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角斗不仅在赛场(8月20日)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0日 10:35)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奥运赛场激烈拼杀,伊朗柔道选手放弃金牌,拒绝和以色列对手比赛,只因为他们身后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国家。体育与政治哪个更高?哪个更强?柔道场外的伊朗和以色列还有一番怎样的较量?今晚《国际观察》细说竞技与国家谁轻?谁重?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水均益:大家好晚上,欢迎您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
世人瞩目的奥运会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比赛,您还记得在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入场的时候,伊朗代表团的那位棋手吗?我们现在就回到一个星期之前,回忆一下开幕式的镜头。
我们现在大家看到就是这位棋手,他名叫阿拉什.米瑞斯.曼艾利,是两届世界锦标锦赛的柔道冠军,有人猜测他很有希望争夺本届奥运会的柔道金牌。但是几天前,就在比赛开始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和以色列运动员的比赛,因为伊朗和以色列是两个强烈对立的国家。看来在充满友谊的一个奥运大家庭当中,国际政治的现实影响还不可能完全的消除,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世界能做些什么呢?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真的是如此的不可调和吗?我们今天将就这些问题来展开讨论。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晓东先生,还有一位是我们的特约新闻观察员宋晓军,另外观众朋友还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我们节目的讨论,具体的方式请您留意我们屏幕上的字幕。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有关这件事情的一个新闻短片,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
阿拉什.米瑞斯.曼艾利高举着伊朗国旗进场了,这个24岁的帅小伙儿是伊朗的骄傲,此前他已经两次获得柔道的世界冠军,但是他最渴望的还是一枚奥运会的金牌。在2001年的世界柔道锦标赛上,阿拉什一举成名,那时他就已经听到了五环的召唤。这一次,他要为自己的祖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的柔道金牌。然而两天后,阿拉什断然放弃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理由是那么的简单,仅仅因为自己的对手是一名以色列人,阿拉什的退出得到了伊朗政府的赞许,但是却给洋溢着团结、友谊与和平气氛的奥运会,蒙上了一点阴影。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7天的知己,22秒的敌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这就是奥运会的希望!
解说: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可这样的世界也许只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美好愿望,至少在伊朗运动员阿拉什的心中,国家矛盾有着无法割舍的重量,即便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主持人:的确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多么美好的世界!”曼德拉说的,刚才看到的这个短短的这个宣传片,这几天一直在重复播出。观察员先生,这个我们看到消息,昨天晚上传来消息,就是国际柔道联合会已经做出决定说,由于阿拉什退出,按他的说法是由于体重的原因,说所以说,国际柔道联合会不对阿拉什做出任何相应的惩罚和措施,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呢?
宋晓军(特约新闻观察员):我觉得还是维护雅典奥运会的这种氛围,我们知道雅典奥运会这次追求的目标就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块净土,惟一的一个乌托邦,包括我们看到的他做橄榄枝戴的帽子,包括他在赛前把大量的商业广告拆掉,就是要还原一个最原生态的。
主持人:一个纯粹的是在古代的那个运动场上,大家席地而坐的这样的一种感觉。
宋晓军:我觉得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同时阿拉什他本身并没有说是政治原因,说是体重超重,因为他是60到66公斤级别里的第二个,就是柔道级别一共是七个级别,他是第二个级别的,他的体重超重了。但是我记得现场有记者采访这个以色列的运动员,这个以色列的运动员当听到阿拉什不跟他比赛的时候,泪流满面。
主持人:为什么呢?
宋晓军:他为阿拉什惋惜,他自己说,我为阿拉什来惋惜,他说这么好的一位出色的运动员,就放弃了很难得的一个展现自己技艺的机会。
主持人:问张先生一个问题就是,因为你是中东问题特别是包括伊朗问题的专家了,以您对伊朗这个国家的了解,因为现在很多的媒体,包括外电援引的就是说,伊朗政府说,阿拉什的退出是他个人的一种原因,或者个人的一种自愿的行为。你觉得是这是真的吗?有没有政府的某种政治上的压力或者什么?
张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因为刚才我们讲这个奥运的赛场上要维持一种和平的友谊的这样的一种氛围,但实际上在背后,现实政治、国际政治折射在里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柔道国际组织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想除了刚才讲的要维持这样的一个和平、安详这样一个氛围以外,可能还有一个不言自语的一种含义在里头,就是对现实国际政治斗争当中,折射了运动会这样一个现实的默认的承认。如果你要是把它干脆要政治化,那么政治跟体育把它结合在一起,如果说你对这个东西不做出反应,那么可能从表面上维持了一种政治和体育不相干。但事实上,我认为背后实际上是因为政治跟体育的关系不是今天才有的,过去有很多,那么这种决定可能背后实际上也有一种默认就是说,政治跟体育实际上是不可分的。
主持人:我们这里有一个手机尾号是8566的观众,他问获得奥运会冠军是一个运动员最大梦想,伊朗运动员真的心甘情愿放弃夺冠吗?
宋晓军:这个他现在所有的讲话是通过伊斯兰的通讯社,伊朗的伊斯兰的通讯社,连伊朗的媒体说,转述他的话说,他是心甘情愿的,由于他同情巴勒斯坦人民,那么他不能跟犹太复活主义国家的人去比赛,所以他自己说是心甘情愿的。
主持人:另外复活主义还是伊朗的……
张晓东:以我的感觉,我相信他肯定是自己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因为这两个国家,或者是以色列跟伊朗,这两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对垒,围绕着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对垒,他不是说两国领导人对垒,实际上在两国老百姓当中,这样的一种情绪,对立是存在的。
主持人:我们以前历史上经常看到,阿拉伯人包括伊朗人和以色列人就不在任何的公开场合碰面,坐电梯不坐一个电梯,参加国际会议。
张晓东:而且在中东这个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已经差不多有十年这样的一个过程,1993年的协议到现在,有十多年了,那么实际上还有很多的阿拉伯国家依然对以色列进行制裁,在经济上、在贸易上、在体育交流、在文化交流,不跟他来往。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形。在今天,在伊朗跟以色列在中东这种特殊的国际角斗场里头,这两个国家里头,我认为我为什么判断他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径、行为,这是两个国家的老百姓的对垒,它不是假的,这样的现实是真的。
主持人:阿拉什这一个个人身处在这么一个强大社会的氛围包围之中,我估计,他恐怕也自己确实会自觉地取消这样的一个比赛,这是惟一的选择。
张晓东:我觉得应该是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在里头。
主持人:但是话说回来,我觉得还是回到曼德拉这个话,“多么美妙的一个世界。”可是看到这个现实,又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种现实啊!
张晓东:人们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充满鲜花,充满友谊,没有战争,但事实上,包括我们在奥运会之前,签这个休战的协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奥运会十多天当中,这个世界依然在流血,这样地球依然在流血,这个我认为这是大家的一种理想。
主持人:虽然在体育上的常识我不太懂,这个柔道在伊朗是一个很强的项目吗?
宋晓军:对,柔道、摔跤还有举重,这些古典的项目,我们知道伊朗有六千多年的辉煌的文化传统,他在这些古典的项目上应该说是非常强的,像这位退出的运动员。
主持人:阿拉什。
宋晓军:他2001年和2003年都在世锦赛上拿过冠军。但是我觉得就是今天有一个叫伊朗的英文网站,就是一些伊朗海外的年轻人办的,他们也在讨论这件事儿,他们觉得这样做是确实使得伊朗在国际上比较丢面子。
主持人:对。
宋晓军:但同时,他们又讨论,就是说因为我们知道最近这段时间,伊朗在核问题和以色列的核问题都相继暴光,他们认为在国际上这样的一个叫“和”的竞技场上没有公正的裁判,由于美国偏袒以色列,国际社会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没有对以色列的核设施进行药检,而不断地对伊朗实施。他就是说如果他可以和平发展核能,为什么伊朗不能发展和平核能,所以这些海外的伊朗人他们也出来一种矛盾。
主持人:这件事情出来之后,有很多的评论,很多人也就马上想起来,历史的奥运会实际上并不是从来没有过,这种先例是很多。但是比如说,原来曾经集体一些国家制裁。
张晓东:1980年的奥运会。
主持人:在前苏联时期,反过来在美国等等,再早还有。但是说这件事情,就是说一个运动员他已经参加了,他作为一个个体,他突然间说是知道要面对的是一个对立国家的运动员,他就罢赛了,这么说吧。这个特别是西方的媒体群起而攻之。
张晓东:也应该看到一个背景,就是最近中东的政坛确确实实不平静,不仅仅是有伊拉克、阿富汗恐怖主义这样的一些问题,而且围绕着伊朗的核问题在中东地区的争论也非常激烈,而且围绕着伊拉克的局势能不能够稳定下来,围绕着核问题,美国跟伊朗的关系,以及以色列跟伊朗的关系,在中东炒得非常热,双方的火力的火力都炒得非常的猛,甚至都两方的国防部门都已经讲了,都要对准对方要动手术,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形,也是看待这样一个特殊的事件这样的大的背景,应该是跟这个东西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主持人:张先生说到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正好是我们下一个时段需要讨论一下的问题,因为最近确实人们注意到中东很不太平,而且伊朗和以色列似乎这种互相的您说的这样的一种敌对的行动也好,语言也好在升级。这两个国家会不会走向某种程度对立的升级?还有就说,他们背后又有什么样深层的原因?我们稍候休息一下,然后继续我们的话题。
主持人:好,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节目,欢迎您继续收看。我们刚才的节目当中,谈到伊朗的一位柔道运动员由于不愿意和一位以色列的运动员同台竞技而产生了这样的一个争论,那么有关伊朗和以色列最近的一些动向,我们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然后我们来谈一谈这两个国家最近的关系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
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伊朗和以色列两个国家一前一后相继入场,共同参加奥运赛场上的角逐,然而在奥运赛场外,人们却听到了异样的声音。奥运会开幕前夕,伊朗政府宣布了一个让以色列镇静的消息,伊朗已经成功试射一枚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而且射程可以覆盖以色列全境。而以色列方面竟其一直扬言要对伊朗核设施发射空中打击,而且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最终目标要摧毁伊朗的核能力。为此,上个月底,以色列军方专门在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面上空成功进行了一次箭2式反导弹系统的测试,而这种箭式反导弹系统主要针对的恰恰就是类似流星3型的弹道导弹。
主持人:张先生,我们前一段注意到伊朗频频地出现在新闻的标题甚至头条的新闻当中,主要是因为关于这个核查的问题,就是国际原子弹机构和伊朗的一些关系,怎么突然间让人感觉伊朗跟以色列又对在一块了,这两个中东的老对手,而且听刚才这个短片的感觉,似乎有点剑拔弩张,这是怎么回事?
张晓东:实际上就像您刚才讲话用到一个词,就是老对手,确确实实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当然从巴雷王朝的时候,那双方还是伙伴。但自从1979年伊朗革命以后,这两个国家确实是老对手。那么在以色列眼里头,伊朗是他在中东地区里头最主要的威胁,那么原来比如说还有伊拉克,叙利亚,但后来叙利亚参加和平进程了,伊拉克被搞掉了。那么现在在以色列眼里头,对他的安全,对以色列在中东的生存,他认为最大威胁就是伊朗,因为伊朗不仅仅是不承认他的国家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伊朗是一个宗教跟政治结合比较紧密的国家,而且还因为伊朗在偷偷摸摸的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也一直在找他的毛病。那么实际上双方是一个长期矛盾到今天的一个爆发,那么最近围绕着这个导弹,围绕着一个核问题这个爆发,实际上是过去的一系列问题在这儿有突然引爆了。
主持人:在国际上应该不应该做这样的比喻,我的意思是说来说谁对谁错,但是现在看目前的这个形势,伊朗发一个导弹,以色列是扬言或者说有这种暗示,你要是不老实,我就可能要炸你,谁更战栗一点?
宋晓军:这个如果从伊朗这个角度来讲,假如说,我们再做一个某一个人,比如伊朗国家的领导人,在他目前的中东局势底下,他的背后,阿富汗在美国的占领底下,那么伊拉克也在美国的军事占领底下,这个据说,美国的军事力量正在向中亚地区集结,从我们最近看到的消息,那么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我认为伊朗实际上是处于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那么处于这样的一种境地底下,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该作出怎样的抉择,怎么样能保证他的安全,怎么样保证他基本的发展。但从以色列的角度,他有他的充分的理由,他从一个完全敌对的环境当中,而且他在人数上,在国土面积上,因为战争中心又比较小,怎么样维持他自己的安全,那么他跟美国绑在了一起,那么他在追求一种军事上的优势。那么两个国家在追求他的军事优势的时候,他都有他充分的道理,但是问题在这儿就是说,如果说一个敌对的双方,你在追求片面的安全,追求你片面的这种优势,那对于对方两讲,就是一种威胁。
主持人:宋先生,说到伊朗最近发射的这个流星3,还有以色列屡屡试他的箭式,也有一些观众在问,就是伊朗和以色列这个对立能升级吗?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我们知道以色列在以前历史上在1981年曾经炸过伊拉克,以色列这次会采取措施吗?
宋晓军:昨天以色列大学教授在谈这件事情,他说就从目前比较现实的国际政治角度来说,以色列不会采取,因为跟当年受到的压力不一样。当年是阿拉伯世界单一的压力,像1981年他摧毁这个伊拉克的时候,美国还象征性的谴责,也不把F16战斗机运到以色列了,阿拉伯世界反应也不太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如果以色列单独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可能会引发整个阿拉伯世界,甚至是国际社会,不仅仅是对以色列,而且认为美国是开了绿灯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说,可是以色列国内的这些人,比如说,他出生在伊朗的国防部长莫法资,包括他的总参谋长,就是军方的强人,说他们一直有一个小组在跟踪伊朗的核设施,他们认为在2007年前一点,就是在2006到2007年之间,伊朗就能研制成核弹头,然后装到这个流星3上,那以色列就完了。所以说必须要单独地去把它打到。
主持人:流星3对以色列有多大的威胁?
宋晓军:它虽然说速度不是很快,就是类似于原来伊拉克的“飞毛腿”,海湾战争的时候也打过,也被美国部署在伊拉克的“爱国者”打掉过。但是它要装的核弹头就不一样了,就是即便打掉了,那个东西落到你的境内,发生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就是说你不知道他装多少个?他一装,装几十个,装上百个,你可能就拦不住。
宋晓军:对。
主持人:因为一个就很麻烦了。
宋晓军:是变成一个核武器的运载工具的话,就不得了,但是伊朗,确实是这个国家现在的状态让人很摸不清楚。
主持人:伊朗的问题,我们问一下张先生,伊朗最近的口气也很硬,他的国防部门也出来说话,警告美国,说美国人你小心,你现在在伊拉克你可是“人质”,他用了这个词(英文)意思就是说,我急了我就打你。这种强硬是虚张声势还是……
张晓东:不完全是。
主持人:那是什么意思?
张晓东:我觉得就是最近美国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他整个周边的情形,整个地区的情形,对这个伊朗来讲,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时机。那么仅仅是美国在大选之年,美国要轻起战端的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再一个美国现在在阿富汗和伊朗这两块地方,日子都不是特别好过,在阿富汗还好一点,在伊拉克最近的报道我们也可能看到知道,跟迈赫迪军,跟什叶派的冲突不断,而且在整个国际政坛,对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有一些情报问题,虐待俘虏的问题,一起跟着一起,那么这样的一些问题对美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牵制,再一个在核试问题上,美国跟欧洲有巨大分歧,这些都是伊朗可以利用的一些建立打猎这样的有利的情形。那么这样的一种背景是伊朗在现在的这个阶段里头,在这个核问题上,伊朗好像是寸步不让,跟以色列说,你要敢动,我也会报复,或者我也会先发制人,那么这种国际背景应该是我们理解这个现象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前一段我注意到伊朗国内的政治改革的呼声也很高,这好像对伊朗国内也是一种压力,而反观现在的政治态度,人们马上会想到伊朗是不是一个国内很封闭的国家?
张晓东:不是。
主持人:我们现在也有一些伊朗的德黑兰妇女的照片,这个实际上是说明,他是由于妇女穿什么衣服,似乎在伊朗好像公开地在争论。
宋晓军:这个就是讨论柔道的这个网站上面的照片,因为伊朗在3月份议会竞选的时候,所谓的保守派占多数,他们要给伊朗妇女弄一些“国服”,就是不让伊朗妇女穿一些现在这样的衣服。但是这些人就是质疑国际问题对国际核查问题对伊朗和以色列不公平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同时就反对伊朗政府给妇女制定国服,他们要保持伊朗妇女这样的一种靓丽的东西。
主持人:我得打断你一下,就是这个奥运的精神——公平,我们给最后二位20秒时间给张先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晓东:我认为从1997年以后,伊朗这个社会的开发程度是便的越来越大,当然对最近的一次选举,保守派赢了,哈塔米总统改革的力量受到一定的挫折,但是在围绕着对待这个美国,对待以色列这个问题上,这是伊朗可以举国一致的问题,不存在保守派跟开放派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都是国家大事。
张晓东:对。
主持人:感受二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祝您有一个美好的周末,再见。
责编: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