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飞天的理由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05日 14:24)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瞄准千万大奖,美国私人太空飞船再创太空,和大型财团联手航空探险公司瞄准商业太空旅行,数千万的资金投入,几分钟的太空穿越,数十年的苦心研发。太空旅行离普通人还有多远,太空奇幻离亲眼见证还有多久?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 张郇: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

  说起太空飞行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尖端科技,想到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巨大投入。24小时前一架名为太空飞船1号的载人火箭飞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成功发射进入太空。虽然整个发射飞行到着陆只有80多分钟,上面只有一个人,与当今人类所达到的航天水平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但它却被世界媒体广泛报导。关键在于这个项目完全是有民间私人投资组织实施的,可以说是一个个体户式的个人行为。是什么吸引那些亿万富翁投入巨资去成为载人太空飞行领域中的个体户呢?这次飞行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今天我们请来了资深的科普专家宋宜昌先生,共同解析相关的问题,参与讨论的还有我们的新闻观察员郭建新。先看一个关于这条太空飞船1号的成功飞行的新闻短片。

  解说:“太空船1号”虽然外形看起了有些古怪另类,可它却是世界上第一架由民间人士出资、研究和建造的载人航天飞船。9月29号,“太空船1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漠哈维沙漠机场起飞,飞船在上升的过程中翻滚了30多卷,并且在太空经历了几分钟的失重后顺利返回到地面,全部的飞行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对于“太空船1号”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太空船旅行了,今天6月21号“太空船1号”就顺利的完成了它的处女航,它的驾驶者62岁的梅尔维尔也被美国航天局授予首位民间宇航员的称号。这次“太空船1号”再一次飞行志在追逐为鼓励商业型载人航天而设立的安萨里X大奖,只要太空船1号能够在两周内顺利完全两次飞行,并将三名乘客送上10000米的高空,他就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奖金,。而“太空船1号”航空飞行对航空爱好者来说意义却不仅仅在夺得X大奖。9月27号英国维真集团宣布于“太空船1号”所属公司合作,准备在2007年前开辟世界上首条商业太空航线。航空爱好者在未来的旅游黄金周到太空旅行也许将不再是梦想。

  主持人:宋先生我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这些人钱这么多钱,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是商业,还是追逐所谓的大奖?还是或者说完全为了高科技要提高科技水平?

  宋宜昌 科普作家:这个成分都有,但是我觉得像飞机设计师鲁坦这样的人他毕生的梦想就是用个人的力量和整个政府也好,大公司也好进行无畏的挑战。包括他1986年不加油的环球航行的旅行者号飞行和这一次。

  主持人:那么对保罗.艾轮来讲,就是微软的创始人,他是主要出钱的那一方。

  宋宜昌:他就是认为很多政府也好,大公司的行为表面上特别辉煌,但实际上拿着纳税人的钱也好,还是拿着公司的资金也好,做了很大的浪费,而没有显示一种美,人类创造性的美。

  郭建新 新闻观察员:但是我这么看,从艾轮来说他是一个投资者,因为他这次的投资已经超过两千万了,显然他不是冲着奖金去了,那个奖金和他的投资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实际上他整个这个项目已经现在,就是这架“太空船1号”它上去这个项目已经是两千多万了,显然特更看重的是他未来在太空旅行当中的这样一个商业机遇。

  主持人:宋先生刚才提到了,就是这些人他们觉得美国政府的一些太空探索的计划太花钱了,他们认为可以用比较便宜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宋宜昌:美国航天飞机它的净重就是68吨,加上燃料接近11吨,把这么大的一个飞船发射到天上去,光发射费就好几亿,包括维修费一共6个亿。那么只做几个人,大部分舱位都浪费了,就像一个公共汽车开上去只做几个人一样。而鲁坦的“太空船1号”就像个人的一个跑车。

  主持人:但毕竟是尺寸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另外我们刚才那个短片里面我们也谈到了,就是所谓的“X大奖”,“X大奖”在整个的这次实验,或者说这方面的工作当中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宋宜昌:(英文)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理因素。

  主持人:它实际上是民间的一个基金。

  宋宜昌:对,它最早就是受当年美国的著名飞行员林白飞越大西洋的奖励的影响,当时有一个飞跃大西洋的奖励是(英文)奖,一共2.5万美元。看起来不多,因为当时大西洋对于那时的飞机来说还是非常辽阔的,难以逾越的。那么林白就飞越了得到了这个奖,当然他付出的远远超过了奖金本身,所以“X”也是受这个启发。

  主持人:实际在航空历史上,或者航天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奖品很了一种推动的作用。将近的设置者他也希望来推动民间的对航天的探索。那么现在就是整个的这一次的主要大家新闻界都关心的是民间,我们把它成为“个体户”,实际上这些“个体户”远不是我们看到当中的,它实际上是私人的投资。那您觉得就是说对私人投资讲起来他进行这方面航空的探索,跟国家评为有什么区别吗?就是说从实际操作讲起来有什么优点或者是略式呢?

  宋宜昌:首先他和国家是平行的,因为美国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发现他的航天飞机有很多弊病,他自己也搞了一个计划,搞好了一个叫做综合轨道飞行,这个计划也准备研制一系列的类似鲁坦这样的太空船,他把这个叫做“轨道飞船”,简称就是OSP,那么这个已经非常接近他已经公布的这个模型的照片,已经非常接近了。

  主持人:但实际上国家的行为跟民间的行为他们的侧重点可能是不一样的。

  郭建新:国家行为是更注重于国家安全、政治、经济方面的这种考虑。再一个他这个项目规模比较大,再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他确定的目标都在外太空,都是离地球是上百公里,肯定是300公里以上这样的一个轨道。民间他选定的目标就像他所选定为什么确定在100公里,他认为这个地方就具备,一,就是成本比较低,第二比较容易上去,第三,有太空的感觉,再有一个他比较注重于商业和技术上的完美。

  主持人:宋老师就这次这架航天飞船是到了100公里以上,这100公里您可以跟我们解释一下具体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到了太空,还是出了大气层,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宋宜昌:100公里实际上是在电离层的下部,就是在大气层最外层的是电离层,在电离层的下部,严格地说他不是轨道飞行,所以他叫压轨道飞行。轨道飞行就是达到每秒7.9公里。

  主持人:实际上他现在的这个高度,地球的吸引力还是起作用的?

  郭建新:地球引力一直对月亮都起作用的。

  宋宜昌:它只是一个抛物线轨道,所以它这个轨道为什么订100公里呢,他主要包括这个大奖的设计者,他认为人类植入太空的确是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用国家的力量,用多少年的奋斗才能达到。所以他不可能一步就达到,比如说一个远轨道最起码是160到180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所以他设计100公里就是他也做了很多的核算,觉得你就是玩命,第一部只能拼到这儿。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架飞机现在的速度是音速的3到4倍,刚才您说的如果要达到160公里和180公里高度的话,这个速度要低于宇宙速度,就是说它现在真的是一小步,它一秒钟才一公里。那么另外就是说想问一下宋老师,这一次整个的飞机的设施,我们看到一些画面一些设计图,这架飞机从涉及上讲起来它有什么让您感到比较惊讶,比较赞叹的地方。

  宋宜昌:因为鲁坦他有特自己的友邻公司,他的公司设计的一些非常奇妙的飞机。这个飞机和船团的商用飞机不同,和军用飞机也不同,它不同点在哪儿呢,就是说它一般的说一载荷都比较小,就是机翼特别长,机翼的面积大,而飞机的总重量比较轻,这样的话就是飞机可以飞得非常高,又省油又飞得非常高。这个一般是从纯粹商业目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飞机只能是越快载重越大,或者是战术的那些性能越好,你单纯是飞得高一载荷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郭建新:也可以创造纪录。

  宋宜昌:因为它打破很多纪录。所以他这个飞机实际上是履行者的一个变形,就是86年环球飞行履行者的变形。所以这个飞机用了两个航空发动机就能把火箭带的那么高,一般人做不出来的,所以本身这个飞机是很有挑战。

  主持人:实际上就是说这一架把这个飞船带到一定高度,取得这个只叫“白色骑士”,一架飞机的设计您认为是最关键的,您觉得是最关键的。

  宋宜昌:对,我觉得非常完美,就是除了它以外包括“黑色蟾蜍”,还有加拿大、以色列、罗马尼亚就是和它竞争的“X奖”的团队,没有一个人就是敢于或者能用自己设计的飞机。

  主持人:因为我们知道有26个各种各样的团队都在竞争这个。

  宋宜昌:一个是氦气球,根本还没开始试验,他已经试验很多次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细节不注意到,就是因为我们一段时间也可能看到宇宙飞船的返回,重返大气层隔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那么这架飞机回来以后,它实际上外面的漆、图案都没有任何的损伤,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就是它的这种到达太空实际上还没有足够的高度,还没有出大气层,没有一个重返大气层的问题。

  宋宜昌:对,它这个100公里设计就是它达到3马赫,就是刚才您说的25马赫,因素的25倍,它这个距离差,虽然速度还没有达到很高,所以也可以用大量的青脂的符合材料,就是碳纤维加上环氧树脂,这样它非常的轻。这样所有的重量每克的重量都用来,一个是载燃料,一个是载人。

  主持人:所以说它能获得成功,100公里的一个成功。就像这些投资者也好,试验者也好,他们目前都在说要把载人的航天飞船变成一个商业的飞行,这是他们一个比较近期的目标。

  解说:在浩瀚的太空中,我仿佛置身于天堂,4025公里的时速近于完美。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地球蓝色的大气层,我似乎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这种超乎想象的感觉简直太美妙了。这段美妙的回忆来自今年6月26号,驾驶“太空船1号”迈克.梅尔维尔的日记中。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研发宇宙飞船这种尖端科技,这使得普通人进入太空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2001年4月28号,美国亿万富翁迪拖就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驻了太空,他成为了全球第一位以个人身份进行太空旅行的观光客。但是人类在迈进太空旅行的道路上并非一路平坦,昨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西南部的漠哈维沙漠起飞的“太空船1号”就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在它穿越大气层边缘时船身出现了数十圈的非正常旋转,但是在飞行员的优秀操作之后太空船又恢复了正常。但今年8月8号试飞的“卢比恐1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在上升加速时发生了爆炸,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在这样曲折中普通人进入太空已经不再被认为是神话中的异想天开了。

  主持人:宋先生刚才我们短片中看到了30多个旋转,这种旋转非常危险吗?

  宋宜昌:对,它在6月21号发射的时候也出现这种控制系统的问题,它为什么出现,一般国家的航天发射,它的控制是专门为飞船设计的。

  主持人:有足够的钱。

  宋宜昌:对。而且一般有4套,如果某一个系统坏了还有3套备用的。那么鲁坦的飞船据我所知他买的现成的控制系统,美国的几个比较好的生产导航的系统公司,像惠利威尔、德州一汽,还有TRW公司都是很好的。问题它这个系统得卫星。

  主持人:不是专用的。

  宋宜昌:不是给它用的,但是它有一个艾轮的一个很好的软件,他把这个软件做了一下调整,把商务系统就凑合的用这个。他也知道这个非常危险,因为他没有做任何试验,而且他也没有钱做很多的试验,这样他就请了梅尔维尔身经百战的类似试飞员。

  主持人:据说他现在已经62岁了。

  宋宜昌:对。但是他经验非常丰富,他一首先控制系统问题,他就断开了控制系统,用手操纵。实际上这也是为了省钱,也是为了安全。但是这个朝真正的商业性的载人航天,这样是不行,这样太危险了。

  郭建新:这个我觉得还是带有相当多的探险性,就是刚才像宋先生谈到的第一次飞行,第一次飞行也发生了这样的翻滚,不过翻滚来次。

  宋宜昌:对面给卡住了。

  郭建新:对,然后他进行了个人操作,可是他下了以后谈到就是他降落的时候又听到一声巨响,他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响。而且机翼在打开的过程中也摄入到了一些没有按照操作系统去走,全部是按照他个人的飞行技术,因为他高超而控制了这架飞机,那这样的飞行跟商业飞行差得很远。他太个性化了,太探险化了,所以对很多要准备上台工作或者准备要做这架飞机的那还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刚才说到到准备上太空或者说是参与太空的旅游,最近的,或者是最新的一种说法就是维真航空的老板布莱森说在2007年要开辟一个维真银河航线,就是专门把这些出得起钱的人带到太空去旅游。这个价格是21万美元,跑一趟是3个小时,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郭建新:这个市场我想应该是很小,但是你估计一小从现在纰漏出来投资是1.05亿,咱们就算一个亿的美金,如果21万500人上去了,有500万人上去了,这里面很多的要考虑一个安全问题。而且2007年到现在4、5年的样子能否达到这种安全,是不是有500个愿意掏21万美元的人去坐3个小时的旅游,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而且整个的过程我相信不能出现任何的事故,如果出现一件事故的话我相信就没有人会上去。

  郭建新:对,你说得很对。就是当布莱森说完了以后,伦敦的某一个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家说,在的这个过程当中还你进行商业旅行的话任何的冒险,和可能出现的事故都会使这样的飞行和旅行夭折。

  主持人:这样的话实际上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用民间的投资来进行这样的科学的探索是不是在安全性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宋宜昌:对,其实太冒险了,而且审批也是问题。开始美国其实政府也搞这种小飞船,就是刚才跟你说的OSP飞船。但是民间搞,他希望出一些好点子,有一些新的创意,但是这个巨大的风险如果真正商业审批的话,要特别复杂的审批手续。

  主持人:对,我们实际上现在还远没有谈商业的时候,很长的一段时间。刚才你说到的他由于配套的电子导航的系统,他实际上用人工,找一个非常富有经验的人,但是他毕竟是人,肯定是有疏漏的。

  宋宜昌:不可能每一次都请他。

  主持人:所以说这次实际上也是这种方式,他们在追求比较便宜的,廉价的太空探索的缺陷。但是同样他们实际上指出的,比方说现在的航天飞船太昂贵了,实际上也不安全,也出事故,这是不是有点矛盾?

  宋宜昌:确实,但是那个事故与它比,它等于每次都出事故,人家当然那个就是100次出那么一两次事故。

  主持人:但是那个事故比较大,那个事故是几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宋宜昌:可是俄罗斯的“联盟号”这么多次都没出事故。

  郭建新:但是从现在来讲,就是非得订到100公里高度的,这样的飞行在技术上被认为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它在降落过程当中,因为他没有重返大气层而起飞它所要求的不要助力火箭,需要自己带着燃料,上到50公里靠惯性就上去了。然后回来的时候你像“太空1号”他自己是靠一个特殊的设计选用的羽毛球在降落中减速的这种方法自然坠落下来,自然坠落下来没有燃料的,然后滑行回来。他认为从技术上这是一个比较风险最小的。

  主持人:不管怎么说这次的飞行算是成功的。那么宋先生我问,如果他们继续要朝着商业飞行去发展,他们接下来最主要的做哪几步?

  宋宜昌:我觉得他现在只是一个概念,证明这个概念可行。他要变成商业的话,就是他的火箭也好,他现在的“白色骑士”的飞机也好,完全得重新设计。而且有很大一笔投资,甚至几亿到十几亿的投资。

  主持人:你指的是尺寸放大,还是完全性加强?

  宋宜昌:安全性加强,尺寸也得放大。因为这100公里是到了极限了,刚刚100公里零200多米。实际上它备用的话它应该能达到140公里的样子,甚至重量也要超过它现在1.5吨的飞行器的重量。

  主持人:所以说离商业飞行还有很长的距离。

  宋宜昌:很长的距离。

  主持人:但是他们下一步至少可以做这一点,10月4号,按他们原来宣布是进行第二次同样的飞行,来赢取这一千万的奖金。

  郭建新:这个我觉得不可能,为什么它出现两次这种翻滚,第二次翻滚30多圈,就更说明他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以上一期节目9月30日播出。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