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 关注日本地震(10月25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7日 13:21)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日本新潟县接连发生地震,房屋倒塌、新干线脱轨,灾难中20多人死亡、两千余人受伤,从九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到今天的新潟灾难,日本为什么频频遭遇地震杀手?位于地球板块活动频繁区域的岛国,日本又是如何应对一再降临的灾难?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方静):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为您直播的《国际观察》。

  10月23号的夜晚对于居住在日本新潟县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怕的夜晚,一种突如其来、震级高达里氏6.8级的地震过后,家园变成了废墟,人们只能垂泪面对亡灵。而两天以来持续不断的余震还在惊扰着人们的神经,对于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来说,地震好比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影,抗震减灾也成了日本各级政府需要时刻应对的一个课题。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将围绕日本地震这个话题展开。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参与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徐德诗先生,和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首先我们还是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发生在新潟县地震的详细情况。

  解说:2004年10月23号下午5点56分左右,日本遭受了9年来威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袭击,震级达到里氏6.8级,震中位于东京西北约260公里的新潟县附近。到目前为止,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4人,伤者超过2000人,另外有8万人无家可归。这次地震不仅给灾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引起了日本地震研究部门的强烈关注,因为日本气象厅一个数据显示,截止到24号深夜,新潟县附近已经发生了多达300次余震,而在23号两个小时内,就发生了4次6级左右的强震。这都创下了日本的历史之最,而就在今天凌晨,日本又发生了两次较大的余震,震级均在5级以上。在这一系列的地震中,日本的交通、电力和供水系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日本著名的新干线铁路就出现了40年来的首次脱轨事故。

  主持人:我们首先澄清一个概念,刚才小片里面谈到,这次死亡人数是24人,那么现在最新的数字显示死亡人数上升到了25人。在正式讨论之前,让我们首先连线我们驻日本东京的记者孙宝印,请他介绍一下前方的情况。宝印你好。

  孙宝印:方静你好。

  主持人:你好,宝印我知道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当时你在东京采访东京的电影节,能不能告诉我们当时的情况?

  孙宝印 中央电视台驻日本记者:23号下午正好是东京电影节开幕日,当时我正在东京电影节,也就是东京六本木电影节的主会场参加他们的活动。就在将近6点钟的时候,突然觉得椅子非常强烈的晃动,当时我还以为是周围人在动,但是看了一下,好像也不是人家在动,后来马上意识到这是地震,不过由于在日本这种可感地震比较多,现场没有人有任何骚动的体现。出来以后才知道,在将近300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生了规模比较大的地震。

  主持人:现在在东京以外,特别是在新潟地区,现在人们普遍有没有一种很恐慌的情绪?

  孙宝印:我可以用总体的一句话来表述,日本人对地震的心态是防震而不是恐震,因为日本大家都有一个常识,日本处于四个板块的交汇处,这里边有好多的活火山,有好多断层,地震多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因为都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就不会对此感到特别惊奇,而且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整个社会给的特别多。比如像日本的AHA电视台,一旦有列入在三度以上的地震出现的时候,马上会在正常节目播出的同时上一行字幕,在哪个地方出现了三级以上的地震,所以大家都对这种地震的出现是习以为常了。另外他们这种减灾意识、防震意识是从小培养的。日本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个必备的东西,就是一个棉花做的头罩,这个东西要永远放在他的椅子底下,他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旦有地震的时候,他会把棉罩首先套到脑袋上,然后再守秩序的、不慌张的保护自己跟随老师走到安全的地方去,这样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所以整个来讲是一种防震而不是恐震的形态,这次也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整个心态上还是比较平稳,现在很多人也关心目前灾民他们的安置情况怎么样?

  孙宝印:现在灾民一方面是,已经被完全封锁了的村庄,通过自卫队的直升飞机把他们运到更为安全的地方,另外其他一些村落主要汇集的当地的小学、体育馆、或者工兵馆这样一些比较宽敞、安全的地方去,基本上安置已经有了,有些人躲在自己的车里边,他觉得车不会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比工兵馆、比体育馆还安全,主要是用这样的方式避免。现在据说灾民最缺的主要是食品和一些防寒的工具,比如现在当地夜间的时候气温会降到5度到6度,这种温度应该说已经比较低了,而且今天又开始下雨,对他们来讲,首先是饱暖,然后是一些食品最重要的。

  主持人:关于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其中有一点格外引人关注,就是新干线脱轨,我们知道这是40年来的首次。新干线列车在运行这么快的速度情况下,脱轨之后居然没有人员伤亡,是否也体现了新干线在设计上的先进性呢?

  孙宝印:应该可以这样说,因为当时那辆新干线的行驶速度是200公里,它行驶在一个高架桥上,你想想一个行驶200公里的新干线走在高架桥上,然后脱轨以后居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在日本有一个交通评论家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当然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说它出事的高架桥本身就是一个直线,一点弯没有,有弯的话情况可能不一样了。另外受损最严重的是一号车箱,一号车厢倾斜了30度,而且里面车体的受损程度也最厉害,恰恰当时那个车箱只有一个乘客,如果说乘客很多的话,情况又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次在幸运当中创造了一个新干线的奇迹,可以证明新干线的确在有些方面是有它的先进性的,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防脱轨有很多很细微的东西,比如车轮它的内侧有一个突起防止从轨道上划落出去,而且内侧的突起比一般的火车长出一块,所以新干线本身考虑到速度快,设计方面有一些很细微的考虑。另外一点在拐弯上面有一些特殊的装置,就是表征它即使拐直弯的时候,也能达到比较平稳的完成这样一个拐弯的动作。还有一个新干线有这种紧急制动系统,一旦它感受到第一次细微的振动的时候,停电系统马上停止给新干线供电,这样新干线会在比较快的时间里面停下来,这也是造成这次损害比较小的原因之一。不过课题也留下来了,这一次的减速系统并没有完全发挥,因为震源离它太近了,而且震级也比较大。所以第一次振动的时候,它并没有感到之前有什么微小的振动,在它第一次振动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把车速减缓,所以说造成了整个车体脱轨达1600米,而且其中有900米是轨道也脱离了原来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有900米的时间新干线的车轮是在没有轨道的水泥地上蹭了900米,你可以看到照片,在新干线的中间轨道上有两道非常白的印儿,那就是车轨蹭出来的,整个来看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中国观众非常关心的,就是我们了解到在这次地震中,有个别中国的民众受了轻伤,目前他们的情况怎么样?

  孙宝印:据现在了解,因为新潟这个地方位于日本西北部,山区比较多,总体来讲,留学人员还有务工人员并不是很多,作为中国去的这样一些人员并不是特别多,现在了解情况只有数名中国人受了轻伤,轻伤应该很快可以得到恢复。

  主持人:非常感谢宝印给我们从前方发回的报道,谢谢宝印。

  徐先生,刚才我们来了解了前方的情况,现在专家分析这次日本新潟县地震的时候,其中谈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次余震不断,为什么会这样?

  徐德诗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所处的位置正像刚才前方记者说的那样,在几大板块的交汇地方,特别是在这个地方,太平洋块板向着欧亚板块的俯冲,俯冲的过程当中不断积累能量,很容易产生地震。再一个日本岛国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个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地球上发生地震80%的能量都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释放的,所以日本处于西太平洋地震带,是它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从我们最近看到的资料来说,新潟这个地方有两条断裂通路,地震正好发生在断裂上,所以在这个地方主震发生之后,有余震发生并不奇怪。

  主持人:造成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徐德诗:造成这次地震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构造的变化。

  主持人: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徐德诗:地下构造出现了断裂发生了地震。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有28万户的用户停电,有37000住户的燃气供应中断,而且还出现了多处的火灾,为什么地震会引发这么多连锁反应?

  徐德诗:地震是一种综合性的灾害,地震主要造成的破坏,就是通过建筑物的倒塌会造成人员伤亡,造成财产损失。从建筑物破坏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次生灾害,你刚才讲的火灾、泥石流的发生、山体的滑坡,这都是属于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地震发生之后,如果不及时断电,可能就引发电造成一些火灾。如果煤气管道出现破裂,可能粘到火星的话、粘到电的话,也会引发火灾,所以这些次生灾害是经常可能发生的。

  主持人:水的管道破裂?

  徐德诗:刚刚你也说到了,据我们掌握,目前大概由于水管的破裂,有两万多户人家泡在水里了。

  张郇 新闻观察员:但是就这么规模的一个地震讲起来,应该说在新潟造成的危害,在我看来还是不是像它整个震级这么厉害,我不知道专家怎么看?

  主持人:相对来说,结果还是比较……

  张郇:整个造成损失的情况出乎你意料吗?跟震级比较起来。

  徐德诗:我的感觉应该说这个地震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造成的结果比较严重的。我主要是讲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因为同样咱们相比,去年在阿尔巴尼亚发生了6.9级地震,在伊朗发生了7.0级地震,三个地震的震级应该说基本上差不多了,伊朗造成了4.1万人死亡,阿尔巴尼亚也造成2000多人死亡,人员死亡来说是比较重的,但是从一些破坏现象来说,我看了电视以后,感觉新潟这个地方的地震破坏现象要比那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现象要大。

  主持人:你指的哪些现象?

  徐德诗:房屋的倒塌,尤其给我印象深的是,道路的破坏,另外就是高架桥的破坏,这种情况的破坏在伊朗地震、阿尔巴尼亚当中我没有发现过。

  主持人:什么原因?

  徐德诗:我的感觉,一能量确实是大,这确实实实在在是7级地震,另外一个我感觉这个地方确实是城市指向性的地震。

  张郇:而且我们知道地震的破坏程度跟它的烈度有关,同样的震级可能有不同的烈度,这次的报道是它的烈度是7度,不知道7度在日本意味着什么?

  徐德诗:7度的概念意味着在日本就是最高的烈度了,因为日本的烈度表跟中国的烈度表不一样,我们中国烈度表最高烈度是12度,日本的烈度表最高烈度是7度,那么它最高已经发生了7度的地震,造成7度的破坏,可能这破坏确实是非常严重的了。

  主持人:刚才我们还谈到了深度?

  徐德诗:烈度和深度有关,如果地震发生深一些的话,地震的烈度可能和小一些,如果地震发生浅一些的话,那么地震震中所对的地面上,可能烈度会高一些。

  张郇:这次震源是在地表以下20公里。

  徐德诗:相对来说比较浅的,它属于浅地震。

  主持人:这也是破坏大的一个原因,我们这部分暂时先讨论到这儿。现在有地震专家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统计,他说每天发生在日本的地震达到300次以上,那么这使得每一个日本人,几乎从落地开始就要接受防范地震的训练,也正是这种良好的预防的措施,使日本在地震灾害面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我们还是先看一个短片。

  解说:日本——世界著名的地震多发国,全世界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20%以上都发生在日本,而发生小规模的地震就更是家常便饭了。由于地震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日本有关地震的预测与防备一直都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中心。在日本为了预防地震,并且尽可能减低危害,日本内阁专门设立了中央防灾会议,会长历来都由日本首相亲自担任。早在1978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规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地震发生前的两三天,由首相亲自发表一份警戒宣言,政府随即起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而对于普遍的日本百姓来说,地震与防震也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城市、社区、工厂都有一套防灾措施,每个普通的日本家庭都备有地震应对手册,而在各个地震多发区,每年也都要组织居民进行防震训练。

  主持人:刚才这个片子谈到了在1978年的时候,日本政府曾经颁布了一部法律,这个法律的全称叫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您是研究地震方面的专家了,那么所谓特别措施,这个特别措施法里面包括哪些特别的措施,因为我们知道日本在地震的应对方面是有很多经验。

  徐德诗:你的问题比较大,因为我手边上没有拿这本大规模地震措施法,但是这是很著名的地震措施法,它对地震发生之前,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发生之后,政府、企业、公众各个方方面面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张郇:而且是法律意义上的规定。

  徐德诗:法律意义上的规定。比如他在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自己的生命要自己守卫,自己的街区要自己守卫,他贯穿了这样一种理念,是教育国民。

  主持人: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还是一种制度上?

  徐德诗:这个理念是意识上的,但是下面所采取的一些行动都是制度上的,你必须要做。比如在房屋建筑上,你什么样的房屋必须达到什么样抗震的标准。比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规定他你必须要设立一些防震措施。对于国民来说,也规律国民你必须接受防灾教育。对政府来说,也作出规定,你得建设防灾基地。而且这部法不断进行修改,阪神地震之后这个法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地震防灾特别措施法。

  张郇:所以说这次的反映比阪神快得多。

  徐德诗:阪神地震当时政府的动作相对来说比较迟缓一些,那么这次动作比较快,刚才我们前方记者报道的,情况我们看的很清楚。

  主持人:包括有直升飞机的出动,这在日本的这种救灾,地震方面的救灾历史上很罕见吗?

  徐德诗:应该说这次出动相对阪神地震,以及前几次地震来说,他们的出动都要快,行动、措施都要得力,阪神地震应该说他们在抢险的这些行动上也很惊人,比如像在电力的恢复上,在一天之内基本上就把手机,通讯系统恢复了。一个星期之内把全市的电力都恢复了,我相信这次的行动肯定比上一次还要快,可能很快能恢复这些生命线的工程。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很多抗震方面制度上、措施上的保证,但是说到防震,可能这里面有一个最致命的还是建筑物的抗震的性能,日本在这个方面,比如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包括材料的使用上,是不是也有一些规定?

  徐德诗:都有法律来进行规定,这个方面都有法,应该说我们国家也有法,但是我们的标准不太一样,作为日本来说,标准比我们要高,这和经济实力有关系,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主持人:高到什么程度?

  徐德诗:高到什么程度呢,我感觉就是它能够抗御在当地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甚至7级左右的地震。

  张郇:基本上可以房屋不倒。

  徐德诗:房屋不倒,能够不造成严重损失。

  张郇:没有大批人员的伤亡,应该说就是像这次的地震在新潟的,这么强烈的地震,烈度也很高,20几个人死亡,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死亡都是属于房屋的倒塌,实际上这些人都不是高楼的倒塌,都是那种木质结构的房子,所以里面包括几个儿童,儿童本身就比较脆弱,成人里面有几个人正好走在水泥墙边上,水泥倒下来。应该说20几个人从人员伤亡讲起来,这么大的地震还是相对比较轻的,这肯定是跟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有关系。但是同样专家也在研究,在新潟这里发生这么一个烈度的地震,应该说对日本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如果同样的地震发生在东京,至少是7000人死亡。

  主持人:是因为人口密度的关系。

  张郇:高楼也相对少一点,或者说木质的房屋的结构不一样,因为新潟总共的人口,这个县的人口是260万,这个城市的人口各个小镇,发生地震有很多小镇,都是几十万人口的规模的小镇,应该说是相对安全,因为新潟县主要是种大米的,应该说日本主要的市场卖的大米新潟的大米是最有名的,还是一个农业跟轻工业相结合的地方。

  主持人:所以不可想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东京造成的结果就严重了。刚才我们一直在说政府方面,实际上我们也知道日本的民众对于这个地震首先是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是有很多经验,我看到过一个说法,说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当时所有的人都非常恐慌,但是唯独在唐山的日本人显得非常从容不迫,据说逃生的时候,领带都系得好好的,那么为什么日本的民众,他们面对地震如此从容,在这方面他们有哪些经验和哪些准备?

  徐德诗:这个问题确实提的非常好,日本国民防震减灾意识确实非常强,这和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系,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系,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大地震特别措施法里面其中有一项规定,把9月1号定为全国防灾日,把8月30号到9月5号定为全国防灾周,这个是什么日子呢,是1923年9月1号在日本东京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达到了14万人,这次地震对日本人教育非常大,所以大家记忆非常

  深刻,以这次地震作为历史的借鉴,不断对国民进行教育,定了这样一个日子。那么在阪神大地震以后,它又进了一步,他把阪神大地震的日子又定为全国志愿者纪念日,阪神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元月17号,他把元月15号到元月21号规定为全国的志愿者周,在这两个日子都要开展一些活动。

责编:魏伟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闁绘繄鐪碩V | CCTV.com濠电偛顕慨鎾敄閸モ晛鍨濋柨鐕傛嫹 | 濠电姰鍨介·鍌炲窗濞戭澁缍栭悗锝庡亞椤╂煡鏌涘┑鍡楊仼妞ゎ偅妫冮幃纭咁槻閻庢凹鍘鹃懞閬嶎敋閳ь剙鐣烽幒妤€惟闁靛鍠楁牎闂佺澹堥幓顏堝箯閿燂拷 | 闂備胶绮〃鍛存偋婵犲倴缂氶柛顐ゅ枔閻濆爼鏌eΔ鈧悧濠囷綖閿燂拷 | 婵犵數鍋涢ˇ鏉棵洪弽顐n偨闁靛璐熸禍婊兾旈敐鍛殲闁挎稒鐗犻弻銊モ槈濞嗘帒顥濆┑鐐存尪閸婃繈鐛€n喖绠涙い鎺戝€风槐锝夋煟閵忊晛鐏犻柣妤€鎳愰懞閬嶅Ω閳轰胶顦梺鏂ユ櫅閸燁偊銆傞敓锟�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 婵°倗濮烽崑娑㈡倶濠靛绠熼柨鐔哄Т鐎氬鈧箍鍎遍幊搴綖閿燂拷 | 闂備礁鎲¢悷銉╊敄閸℃稑纾块煫鍥ㄧ⊕閻擄綁鏌i幇闈涘濠㈣鎷�
 濠电偞鍨堕幖鈺呭储閻撳篃鐟拔旀担琛℃灃濡炪倖鎸鹃崑鎴炵閻戣姤鐓熸い顐幘缁侀攱銇勯銏╁剶鐎规洩缍侀弫鎾绘晸閿燂拷 闂備胶绮〃鍛存偋婵犲倴缂氶柛顐犲劚缁犮儵鏌嶈閸撶喎顕i悽鍛婃櫢闁跨噦鎷�
濠电偛鐡ㄧ划搴ㄥ箖娓氱櫃闂佽崵濮村ù鍕箯閿燂拷060535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瀹曞洨绠旈柛灞剧☉椤曢亶鏌eΟ鎸庣彧閻忓骏绻濋幃宄扳枎韫囨棏妫為梺璇″灠椤︾敻骞婇悙鍝勭<婵犲﹤瀚悰銉╂煟閻樿精鍏岄弸顏嗘喐閹峰苯鐨洪柟椋庡У閹峰懐绮欓崹顔规瀼 0102004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閸ф违濠㈣泛鏈刊濂告煙鐟欏嫬濮﹂柛姘e亾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濠电偞鍨堕幖鈺呭矗閳ь剚銇勯銏╁剰闁宠绮欏畷姗€宕f径宀婃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