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沙特吉达美领馆遭袭(12月6日)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7日 09:39)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张郇: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沙特当地时间,今天中午大约11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下午4点,在沙特的红海海滨城市,吉达市有数名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在美国驻吉达领事馆门前,引爆炸弹,随后闯入领事馆,与保卫领馆的保安发生交火。据《路透社》消息说,武装分子杀死了4名卫兵,并将18名当地雇员劫持为人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最新的有关画面,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一段画面是最新的,因为在吉达市电视媒体常驻的记者几乎是没有,这是当地电视台的一端画面。虽然这个画面看上去不是专业的记者拍的,但是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气氛非常紧张,所有的警车。据报道,沙特的警察和国民卫队已经封锁了整个美国领馆所在的区域,随后进入领馆区,也跟武装分子发生了交火。最新的报道是沙特内政部说,到目前为止的交战中有7名沙特人被打死,这7名不包括袭击者,袭击者方面据说是有三人被击毙。到目前为止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全宣布结束,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这里面的人质是不是安全,包括整个的使馆区的情况是不是已经得处在沙特政府安全部队的控制之下,现在都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沙特内政部已经宣布在领馆的美国人没有上网。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
今天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北京时间下午4点,我们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节目安排,来讨论这件事。来到演播室的这两位,一位《环球》杂志的总编马晓霖先生,还有特约新闻观察员宋晓军。沙特又出事了,但是发生这样的事,人们很自然的第一个问题会问,是谁干的?
《环球》杂志总编辑马晓霖:按过去发生类似这样袭击的规律来看,基本上是基地组织的外围组织。
主持人:美国的官员今天在华盛顿接受采访,这事在沙特发生的,他也说是基地组织。
马晓霖:咱不管他的政治背景,但是这些具体的执政者肯定是沙特人。因为沙特大家都知道整个管理比较严格,外国人不是可以随便走动的,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对敏感的目标发动袭击,而且已经处在他们的严密保护之下,而且能够成功,我想首先肯定是沙特人,不太容易当地的安全部队的注意。
主持人:实际上大家都很关心的是他到底跟基地组织,或者说其他的什么极端组织,到底有一些什么关系。是不是我们可以从他这种袭击的方式上,能够跟以前的袭击进行一种对比,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宋晓军:对,今天实际上最早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沙特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就是说……
主持人:我稍微打断一下,这是吉达的市区图,美国领事管处于海滨区的里侧,因为我们知道吉达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红海城市,被称为“红海的新娘”,现在这个“红海的新娘”也是满身血迹。
宋晓军:官员说判断是基地组织,他认为根据情报显示,基地组织正在推选新的领导人,新的领导人在登基之前要制造一些事件,当然更多的是从手段上说,就是安德里斯大街实际上是非常繁忙的,车流量非常大。旁边也有吉达市的沙特的政府也在那儿,不允许停车,一秒钟都不允许停,而且也有最低的限速,必须得快速比较快开过去。当然有一种说法是汽车炸弹,但是沙特的阿拉伯新闻的主编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他说的是手榴弹,也可能是手榴弹先把汽车炸开。他们认为是从对面的一条街叫巴勒斯坦大街冲出来的,因为这条街车开得很快不能停,一停可能警卫就会打他。但是是从对面一条街冲过来,仍的手榴弹,可能把汽车连同门卫一块儿爆死了,然后很巧妙的冲破了沙特人站岗的防线,然后又把墙进行了爆破,然后再进到美国领馆。
主持人:现在实际上关于这件事情的细节,消息来源很多,有的报纸这样说,有的电台这么说,但是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事实就是有一帮人进攻了领事馆,而且是打进去了。
马晓霖:这个肯定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且成功率很较,他已经不断冲过封锁区,而且成功的打进了领馆。一般的分析,基地组织肯定是谋划这种大行动。
主持人:而且扣留了十几名人质。
马晓霖:对。
主持人:实际上他扣人质的目的是什么?
马晓霖:扣人质的目的,我想无非还是达到政治目的。
主持人:但是他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
马晓霖:现在可能他还没有来得及提政治要求的时候,就是已经是等于说是被沙特的武装部队给攻武了。咱们反过来推,今年5月1号,今年的5月29号,几次绑架西方美国人质,都是开始考虑政治目的。特别是在5月份基地组织在沙特的分支,领导机构的领导人,莫克林被打死之后,基地就已经放出风,说要进行报复。后来英国的情报机构一再警告说,基地在沙特正在策划大的行动。
主持人:如果说他们要提出政治要求的话,他们是不是相扣了美国人以后再提出来,现在显然美国人确实没有粘到边。据我了解,这个领馆是一个非常大的院子,就是说你从门口进去都是当地的雇员,你要进几道岗……
马晓霖:我觉得他并不是说一定要抓到美国人,他最关键的一点第一,就是他袭击的美国目标,因为领馆在这儿,也算是美国领土。而且我分析,他如果是作为当地的沙特人,他执行这个行动的话,他经过实地侦察,缜密的了解情况,他不一定知道。或者他知道这里面可能没有几个美国人,而且因为美国撤走了一部分外交官和家属。在外围工作的都是本地雇员,不管怎么说,他把他们跟美国人划为一类了。
主持人:实际上在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沙特有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警告,美国也好,西方国家也好一直在提出来,但是似乎我们现在虽然画面上看到沙特的安全部队严阵以待,但是似乎在事先他们为什么没有防范这些东西?
马晓霖:如果他真是基地的外围主义,他有丰富的袭击使馆,袭击领馆这种非军事目标的经验。另外沙特本身来讲,国土非常大,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面积,边境线有很长,情况非常复杂。而且他本国的人口又非常少,安全力量还是有限的,再一个就是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他处心积虑的要袭击某一个目标的话,肯定是百病难免一疏的。
宋晓军:而且从时间上看,当地的记者给《路透社》的记者打电话说,在场的人,爆炸发生半个小时之后,才听见了枪声,也就是说这些人冲进去之后,在里面有半个小时。
主持人:有一个堵墙挡住路了,或者是一山门炸开了。
宋晓军:这个爆炸发声之后,半个小时才有枪声,200个警察还有国民卫队才冲进去,这个时间有半个小时,时间半个小时很可能扣留了18个人。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沙特的特种部队的反映还不够快?
宋晓军:对。
马晓霖:我倒不同意,我觉得半个小时没有交火。也可能这种情况,爆炸以后安全部队围过去了,但双方不是说围过去马上就开始进攻,而且恐怕要叫他释放人质,一旦发现他的要求被拒绝以后,那么沙特发动强攻。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他扣留人质实际上是在整个交火也好,或者说他们准备逃窜也好,在过程当中对自己的一个保护。因为从我们看到最新的消息,他被劫持的人质,大部分人苏丹人跟印度人,我们知道沙特外籍的劳工非常多。这些人实际上应该说从政治要求上讲起来,这些人不称其为筹码的。
马晓霖:我刚才讲,他关键的一点他在于袭击领馆,领馆是目标。至于你说刻到里面的是谁,并不重要,沙特人也好,美国人按他们来讲更好,更有分量。
主持人:我相信下步就要提出政治目标了。
马晓霖:对,他就是说我觉他要扣留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在为美国工作的,当然美国使馆,美国也好,政府也好,肯定要有义务满足他们的条件来解救他们。只不过行动解决得比较快,或者说他们有一定的政治要求,但是现在还没有披露。
主持人:现在这个事情发生到现在已经发生了5个多小时了,我们确实是希望最终这件事情能够在最小伤亡的情况下能够尽早解决的消息早日到来。
主持人:我们知道从去年的5月份开始,舆论界说沙特有一股恐怖袭击潮,就是恐怖袭击的事件接连发生,因为去年比较大的一起是在达克兰,是对外国人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一个袭击,但是至此之后一直有。但是今年5月份之后比较少,9月份有一起。马先生我想您是不是能够介绍一下沙特政府在打击恐怖活动的举措上,或者说立场上,最新有什么进展?
马晓霖:最新实际上就是说沙特政府自从发生一年半以来,连续的恐怖袭击,沙特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国内多年的安定局面被破坏了。包括国际形象也受到了一个影响,包括来自美国西方式的极大的压力,所以他采取的全是铁腕手段,镇压这些恐怖袭击。包括加强出入境管理,加强巡逻,甚至有可能从法国引进费用级高的边界这种监控电子系统。另外,增派警力及加强对敏感设施,特别像外国使馆、领馆、文化中心这些地方加强保卫。另外就是说反复搜查恐怖嫌疑人分子。
主持人:但是显然不能说这些措施取得很好的成效?
宋晓军:对,最近的一件事情,美国有一本杂志叫《封面》杂志,它有一篇主打文章,我们应该关注我们的盟国“沙特阿拉伯”,主要是费卢杰之战打响之前,11月6日我们记得就是有20多位沙特阿拉伯的长老,写了一封信。
主持人:写给谁?
宋晓军:他公开了网站上的公开信。叫致回避圣战人民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在11月30号被埃及的中东研究所把它部分翻译出来放在网上。其中就是说到了很多,当我们这些人跟我们的妻儿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费卢杰我们的兄弟在受难,你们应该参加圣战。除了这个以外,美国的媒体在一年多来,就是伊拉克战争以来多次职责沙特政府,约束这些人不利,就是约束宗教极端势力不利。那么还有很多,实际上信息在费卢杰参加圣战的还有很多沙特青年,比如说一个青年教师,他就在俘虏节,最后被打死了,打死之前,英国《卫报》也采访过他,他说我就是为了我的信仰啊。
主持人:当然我们显然还不能把现在这些袭击事件,直接地跟费卢杰的一些事件联系起来。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不可以这么说,沙特的一些极端的武装或者说恐怖组织,应该说跟现在国际社会上发生一些事情都是有关联的。
马晓霖:为什么沙特政府采取那么多的手段来打,搜捕恐怖分子,还是不能取得效果。我想这些恐怖分子,他在沙特有一定社会基础,他可能有他的保护网,因为什么?咱们就是说无论说费卢杰也好,伊拉克其他地区也好,沙特也好,咱们给它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美国跟阿拉伯的关系,保证像基地组织几次宣称说为什么要袭击美国目标,从小来说,他是极端的不满美国作为外国军队在沙特阿拉伯的土地上,建立他们的军事基地,派车他们的部队,这是他们的民族尊严,他们绝对不能接受。从大的方面来讲,当然也提出来一个圣战,要把翼教徒的军队,要赶出伊斯兰国家的土地。要从历史的宗教来讲的话,更多的是阿拉伯人对美国长期的中东政策是非常不满的,别的方面他长期可能偏袒支持以色列,使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与叙利亚争端领土问题得不到公正,全面解决,他们认为美国是背后的根源。他本来就是沙特人,他不是说活不下去了,他才去做恐怖分子,他确实是为了民族情感,或者是宗教的信仰,他说得很清楚。
主持人:就是一种极端的理念。
马晓霖:对,他打美国就是因为对美国中东政策不满,他说得很清楚。另外就是说要从整个,如果说基地组织是这一系列活动背后主谋话,至少前面的活动都是他干的,从他的战略来讲。
主持人:前面的活动也没有最终查出来,说是这个人跟本·拉登有什么关系?
马晓霖:前面都是叫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是莫克林领导的。基地组织也一个战略,他现在没有力量来对付这么强大的美国,他就在美国的盟国链条上找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来下手。从长远来讲重创美国这种战略联盟。他选这个目标就是沙特。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件事情跟基地组织一直威胁的就是要对美国的目标,要对西方的目标进行重大的袭击是有关联的?
宋晓军:对,应该说基地组织和讯尼派这种极端,宗教势力应该说是一体的。无非就是他的组织形式,还有一种就是意志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还有很多在沙特是非常特别的一个国家。美国《卫报》有一篇评论就是说,沙特制作了苦果自己就吞下去了。
主持人:这是英国人说的。
宋晓军:对,英国人说的。原来他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把什叶派和库尔德的清真寺都给草平了,他们确实比较极端,追求也比较纯洁。这几年最近10年来,他们确实赚了大量的石油美元,你比如说举了一些例子,他们在全球建了6千多所学校,传达他们这样一种宗教理念。包括还控制了95%的阿拉伯语的媒体,同时在美国的清真寺有80%是他们投资建设的。那么有钱有这样一种理念传播,当然我们不能排出有一些人,通过这种理念传播,有一部分年轻人产生的极端的。比方说这次费卢杰,有大量的沙特青年,而且是有钱的青年去到不费卢杰参加生圣战。他们除了念《古兰经》,其他的时间就是谈论我们怎么殉难,殉难之后怎么幸福。所以说这样一种社会背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同时这些钱财又恰恰是英美石油公司投资在沙特阿拉伯赚来的钱,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
主持人:总结你刚才说的这一段话,就是在沙特要打击这些极端的实力,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因为很长期的历史的形成一些现状,你不能用一个命令来解决。
马晓霖:包括来自民间的,对美国的中东政策,特别是霸权政策的不满,对欺凌阿拉伯国家这种不满,包括对政府本身不满。
主持人:而且我们觉得吉达这个地方的选择我觉得也是有点意思,他实际上到麦加到麦地那的惟一一个中转站。他也带了一点宗教的色彩。
马晓霖:主要这个地方是师资化的城市,应该说除了首都利雅得之外,这是它的第二个成大城市,也是最发达城市,只有这个地方美国可以建邻国。
主持人:我这里有两条最新的消息,据沙特内政部发表的一份声明说,沙特安全部队已经控制了发生袭击的美国驻捷达领导管。另外还有一个专家表示,这次袭击事件表明,基地组织正在重新缔结,有可能这是一系列血腥事件的开始,我希望他这个话不要兑现。最后一点时间,我们想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说我想马先生介绍一下,对件事情对沙特未来的反恐会产生什么影响?
马晓霖:这件事情只能说迫使沙特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来继续打击恐怖主义,刚才讲的基地组织他除了目标锁定美国之外,他还要想制造动乱,推翻沙特政府。因为县政府是一个与宗教与美国政府相背道而驰的。
主持人:但是美国人还是对沙特的反恐力度也不满意?
马晓霖:但是就是说美国,现在沙特政府一方面面临美国要反恐这种巨大压力,但是另外国内民间对美国这种情绪也是非常高涨的。所以就是说沙特政府确实也很为难。
宋晓军:沙特好像是在明年1月份还有一个反恐大会还是要召开。他也做很多这方面的努力,但是长期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和它这样一种社会宗教形态,可能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件事情,会对世界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宋晓军:当然是石油,石油原来最高的接近60美元,前一段一直回落。回落到40多美元,现在这种事情一发生,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一发生,很快只有石油期货马上就下降了。
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大家看明天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好,感谢两位今天参与我们的讨论,不管怎么说沙特这个地方,应该说处于一种多事的季节,我们也会继续的关注那里事态的发展,好的谢谢。
责编: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