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开幕,开幕式燃放的烟花令人叹为观止。 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因为从事涉侨报道,这些天我接触的全球华人迎奥贺奥评奥的信息,像潮水般涌来。各地侨胞纷纷传来华埠迎奥运的图文稿件,有的询问:在海外看不到CCTV的同步转播怎么办,很是着急。聊天中他们都说,这些天无论有啥事,都暂且放一放,要与家人一起看奥运转播。看来,散居天涯海角的一颗颗侨心,与我居住的北京城之间是“零距离”。
奥运会无论在哪个国家举办,都会让该国人民自豪、振奋。而华夏儿女的情感,比任何人都来得更为浓烈、炽热,为什么?中国人与奥运结缘百年,一路走来,相当坎坷,所有与奥运相关的记忆都刻下深深的历史印记。1932年刘长春参赛奥运,虽然孤身走路,洛杉矶的侨胞还是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唐人街全民出动欢迎。同样在洛杉矶,1984年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奥运,代表团乘坐的4辆大巴因故晚到,欢迎的侨胞们顶着烈日站了近4个小时,见面时侨领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足足等了52年零4个小时啊!”
如今,主办奥运会的百年期盼梦想成真,怎能不让海外赤子激情澎湃!沉醉在仲夏之夜,我想起一位华侨写的《子夜歌》。作者陈掌谔是体坛名人,1938年厦门沦陷后他侨居菲律宾,后有机会多次观摩奥运。他的《子夜歌》写到:“现时代,新兴运动,雅典首都重举。相继参加,胡笳幕揭,无限欢情绪。大英庚续后,苏俄雄视争取。精练三军,出奇连捷,中国愁无语。待何年,军冠全球,再填词补。”他的最大愿望是中国体育尽快追赶世界水平,但当年情况令他伤感,在各路英雄龙争虎斗之中,“中国愁无语”。可以告慰这位先侨的是,在陈掌谔去世3年后的1984年,中国队进军奥运夺金15枚。而“军冠全球”的新词,就要期待当下的中华健儿来填补了。
“东亚病夫”这一称呼曾是近代中国的耻辱,侨界对此更是深有感触。正因如此,他们关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关注一项项纪录的刷新,关注举办奥运的一切细节,这是继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华民族情感的又一次真情大交融、激情大放送。(连锦添)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