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阿拉法特的离去(11月11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3日 13:46)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他是一个杰出的领导人,他是一个顽固的战士,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是一个坚强的老人,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他是亚尔西·阿拉法特。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为你直播的《国际观察》。北京时间今天上午10点30分,巴勒斯坦民族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的贝尔西军医院去世,享年75岁。一生追求巴勒斯坦建国梦想,并为此不懈奋斗了一生的老人,终于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随后阿拉法特的尸体将被运往埃及首都开罗。埃及政府将在开罗机场为阿拉法特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以后阿拉法特的遗体将被运往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安葬。

  我们今天的《国际观察》也将用比较长的直播时间一同关注这个重大的消息,随后我们还将通过卫星连线本台在法国巴黎,埃及开罗以及拉马拉的记者,一同跟进最新的动态。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三位嘉宾,这位是新华社国际部的副主任葛相文先生,我们特约的新闻观察员宋晓军先生和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先生。昨天我们谈到阿拉法特的病情,那么我们注意到今天在宣布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之后,军医院方面、法国医院方面并没有公布这样一个最终诊断的结论。三位认为是什么原因?究竟是在医学上他这个病情太复杂不能判断,还是出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无法公开?

  宋晓军:我觉得军医院没有公开,但是消息说他是最后的脑溢血,相对比较集中的消息说是脑溢血,因为我们知道法国实行这个脑死亡这个判断,对于人死亡。它由于前面的肝衰竭或者的肾衰竭,导致这个血管的膨胀,可能最后脑溢血,脑干电波的反射没有了,或者脑电波也没有了,这可能就是从至少是美国军医院和他的家属和巴解组织的目前这个权力机构领导的认可,他死亡了。

  主持人:最后是导致脑溢血。

  张郇:对这个问题,我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现在法国方面也好,巴勒斯坦方面也好,最后宣布他具体死亡的原因?因为实际上阿拉法特将要离去在一两个星期之内的事情,大家都预见到了,现在宣布他离去了,他离去了以后,准备好的一切,即将开始,人家跟关注的可能是身后的这些事情,在他一息尚存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东西?现在因为已经很明确地排除了下毒,排除了癌症,那么至于其他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医学技术上的问题,至少现在的官方不认为他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因为你去学一个医学的问题,可能说起来很多的问题,大家问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现在不是时候。

  主持人:葛先生还有补充吗?

  葛相文:这个应该说是法国方面,伊朗方面应该知道是什么病,主要是巴勒斯坦方不想公布这个病情,不想公布这个病情,刚才张先生说了,他可能引出来更多的猜测和更多的问题,还不如简单的一些,反正阿拉法特已经去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阿拉法特的葬礼在明天会在在理会贼这个开罗举行的,为什么会在开罗举行他的葬礼?

  宋晓军:阿拉法特原来在开罗读书,而且实际上在中东很多各个国家的领袖,就是民族解放运动之后成长起来这批领袖,很多人都是在开罗读过书,你比如原来的萨达姆也去过,包括这个亚辛,就是哈马斯原来的精神领袖,所以说我觉得开罗这个它具有一个(领头羊地位),当然本身埃及也曾经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应该说是领头羊这样一个地位,第二个原因可能也就是西方人也便于去开罗,我们知道美国现在正在苦苦地研究,因为他两年没有和临时机构有联系了,到底就是谁去?他们正在研究,当然他们不去也不好,去多大的官正在研究这个事。

  张郇:实际上巴勒斯坦人讲起来,仍旧在西岸或者是加沙,在他们的土地上进行一个隆重的国葬,应该是他们的理想,但是那边的条件不具备。

  主持人:哪些条件不具备?

  张郇:当然你说现在加沙被以色列围着,动不动就用军队把加沙切成几块?所以现在的西岸实际上支离破碎,就是很多以色列的哨卡,巴勒斯坦方面没有领空权,海关都是以色列的大兵,现在很多阿拉伯的国家跟以色列的关系并不是属于一种正常的甚至于理论上讲起来还是敌对关系,它要是掉进去,它怎么去?而且那边还是有一些在最近两三个星期还是有冲突的,比如说最近一两个人死亡,(如何提供)安全这种保证。

  主持人:所以就是方便各国领导人前去参加他这个葬礼。

  葛相文:安全是一个最新的考虑,也就是刚才讲的,巴勒斯坦方便不具备大规模的,世界一些领导人参加的一个葬礼条件。在加沙不好,在拉马拉也不好的话,他(领导人)去了以后,维持这个安全,总不能让以色列的军队去维持巴勒斯坦总统这样一个葬礼,这是不可以的。这样不安全的条件下,肯定是不可以,那么说到最合适一个地方,就是开罗,放在这个角落。

  主持人:宋先生也谈到了,一直在为什么人去伤脑筋,可能会有哪些人参加阿拉法特的葬礼。或者是在开罗的葬礼,我这里有一个最新处理的名单,可能到最后一刻还是会变化的。

  主持人:我这里有一个最新的消息就关于这个葬礼的名单,我给大家念一下,阿拉法特的葬礼将于11月12号举行,以下是目前为止比如说会参加葬礼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保加利亚外长帕西,中国副总理回良玉,丹麦外长莫雷,印尼总统苏西洛,巴勒斯坦总理阿奇兹,韩国前外长以及土耳其外长,英国外交部长司徒劳特。

  宋哓军:严格的意义上,只有总理跟总统才能成为国家领导人,那些部长我觉得可能只能算是代表,消息说美国最有可能就是派这个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卿伯恩斯。

  主持人:对不起,我们先打断一下,因为我们本台驻法国巴黎的记者李宾现在已经连线到了,我们先来听听法国巴黎方面的消息。李宾,你好。

  李宾: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明天阿拉法特的葬礼钢在开罗举行,关于阿拉法特的遗体会在什么时候运送?

  李宾:阿拉法特的遗体将在晚些时候先是被送到离医院十公里左右的一个军用机场,那么这个机场也是阿拉法特两周前抵达,被送抵巴黎进行治疗的机场。那么具体时间应该是今天晚上的4点半,也就是北京时间晚上11点半,在这里会举行一个追悼仪式,到时候会有这个法国的总理拉法兰主持举行这个活动,同时参加的还有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马里,另外还有各国驻法国的使节等等,估计这个追悼仪式将会持续40分钟,随后将由法国空军的一架飞机专机运送阿拉法特的遗体前往埃及首都开罗。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两天贝尔西军医院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宣布阿拉法特去世之后,现在贝尔西军医院的情况怎么样?

  李宾:目前在贝尔西军医院门口仍然聚集着很多记者,还有阿拉法特的支持者,他们是在等待着阿拉法特的遗体离开贝尔西军医院。那么据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消息,很有可能会利用直升飞机将阿拉法特的遗体运送到我说的那个军用机场,但是目前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目前贝尔西军医院自从公布了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以后,并没有针对这个病因做进一步的解释,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医院所了解到的情况,只是说医院排除了各种可能,包括阿拉法特患白血病,或者是肿瘤,或者是中毒的可能。但是从历史角度来说,没有就他的病因做出任何的解释,另外在贝尔西军医院大概在两个半小时以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前来吊唁了阿拉法特,他在贝尔西军医院停留了大概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在此期间他是向阿拉法特的夫人苏哈表示慰问,同时还有在场的代表拉希德女士。另外希拉克总统在离开贝尔西军医院的时候表示,他再次重申了法国人民与巴勒斯坦人民的友谊,表示法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中东的和平努力而奋斗。

  主持人:刚才你谈到将会在这个军用机场举行一个四十分钟的悼念仪式,具体这个仪式的细节还有没有更多可以告诉我们的呢?

  李宾:目前我所知道这个仪式是将由法国总理主持,参会有我刚才说的各国使节,政要,还有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马里也会参加,当然巴勒斯坦方面,也是巴勒斯坦代表团,包括驻巴黎代表拉希德女士也会参加,但是目前还不清楚,最终将是由那些官员来护送阿拉法特的遗体送回埃及首都开罗,但法国方面将参加明天举行的悼念仪式的是法国外长。

  主持人:好的,感谢李宾从前方给我们发回的报道。接下来连线我们驻拉马拉的记者梁玉珍。梁玉珍,你好。

  梁玉珍: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几天你一直是在拉马拉官邸,那么拉马拉官邸的情况怎么样?

  梁玉珍:我这几天一直是在这里,现在我把今天所了解到的情况综合介绍一下。今天立法委员会在几小时前,已经举行了紧急会议,我想你们可能已经知道法组阿巴斯和卡突尼已经分别宣誓就职了,目前政府的各项工作运转比较正常。

  在后事安排方面,自从阿拉法特去世之后,巴勒斯坦方面根据此前领导层作出有关将其安葬在拉马拉总统官邸的决定,已经开始在官邸内挖掘墓穴了,据参加挖掘工作的挖方工作人员说,阿拉法特的墓穴位于总统官邸院内的南侧附近,有五颗松树,墓穴将于今天晚些时间就可以竣工了。这样就可以迎接从埃及首都开罗运回的阿拉法特的遗体。另外巴勒斯坦官员还透露,在阿拉法特下葬之后,墓穴所在的地方将建起一座清真寺,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从民众方面,自从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绕拉马拉市中心,及阿拉法特总统官邸附近,游行示威的人一直持续不断,现在这里仍有上千人聚集在这里,他们高举着巴勒斯坦国旗和阿拉法特的画像,高呼着口号并不时朝天鸣枪。现在就已经有一个交通已经堵塞了,警车和救护车都围在群众的外面。据透露,巴勒斯坦内部八大派别将于明年组织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把阿拉法特的遗体安葬拉马拉,现在拉马拉的商店都关门停业了,学校已经停课、停业、停工,人们还在很多路口上燃烧了很多汽车轮胎,拉马拉四周火焰滚滚。据我了解,人民这样做,一个是为了悼念阿拉法特,另外一个目的是拉马拉周边有更多人看到信号以后,会主动地集中过来。

  主持人:对不起打断一下,刚才你谈到有很多的示威游行,那么我们另外了解的情况就是以色列军队现在已经在约旦河西岸形成这个全面地安全管制,那么现场的情况你是否了解?

  梁玉珍:以色列的军方已经对拉马拉实行了全面地管制,在周边地区有坦克和军车集结。实际上,这个坦克和军车是在前天就开始在拉马拉的周边,以及拉马拉的市区出动。昨天在官邸的院墙外,我还看到有五辆军车从这里经过,但是现在官邸周围没有以色列军方的军车和坦克,现在通往拉马拉的检查口,叫格兰比亚检查站,还有另外一个外交通道也已经封闭,只允许有特殊许可证的车辆和人员才能出入。现在市区还没有任何以色列的士兵和军队出现。

  主持人: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阿拉法特的遗体离开开罗以后,将在拉马拉下葬,那么遗体抵达的具体时间,包括入葬的时间现在有准确的消息吗?

  梁玉珍:现在没有准确的消息,据我所知,今天将在开罗举行各国领导人出席的告别仪式和悼念活动,巴勒斯坦官员透露说,在这个悼念活动之后,阿拉法特遗体将于当天运送到拉马拉。

  主持人:好的,感谢梁玉珍给我们发回的报道,因为我们目前在这个埃及开罗的记者刘茁野现在还没有联系上,所以我们暂时先回到演播室讨论。接着你刚才的话,就是谈到美国方面会派什么人参加?

  宋晓军:实际上现在全世界来观察谁来参加阿拉法特的葬礼,最关键是看美国派谁?就是他派什么样等级的官员,标志着他可能对巴以的态度,现在美国媒体猜测最大的就是威廉伯恩斯,就是他的副国务卿,因为在这两年期间美国官方没有跟这个巴勒斯坦临时机构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他个人经常和巴勒斯坦一些官员有交流,所以他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他要是不去,那么这个事也还标志着美国对巴以和谈有一种观望的政治态度,如果他去了,就说明他可能会积极的介入。

  主持人:两位有什么补充吗?

  葛相文:我觉得确实,因为实际上在阿拉法特去世以后,各国都表态,表态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说,阿拉法特之后中东和平进程该如何走向?那么美国总统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那么重要时刻在这里很让人费解,美国强调一点,中东和平进程还要继续下去,我想在阿拉法特的葬礼上,我认为美国会派一个委员去,以表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视。

  主持人:肯定会去,那么我们现在来谈,可能还有很多人关心就是会是一个什么样仪式?什么样的程序?那么这里面我们的编辑专门编辑了一组画面就是不同的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元首去世的这样一组画面,我们可以前看一下,然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这个是约旦前国王候赛因的葬礼。我们可以边看,边讨论。就是作为这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元首,他的葬礼一般都有没有什么讲究?

  张郇:实际上现在埃及方面要实行一个隆重的军葬,就是有炮车、有士兵,就像我们看到的画面,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真正的葬礼,因为我参加过埃及议长的葬礼,他实际上就是跑车在前面走,所有的人跟在后面走,一直走到一个他不应该是墓地,他墓地跟他举行葬礼的地方相隔很远,走一段路,之后就是去下葬,但是他没有通常的悼词,这个都没有,但是他就是会有一些宗教的仪式,像阿訇会有一些宗教伊斯兰教的仪式。

  主持人:你谈的是开罗的葬礼,但是我了解情况在拉马拉下葬之前,在拉马拉也有一个葬礼。

  张郇:拉马拉它实际上那个仪式可能更多是入土为安的一个仪式。在开罗是一个葬礼,所有的领导人来参加,各国的领导人不会去拉马拉,到了拉马拉实际上在那个总统府,阿拉法特的这个院子是不大一个院子,对几千人,实际上是很大的院子,都是作为一个领导人要举行一个大规模的仪式,它这个地方确实很小,所以可能就是直接来了以后,当然也会有一个宗教的仪式,很快,就是有这个入土为安的这个仪式。

  主持人:葛先生,作为这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葬礼,哪些程序是必须有的?

  葛相文:首先他比如说阿拉法特的遗体到了开罗,它会有一个很隆重的抬着遗体到这个很隆重的地点,像这样抬着遗体出来,据说还要放礼炮。之后,各国领导人向阿拉法特的遗体告别,告别之后,它没有这些讲话,没有向阿拉法特生平说一些什么?没有。这个期间作为伊斯兰教的一个传统,它是要给死者诵经的,诵经要念这个如兰经,念完这个经之后,遗体告别完了以后,他就会把阿拉法特遗体再送到拉马拉,在拉马拉下葬的仪式,是由巴勒斯坦人,阿拉法特的亲属轮流抬着他的遗体转,转到最后就下葬,这个持续的时间大概就是这样。

  主持人:估计会持续多长时间这个葬礼?

  葛相文:那就是看去的人多少?假如他去的人多,所有的人都要和遗体告别完了以后才可以走,那么在拉马拉这个安葬的时候,拉马拉我想这个就是很难判断,因为现在在拉马拉,老百姓的情绪是比较的激动,首先在拉马拉安葬老百姓不大接受,因为他们的理想就是安葬在耶路撒冷,现在妥协安葬在拉马拉,老百姓觉得这个不行,没有实现他们最初的想法。

  主持人:你谈到这个安葬的地点,就是你刚才说的,此前双方一直有争执,巴勒斯坦方面是希望葬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方面最早提的好象是在加沙,但是双方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在这个拉马拉,为什么拉马拉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地点?

  宋晓军:我觉得可能还是阿拉法特以后这个临时政府,特别是以阿巴斯和库赖这样一个为主的谈判的几方妥协,就是这几个代表做了一些工作,否则的话,我觉得巴勒斯坦这方民众的情绪压不住的,因为在拉马拉,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可能是几方妥协的一个结果,应该说是库赖和阿巴斯做了很多工作的。

  张郇:因为巴勒斯坦希望把阿拉法特葬在拉马拉,是有它的道理的话,因为西岸跟加沙相比较,加沙的状态基本上已经明了,包括沙龙的单边计划,所以他要围起来,基本上从这个土地上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刚才说到了,西岸现在是错综复杂,按原来的协定,奥斯陆后续的协定,就是归巴勒斯坦人管的。但是以色列现在占着,它就是更多的争议,就是这些情况,巴勒斯坦人是希望把阿拉法特葬在这儿,所以就是说我们对这个地方是有主权的,那么以色列同样也是在一开始不愿意把阿拉法特葬在这儿,因为这个地方争议太多,而且从秩序上来说,比加沙可能要更不太稳定一点,而且地方也比较大,难以控制。

  主持人:谈到这个,还有一个比较简短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阿拉法特的棺裹是有这个石材,而不是木制,纪念碑据说是可以移动的,有人猜测就是说将来阿拉法特的遗体有可能就是移到耶路撒冷,这个也有可能进行谈判。

  张郇:这不是一种可能,这是所有巴勒斯坦人的愿望,那当然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在什么时候实现,要看这个谈判,和平进程的结果,要看各方的力量,如果说建国都建不了,如果说不能把这个耶路撒冷拿下来,混乱的情况下,以色列也不会允许把这个棺木移到这个地方的。

  主持人:这里是我们正在为你直播的《国际观察》,欢迎你继续收看,那么在我们下一步的讨论之前,我们还是请观众朋友跟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阿拉法特75年奋斗的一生,浓缩成了一个3分钟的短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短片]阿拉法特:今天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我再重复一遍,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没人能强迫我投降,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话,但我来这里是为了战斗,是为了胜利。

  阿拉法特:以安拉的名义,以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的名义,我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其首都是耶路撒冷。

  阿拉法特:用我们的鲜血和肉体保卫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是勇敢的民族,巴勒斯坦人正在面对以色列的种族主义,恐怖主义和侵略,我要告诉巴勒斯坦人民,要团结起来继续奋斗。直到我们的孩子将巴勒斯坦的旗帜升起在耶路撒冷这块圣地上。

  阿拉法特:这是严重的罪行,我已经知道情况了,他们正在不断破坏我们确定的和平进程。

  主持人:刚才我们编辑是阿拉法特一些比较代表性的话语,对于阿拉法特这个一生,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形容,有人说这是英雄的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三位怎么形容他的一生?

  宋晓军:我觉得可能悲剧色彩(更重),应该说是悲剧的英雄,因为他一开始的时候,采用武装战争的方式,当时评论阿拉法特一生的文章或者很多的名人去评论的很多,但是最多的就是奥斯陆协议,拉宾遇刺以后,机会就是差一时,应该说大半生奋斗的这样一个胜利的时候,突然又急转下回去,那么就是1994年之后,突然坚持一种,就是过分极端的问题,就是这些年来说他的伟大就是在这儿,这一段也是他的悲剧,当然我们知道也许过不久之后,巴勒斯坦会建国,但是他没有见到。

  张郇:据当时他说到,当时美国驻耶路撒冷的一个总理说,当时阿拉法特听说拉宾已经死了,据说是当场就流泪,这是一个悲剧,其实他当时意识到了,这件事情将会对他终身从事的一个事业,会有多大的影响?其实从那儿之后,他是走下坡的,所以阿拉法特之所以有的人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其实如果没有签署奥斯陆协议,没有他返回加沙亲吻自己土地的那幕,人家可能不会说他是悲剧,因为他一直在作为一个游击队的战士在奋斗。他正视当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但是由于重重的原因,到现在他没有看到这一点,而且他是三年被以色列圈在那个地方,现在最终下葬的一个地方就是要他的对手也好,他的敌人来点头,确实有悲剧的色彩。

  主持人:应该说他的晚年是在这种孤独和无奈当中度过的。葛先生你好像也是多次接触这个阿拉法特。

  葛相文:在各种的国际场合和中东待了很多年,我记得阿拉法特其实是大家讲的,他其实是一个英雄的一生,但是也有悲剧的色彩,但是他确确实实是英雄,是一个和平的勇士,也是一个战争的勇士,那么最终这一段时间,好像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走向和平,走向和平谈判,这个和平进程进展得很顺利,这个巴勒斯坦也得到了土地,也开始的自治,阿拉法特回到了自己的土地,这是一件很好地事情,但是恰恰是最后这个阶段,也是巴勒斯坦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最孤立无援的时期,在以前的阿拉法特为之奋斗的巴勒斯坦建国和争取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那个时候整个国际社会是支持他的很多,无论从政治上有当年的苏联东方集团还有许多其他的国家,但是从财政上海湾国家给的大量的财政援助,这个政治上和财政上保证了巴勒斯坦事业武装的斗争和政治斗争,后来等到冷战结束以后,这些支持就是逐渐地少了。所以呢?这个和平进程说是阿拉法特带领巴勒斯坦人回到加沙,回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土地,但是最后阶段,他们确确实实是面临最大的困难,他们所能拿到的东西,不是他们争取到的,不是别人能给多少。

  张郇:有一些人在巴勒斯坦内部,有一些人对阿拉法特持批评的态度。其中有一点就是说,阿拉法特实际上造成巴勒斯坦的分裂,但是这个分裂是指的什么?就是指奥斯陆协议,因为原来大家都搞武装斗争,大家团结一致,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是这么搞,但是现在跟以色列签了协议的,那就变成有一方面有一些人同意,有一些人反对,我觉得这也是任何一个伟大人物作出决定之后,势必都要碰到的。肯定你这个决定不会没作用。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决定是不是明智?是不是合时宜?恰恰有些人,我当然认为他签署这个协议和土地的协定是非常和谐一致的,因为阿拉法特自己也清楚,他在1988年1999年的时候就认识到,用武装斗争只会使他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是他自己做出来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他做出的明智决定。

  主持人:好的,这个话题我们暂时先讨论到这儿,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一个小片,一起来回顾一下阿拉法特的生平,然后继续我们的讨论。

  [短片]2004年11月11号在法国巴黎贝尔西军医院,75岁的阿拉法特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这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的谢幕,更是一出悲剧的谢幕。

  1948年第一次的中东战争爆发,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从事与以色列的斗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他们的故土,阿拉法特也离开他的出生地——耶路撒冷。11年后的1915年,一群巴勒斯坦热血青年在科威特组建了一个与以色列人武装抗争的组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是法塔赫。作为这个组织的创建者之一,阿拉法特担任这个暴风雨的领导人,1964年在以法塔赫为主题的巴勒斯坦组织成立以后,阿拉法特被选举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人。

  在巴解组织成立的20年间,阿拉法特领导巴解武装力量对以色列的目标发动了一系列的袭击,这使得世界注意到,巴勒斯坦的政治也注意到这个带着阿拉伯头巾,穿着绿军装的巴勒斯坦人,1974年在联合国的讲台上,阿拉法特说出了巴勒斯坦民族的心声: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坠落。

  虽然武装斗争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是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却离巴勒斯坦的主力越来越远。从约旦到黎巴嫩再到突尼斯,武装斗争之路越走越难。1989年巴解组织宣布,阿拉法特当选为总统,而与此同时与以色列人的和谈也在秘密进行中,1993年9月,阿拉法特与多年为敌的拉宾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奥斯陆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巴勒斯坦命运出现转折,阿拉法特也进入了人生的高峰。1994年阿拉法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次年7月,阿拉法特终于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土,当他跪下亲吻着加沙的土地时,巴勒斯坦民族心在与他一起跃动。1996年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了自己的政府,但是阿拉法特与数位以色列总理的和谈却毫无进展。

  2000年9月,失望的巴勒斯坦人再次用起义的方式表达对和平进程停滞的不满,阿拉法特被以色列指责为恐怖组织的幕後主使。2001年底,阿拉法特被以色列软禁在拉马拉的官邸内,这一围困就是将近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里,在巴以一轮又一轮的以暴易暴的行动中,阿拉法特的健康也在每况日下。2004年10月27号,阿拉法特的病情突然恶化,一天以后阿拉法特身着睡衣的照片向全世界公布。2004年10月29号,在众人的簇拥中阿拉法特又一次离开巴勒斯坦前往巴黎治疗,永远的战士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的斗争仍在继续,巴勒斯坦50多年的坎坷之路仍在继续。

  主持人:欢迎回来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在这里首先为观众朋友宣读一条最新的消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遗体定为格林威治时间11号16点,也就是北京时间11号午夜的24点离开法国巴黎,运往埃及首都开罗。现在导播告诉我,现在我们连通了本台驻埃及开罗的记者刘茁野,现在我们请他介绍一下开罗那边的最新情况。刘茁野,你好。

  刘茁野: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明天阿拉法特的葬礼就在开罗举行了。现在对于这个追悼仪式确切的时间和地点有没有准确的消息?

  刘茁野:好,是这样,就像前几天,关于阿拉法特病重去世的消息一样,就是各个媒体报道有一些混乱,但是有一个说法是必须准确的,那就是说,今天夜里阿拉法特的灵柩将乘法国空运专机抵达开罗,到达以后他将暂时安放在机场附近一个医院,明天上午11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可能是在17点,举行这个悼念活动,在一个叫做菲撒尔的清真寺当中举行活动,这个清真寺不是最大最著名的,但是它靠近机场,可能便于灵柩的转移、安放以及安全保卫工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11点(的时间)可能改变,因为明天是星期五,是当地穆斯林群众做这个祷告的日子,他们中午12点要做这个礼拜,有可能是在这个礼拜之后,那么就是在12点半开始这个悼念活动。其实埃及方面已宣布要为阿拉法特举行一个盛大国葬,而且据说其隆重的程度将不亚于为纳赛尔总统以及萨达特总统举行的葬礼的情况。因为我们知道两位总统去世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历任总统还是在埃及人民心目中都是民族英雄,可以说这个规模是非常隆重的,明天这个悼念活动以后,阿拉法特这个遗体就将乘直升飞机运到拉马拉。

  主持人:我们继续我们刚才的讨论,刚才看完生平以后,很多人说,阿拉法特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葛相文:阿拉法特去世我觉得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完全是,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无二的领袖,就是没有任何人,在目前阶段能够取代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人能够公认的一个领袖,因为阿拉法特毕竟为巴勒斯坦建国,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利奋斗了接近50年。那么在这个过程,他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建立了威信,这个时代,就是一个领袖说了算的时代在巴勒斯坦结束了,但同时阿拉法特为之奋斗的巴勒斯坦建国,这个东西还没有结束,这个和平进程还要继续的。

  宋晓军:而且我觉得阿拉法特过世以后,大家都在谈阿拉法特留下了什么?从他50、60年代开始,自己的事业到现在,他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让全世界承认了巴勒斯坦人的一个实体,因为在阿拉法特之前,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好像没有巴勒斯坦这样一个概念,很长时间的,因为18年战争打下来,这里(西岸)被约旦占着,没有任何的概念。就是阿拉法特这么40、50年,从1974年他走上联合国讲台之后,全世界承认他是巴勒斯坦人惟一的代表,那么这样的话,巴勒斯坦人就作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可以跟以色列人进行谈判,这实际上是阿拉法特最主要的财富。

  主持人:回顾阿拉法特所留下来的政治上的财富,很多人也谈到了,这个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我们知道当年是这个阿拉法特和拉宾共同促成这个原则,但是现在拉宾很早遇刺,阿拉法特现在也去世,那么土地换和平原则是否有继续持续下去的生命力?

  张郇:现在最新的消息是,巴勒斯坦外交部长沙阿斯表示希望就是尽快和以色列方面开始对话,以色列方面也有消息报道,说阿拉法特一旦过世,以色列将从监狱当中放出一点巴勒斯坦的囚犯,他们关在监狱里面的囚犯,这实际上是给新的领导人减轻压力,因为以色列人关的囚犯越多,百姓对以色列越是愤恨,所以说应该说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是没有办法取代的,因为没有别的路可以走,现在全世界都这么认为。

  葛相文:和平、谈判、无论是阿拉法特或者阿拉伯现在都早已宣布这个和平谈判是他们战略原则,不是权宜之计,已经不逆转,在谈判中止,停止,或者被以色列所不能谈下去了,阿拉法特或者是其他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后退过,那么这个和平进程还会继续下去。

  宋晓军:现在也有以色列一些方面也是担心,阿拉法特没人取代,但是新的领导人会不会用更强硬的办法唤起民众对他的支持来接近阿拉法特,这也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形势的一种担心的一面。

责编:刘棣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