一点,肿瘤比较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又是熟人。

  主持人:兄弟医院的院长?

  吴孟超:又是医院的院长,过去又比较熟,这个心里不是那么总有点紧张嘛

  主持人:那站在手术台的时候,你心里发抖吗?

  吴孟超:那没有发抖那不会。一下决心以后我就勇往向前,该怎么做怎么做。所以呢才把它切下来。

  解说:吴孟超凭借着创造的无数奇迹,在肝胆外科界名气大增,一次国际肝炎与肝癌会议上,日本人专门派出了一个摄制组拍摄吴孟超的手术。

  主持人:据说就是站在手术室内,把您做肝胆手术的全过程,一丝不落的拍摄过来,当时有很多人就不解,您这一把刀,后面隐藏的秘密是绝对不能外露的,而且很多人有您这样的技术,绝对不会轻易把它让记者把您的手术过程拍摄下来,您当时为什么这么自信,不怕您神奇的医术被人偷去,被人学去。

  吴孟超:我总觉得这个技术,治病的那所有的技术没什么保密的。更多的人学会了为更多的人服务,人类共同分享。所以外国人来的时候,我们到外国去,手术室到美国,手术室时不让进的,是保密的。他也不是保密了,他有专利方面牵制他。那我去他有时候也给我看看,那么这种比较友好的人,我就让他上台。

  吴孟超:当然我们也有这个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特长不一定完全能学到。

  这样有些地方我是用手,现在当然有很多器械,过去都是用手,就是手分离等等重要的地方,所以这个技术呢,它摄影的…,所以真的没关系。

  解说:跟在吴老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做手术时眼睛并不是总盯着手术部位,而是看着前方,只见他的双手在腹腔里游刃有余,但经常是不费一刀一剪,就把肿瘤给摘下来。这些别说是摄像机,就连跟随他多年的弟子们也没悟透。

  杨:一个肝胆外科医生,做到一定的程度,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手的感觉,因为有的地方是没办法看见的,你比如说刚刚在前面我操作后面问题,你这个视野不可能到后面去,我们就必须靠手,所以这也是一种熟能生巧吧,一种丰富经验的积累吧,才会到这个程度,你连眼睛看了都不认识的东西,你手怎么感觉到它什么。

  护士:一辈子玩的就是肝脏。

  解说:1975年一个来自安徽的农民找到吴孟超,远远看去他像一个十月怀胎的孕妇。当他的腹腔被打开时,一个巨大的蓝紫色肿瘤随着呼吸上下起伏,让在场的医生感到毛骨悚然。吴孟超用了12个小时成功的切下了这个肿瘤, 36斤的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这个病人一直活到现在,后来有媒体回访他时,陆本海正在田里干活,他的体重也长了15斤。

  解说:吴孟超1922年出生在福建闽清的农村。迫于生活的压力,在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到南洋打工赚钱。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那里,他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初中毕业时,他的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把割胶刀玩得飞转。这也许是吴孟超所接受的最早的操刀训练。

  记者:那这把刀和你现在手里拿这把刀,和你现在拿这把刀,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是不是你当时割胶割得觉得一定要?

  吴孟超:这个有一点联系,我现在回顾一下可能有联系,因为这个手割胶也很细的,那么割的时候只能割这个树皮,不能把这个树水弄损伤,如果弄损伤了,将来这个树就长一个疙瘩什么东西出来。一棵树这样子,它要割1/4,然后再回来还可以继续。又长上油继续割,这橡胶都继续,橡胶树就是这样子的,一直不断地继续。

  记者: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今天这样一把神刀?

  吴孟超:所以那时候念中学,小学做这个手工艺的。跟中国的学校差不多,那时候华人办的学校,校长那是国内去的,所以那个课程也,我编篮子编得很多。

  记者:凡是动手

  吴孟超:还是动手,刻这个小工艺品也刻得很好。

  记者:那现在还有这个嗜好吗?

  吴孟超:没有,这个刻一个板子,这么宽一个板子,这么长一个,我还刻了一个什么,光明正大。我现在还记得。

  记者:光明正大四个字

  吴孟超:鼓励自己,所以这个喜欢刻,喜欢搞这个,而且做得很不错。

  解说:初中毕业后,吴孟超不想在马来西亚读英国人的高中而决定回国。但是在海关检查时,他的那双灵巧的手却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吴孟超:外国人给我的印象很不好,从小就印象不好?

  记者:这就是在马来西亚的经历?

  吴孟超:为什么不好,第一剥削中国人,我们那胶拿去卖的时候,必须要卖给英商,英商压价压得厉害,给我这个印象。第二个,对这个华人看不起,所以对我们的尊严有损失,所以我觉得印象不好我不念,就要回国,回国那时候主要有一个爱国心,讲实在话,那时候爱国心是比较强烈的。因为日本人占领中国,经常听到这些消息,什么东西,学校里讲。…所以我想回国,我一定要回国,那么,到了西贡,那时候是越南是法国人安南,叫安南,是法国的殖民地,要经过海关签证,我们拿着护照要经过他们那段签证,签证一定要盖手印。我看见前面那人都签字,怎么我们几个人都要盖手印呢?有点不服气,因为那个时候给我们几个同学的印象,盖手印就等于什么?等于这个地主对这个农民,或者对待贫下中农。贫农是吧,雇农这种,卖身契一样的。所以我们有这样感觉,就觉得是屈辱。很生气,很生气跟他讲,我们写吧,中文也会写,英文也会写,名字都可以写,为什么要盖手印。他说不行,你们几个同学一定要盖手印,那没办法,我们几个人气得要命都商量好,盖不盖,不盖过不了关,本来想在那几个地方看看,后来盖了以后算了,盖了以后赶紧走,坐火车就走了,所以这个…就没有留,就没有玩,到了河内就好一点,河内留了几天。

  记者:所以这个没有忘记掉?

  吴孟超:一直没有忘记掉现在,那个情景。

  记者:那你现在…每次过关的时候,您是不是记忆总会?

  吴孟超:就是,总是在脑海,所以现在美国,听说要盖手印我就不去,我不想去

  记者:就是这个手印…?

  吴孟超:美国也要去好几次,签证也是比较麻烦,盖手印不去,美国不去,别的地方可以。这个给我印象很深,反正是。

  解说:回国后,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他的老师正是留学德国,以能做高难手术名扬上海滩的裘法祖。对自己的双手非常自信的吴孟超一心想像老师那样做外科医生。但是在毕业分配时,他却因为身高而遭到医院的拒绝。

  吴孟超:这个可能有点影响,因为在过去旧社会时候,这外科医生都高高大大形象非常好,就像您一样的形象。这个看起来很帅,我呢要求做外科医生,所以说局里申请的时候,结果那个管那个,现在的像教育部主任,所以我去的时候,我就要求他,我说我也干外科行不行?他说你留在小儿科,这个一定。你小儿科考得好。我说我不想干这个小儿科,我这个个性不行,做小儿科的。那我能不能改成外科,有这需要。他说你外科考65分太低了,再一个不看看你的高子。个子怎么样了,气得要死的,不行,外科不行,我拔腿就跑,我回个头来,我给你讲,我说我非干外科不可。

  记者:你就对他说了,将来非干外科不可,而且要干出一个优秀的外科大夫。

  吴孟超:我一心一意就想当外科,我觉得外科有一个,我这手,自己自信这个手还是可以的,第二个我觉得外科比较见效容易,见效快。因为那时候我看到我们老师,几个外科医生从国外回来,裘教授回来以后,他从头到尾都能看到,见效很快,威信也很高,所以很羡慕。所以我觉得我要做外科。

  解说:就在吴孟超拒绝分配时,恰好华东人民医院招聘,面试时,吴孟超好强、不服输的性格给当时的外科主任郑宝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吴孟超被录取了。后经老师裘法祖的指点,1958年吴孟超申请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的三人小组,开始向被称为医学禁区的肝胆外科进军。

  吴孟超:国际上也比较薄弱,几乎在中国也是空白,有人做也是做的零零碎碎的,我想呢先要熟悉解剖,所以就从基础做起,因为在学校没学过。

  主持人:当时你们学校根本就没有教过…

  吴孟超:学校确实比较大,都是大型的纲讲一讲,没有细讲一点儿,做学生的时候。那么,你要想发展外科你必须熟悉解剖。解剖关系熟悉了,你晓得哪里有大血管,致命的地方,哪里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手术的时候就比较有数了。

  你要了解解剖关系,就要看最主要的器官,所以必须把这个管道里面打进去药,然后把它周围的这些东西腐蚀掉,管道就出来了,这东西总是打进去东西凝固,就总是一个塑料的东西,拿一种都来试

  主持人:是不是您当时制作出肝脏标本这个技术,好像还受到()当年获得乒乓球赛冠军有关?

  吴孟超:就想到乒乓球是塑料,(荣)是一个冠军,实际上不是冠军怎么样,我是想到冠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一个塑料。

  主持人:那这个牛顿和苹果的关系搞出来了。所以赶紧把乒乓球拿来试一试,试一下果然很好,很好后来打了以后,就把周围的肝脏腐蚀了,这个骨架子就出来了。

  解说: 1968年吴孟超成功地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肝胆外科手术,此后又连续做了71人切除肝叶,全部成功。由他提出来的“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被称为中国外科学界的少壮派。但是随之而来的文革,使三人小组的成员面临威胁,那时就有人扬言要砍掉他的双手。

  吴孟超:这个手,这个手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谣传说你手术一把刀,把你手砍掉。有这么传言,这么传言,我听到了,人家告诉我,我害怕,是有害怕,相当地害怕。

  记者:你怎么办?

  吴孟超:那怎么办呢,那只听天由命,自己保护,自己跟这些人远离一点,远离一点,

  当时有一个同事很好。刚刚才去世,一个陈汉同志,他块头大,运动员,所以力气也大,他经常跟着我,所以他保护我,暗中保护。白天工作的时候在一起。

  记者:…

  吴孟超:所以很多同志怕我挨打。

  解说:吴孟超被下放到陕西农村,这时他听说,三人小组中的一位发生了不幸。

  记者:那么当时也是三人小组之一,割腕想要自杀,最后他是不是整个退缩,手也不能动?

  吴孟超:他手术也做得很不错,隔离审查带到西安去,西安去了他们这些造反派也是无法无天的,没什么法律的,斗他斗得厉害,他实在受不了,所以有一天割了这个骨动脉,骨动脉割了以后,那天我正在劳动,在那儿拔草,一听说某某人危险、抢救。我就赶到急救室想去,就不让我去,你不能怎样。着急的,他们讲主要是要输液要打针什么东西,打到血管外去了,打肌肉了,所以这样一来,手萎缩了,整个手坏死。

  记者:从此他与手术倒再也无缘了?

  吴孟超:后来他就不能上手术台了,不能上手术台。

  解说:尽管受到威胁,但吴孟超始终想着肝胆的研究工作,在他的不断申请下,文革期间中断了8年的肝胆外科又得以恢复了。

  解说:现在由吴孟超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亚洲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

  今年82岁吴孟超只要有时间,一天还要上三台手术。在大家栏目10点来到手术室进行拍摄时,刚刚做完一台手术的吴孟超,正坐在医生换鞋的地方休息。

  同期:连续开刀不休息,每次下来喝一杯水。

  解说:就在吴孟超要上第二台手术时,一个医生因为给病人用药而受到了吴老的批评。

  我们吴老一贯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就特别是像一些病人,手术当中用的一些材料,那么但是怎么样处理一个病人的时候,你可以用新的材料也可以用我们原来的一些传统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应该说有的地方效果是一样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吴老就选择传统的办法,传统的办法比较啰嗦一点,比较麻烦一点,但是为了病人的利益,他宁可麻烦一点,啰嗦一点。时间费的多一点,自己多辛苦一点。

  杨:你比如说我八厘米的口子能够把这个手术完成的,他绝对不会做九厘米长,因为增长一厘米的长度就给病人增加了疼痛,我们以前讲爱伤观念不强,他这点爱伤观念非常强的。

  解说:吴孟超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并身体力行,而这一点他认为则是从老师裘法祖那里传承而来。

  他对我的教育,一生当中影响最深。裘老师他的作风非常非常地严格,非常非常地正规。像德国人,所以他每个到现在,给我们这些人写信,还要亲笔写信。

  记者:至今?

  吴孟超:至今。

  记者:不是……?

  吴孟超:不是……一笔一画写的,而且字写得公公正正的,还很关心人。

  记者:严谨、认真、对病人好

  吴孟超:他做人有四句话“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记者:这是很高的境界?

  吴孟超:很高境界。做人也这样子。他的确是这样的,你看他上次买的药,我这里有,他那里没有,我给他买了,非要寄钱,我说老师,这一点点几块钱何必呢。

  解说:吴孟超非常尊重老师,虽然自己已经是80多岁的人,但是每次开会他还总是跟随在老师的旁边。他总是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老师的影响,在中央军委授予他为模范医学专家的大会,裘法祖被专程邀请参加。

  裘法祖采访:

  裘老:江泽民说他是劳动模范什么什么,他请我去的,他说两千多人开会,都是元帅将军都去,只有我一个人穿着普通的衣服在那里,人家一看到我,先让我们介绍,吴梦超的恩师裘法祖,他们就拍手,我都哭了。

  解说:受老师的影响,吴孟超对待病人非常认真,他著名的“主任查房”让很多医生害怕。他不会放过病例上的每一个错字,他会问医生病人化验单上的每一个数据。他最讨厌别人说“差不多”、“好像是”。虽然到这里看病的人绝大多具有传染性,但吴孟超经常亲切的拉着病人的手问诊。给病人检查完,他亲自帮病人系腰带,顺手还会把病人的鞋子放在方便穿鞋的地方。

  记者:吴老有…就是说你从事…接触很多那个肝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数都是在活跃期,有传染性的。但是好像对我,我们对你的观察是,注意你是那么近距离的,那难道不觉得这有什么危险?

  吴孟超:我这医院开到现在,科室开到现在,从70年代到现在,接触病人有80%到90都是有肝炎的,他有的是活动期,有的没有活动期,那么怎么预防,那么惟一办法就是洗手,就洗手,没别的。再一个途径有输血输液打针这些途径进去的。

  记者:谈到血液传播,那在你做了这么多手术之中,难道没有事故?

  吴孟超:我扎过好多,扎过好几次了。

  记者:这时候心里恐惧吗?

  吴孟超:我也怕传染,当然怕传染了。肝炎被传染了,但是我现在没有,我检查只有每年检查,抗体阳性,我有抗体,有抗体力了。

  记者:有免疫力

  吴孟超:有免疫力了

  记者:那你就天生有了这个抗体,跟接触病人有关?

  吴孟超:肯定是接触病人来的,抗体,因为我家里人都没有,其他人都没有。我也抗体阳性,抗体阳性就是说有抵抗力,抵抗力就好一点。

  记者:吴老,您对病的情感是病人难以忘怀的,经常有些病人,跟你就是素不相识,甚至就是说在门口碰到您,打一声招呼,您就会把他推荐到各个病房去检查,结果你的同事反而以为是您的亲戚。您怎么能够做到怎么样的,对关爱这么平易敬人展示出来?

  吴孟超:因为这个主要是自己定位自己是一个医生,你的职业就是这个,职业就是这个,所以你一定要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热情接待别人。作为病人来讲,我感觉到很痛苦,已经很痛苦了,已经有的还有的还很穷,再加上病痛已经非常困难了,你这个时候就要给他同情,要帮助他解决他,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本分的职责。所以呢,这样一来的话,所以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伸出一个手,他会感激一辈子。

  解说:吴孟超现在经常挑选难度大的手术亲自操作。他经常组织全院进行病理讨论大会,讨论手术中的成败,即使是自己开刀的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他也毫不避讳。

  周伟平:手术后出现问题后,召集病理讨论,我们当时顾及到可能吴老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不能说这个病人肝功能不行啊,强调一些客观的原因,肝功能不好啊,输血功能不好,肿瘤太大了,解剖不清楚等等,我们总是讲主要是这些原因造成的,最后我们讲完了以后,吴老他说,你们都说错了,你们都说的不对,这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我们手术当中的操作有关系,手术当中的操作有失误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记者:听说有一次您专门来做这个大家来讨论,您做失败的这些手术,那以您现在这样的身份和声誉,把你做出失败的例子解剖开来,你不觉得就是说别人会觉得,吴老这么做的结果会让他的信誉降低?

  吴孟超:我们经常讨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我们吸取教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这个东西不在乎,不是说你个人的荣誉怎么样。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