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9·11是这样发生的(6月18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9日 14:35)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记者: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
人们常说往事不堪回首,对于美国人来说,2001年9月11号上午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的那一切,是他们不愿意回忆,同时也永远不可能忘却的。因为那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永远的伤痛,但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想弄明白,那天上午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9·11调查报告首次公开了9·11发生前后几个小时之内的一些细节,也许借助这些细节,能够告诉我们9月11号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在演播室里一起和我们讨论的嘉宾,一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李伟研究员,还有一位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郭建新。另外观众朋友还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我们节目的讨论,具体的方式请您注意我们屏幕上的字幕。接下来我要请二位和我们的观众朋友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是我们的编导根据9·11独立调查委员会所公布的9月11号那天发生的一些细节,来重新编排的这样一个短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2001年9月11号早晨8点,美国航空公司11号航班准点从波士顿起飞,目的地是4000公里外的洛杉矶。起飞13分钟后,11号航班不再答复地面的呼叫。8点21分,空中交管员向上级汇报,11号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络,没有人意识到发生了劫机。8点24份,空中交管员听到了11号航班上传来的声音。
画外音:我们已有几架飞机了,安安静静地待着,你们会没事儿的,我们正在返回机场。
解说:8分钟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出了劫机警报。8点37分,北美联合防空司令部收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劫机通报。8点46分,F15战机滑上跑道,准备起飞拦截被劫持的航班。8点46分40秒,11号航班撞向世贸大厦北楼,此时防空司令部还在确定11号航班的位置。就在波士顿的空管员忙于应付11号航班突发情况时,8点14分从波士顿起飞,飞往洛杉矶的临河航空公司175航班巧然脱离空管员的控制。8点51分,空管员发现,175航班中断了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10分钟后,纽约的空管员意识到,这是又一起劫机。
画外音:我们这里还有一些情况,情况正在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军方介入,可能还有其他飞机(也被劫持)。
解说:纽约空管局刚刚拨通美国军方的电话,175航班就撞向了世贸大厦南楼。当纽约的惨剧发生时,2000公里外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一名空管员正在寻找美航77航班的踪迹。美航77号航班8点40分从华盛顿起飞,16分钟后,关闭与地面通讯装置,负责的空管员还在指挥其他14架飞机,他并不知道发生在纽约的劫机事件。9点32分,华盛顿附近发现一架不明身份的飞机,一架路过的枚举运输机被命令确认这架飞机的身份。美军运输机刚刚确认这是播音757飞机,就亲眼目睹它撞向了五角大楼。三场惨剧没有终结9·11这一天的噩梦,当美国上空4500架商业航班一次降落在最接近的机场时,华盛顿飞往旧金山的联合航空93号航班传出了劫机的讯号。9点49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出,93号航班距离华盛顿还有29分钟航程的警报。10点03分11秒,在机舱内的一片杂乱声中,93号航班坠毁在宾夕法尼亚的荒野中。
记者:好,我们刚才通过这样一个短片,一定程度上再现了3年前9月11号在纽约和华盛顿发生的这一切。这些画面我想很多朋友实际上其中的不少画面都是熟悉的。但是我觉得根据现在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的这个报告所列出的一些事件当中的一些时间、地点,包括一些细节的元素,我觉得有些东西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先看一个图版,这是美航11号航班,也就是一架播音767,也就是第一架撞向世贸北塔楼的那架飞机的时间表,它是8点起飞,8点13分不再答复地面的呼叫,到21分空管人员汇报说失去联络,24分听到劫机者发出的声音,然后32分是发出了劫机警报,37分空管人员接到了劫机警报,准确时间应该是46分40秒这架飞机就撞向了世贸的北。我们知道这里边,因为这是一份9·11的这次报告的一个副本,这是我们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大概有20页,这只是它的缩减版。
李伟:对。
记者:但是根据这个里边所提供的细节,有一些细节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李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先问您一下,8点13分到8点21分,空管人员已经发现了飞机的异常,8分钟之后他们向上级来汇报,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可能已经发生了这个劫机。李先生,对于空中管理人员来讲,他们一旦发现飞机发生异常,他们应该怎样办?如何判断飞机是真正的异常,是严重性的异常?
李伟:我们知道实际上飞机现在从9·11以前,历次发生的劫机事件,都是空管人员当接到飞机上确切地说这架飞机被劫持了,他才能确认这架飞机是已经被劫持了。因为在9·11以前没有发生过,劫持飞机以后就中断与地面的联系。因为劫机者在9·11以前往往要通过无线电与地面联系,并且提出他们的一些劫机要求。所以说在这样情况下,仅仅没有得到可靠的消息,空管人员他是不敢断定这个飞机已被劫持,或者因为其他一些机械鼓掌,或者其它问题可能使这个飞机失去联系。所以这一点我觉得空管人员,我们现在来看可能是应该说有这样的警觉,但是当时因为在美国境内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劫机事件,所以这样对空管人员来说,现在我个人认为也不算一个非常异常的情况。
记者:郭先生,我不知道你观察到没有,他刚才说到8点46分40秒,这个飞机撞向世贸大厦的北楼,但是实际上通过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看出,在8点46分整的时候已经有军方派出的F15战斗机滑向跑道,准备去拦截。那么我的问题是,您觉得这个飞机即便真的上去之后,它能实施什么样的拦截,是击落这架飞机吗?
郭建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9·11之前美国整个对这种劫机的处理,最简单或者最直观的这种处理就是我确定它是劫机的时候,飞机升空,升空寻找到这个飞机以后是拦截迫降,只能采取这种措施。因为可以判断的是里面有200多乘客,而且从美国的处理劫机的一贯的做法是什么呢?他告诉旅客不要反抗,按他们的意思走,而且告诉这些飞行人员,告诉整个飞行人员也是不要反抗,要保护乘客的生命,然后按照他们的意思飞到哪去,降下来,然后如果发现了以后,飞机是拦截迫降,不会采取攻击性的,不管怎么说,里面有更多的是乘客。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在9·11以前,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但是起码在9·11之前,类似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话,按照以往的先例,你是不能够对这架飞机采取任何的过激的强迫的手段。那么也就是说,换句话说可能按照那个时候的规定和人们的准备状态,各项系统的准备状态,也只能眼睁睁干看着这架飞机撞向世贸大厦的北楼?
李伟:这个是从我们现在来看,当9·11的飞机已升空,已被劫持,撞向大楼这是一种必然。我们知道为什么是一种必然呢?美国的空军即便能够跟上或者发现它还有另外的一些规定,包括不能在人口稠密的上空对一些航空器采取措施,这个以免航空器坠落以后它会对底下的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包括原来利用直升机在监狱里劫机以后,所以他飞走了也不能采取措施,因为如果有人在下面的话,他就会造成另外的额外伤亡,所以这个也是看出来这样一种撞击的必然现象。
郭建新:但是我个人觉得,从这一个空管员,就是这个事件发生,8点13分发现它偏离航向,然后没有任何反映,一直到8点24分的时候听到了机舱里面恐怖分子劫机者发出的一些声音,因为当时劫机者他也不知道要关闭这些通话,所以他是用飞机上的扩音器来威胁和要挟这些乘客。所以这个就被地面指挥中心听到了,这是第一次。而第一次还丢掉了一个关键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还有几架飞机正准备返回机场,这句话比较关键,就是它表明了还有另外有几架飞机,当然我们是否觉得空管员听见这一句话就判断他是劫机?这个今天还是疑问,但当时没有听到这句话,然后10分钟之后又听到了机舱里的这种对话,恐怖分子继续在威胁顾客,在这个时候他判断出来了。那也就是说从13分到37分的时候,听到过3次对话已经判断出来是劫机,而且在3分钟之后,也就是34分就判断出来的,37分的时候就已经通知了军方了,军方就已经得到消息了,这应该比较快了。
记者:说到军方的话,估计这一次的调查报告军方也是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甚至我觉得一点携带。比如说这里面有这么一个细节,刚才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当空管人员听到劫机的声音之后,费了很大的劲才打通了美国东北防空分区的电话。有这么一段对话,对话就说我们这儿出事了,有一架飞机被劫持,正在飞往纽约,我们许多你们派几架F16或者其他的飞机来应急,然后对方的回答是什么?说你这是真的还是演习?然后那边就赶紧说不,这不是演习,这不是测试。但这个时候,46分,空军基地接到命令,派了几架F15起飞,40秒之后就已经撞了。
郭建新:但是我觉得像这样的对话是非常正常的。
记者:为什么?你太懈怠了,你怎么没意识到?你怎么还能问人家说你是演习,还是真的吗?
李伟:他有一个什么大的背景呢?就是说在9·11以前,美国的反恐重心并不在本土,而是在海外。所以说美国本土,他在93年世贸的那一次汽车炸弹和95年的俄克拉克马的汽车炸弹,而且俄克拉克马还是美国人自己做的。所以说美国军方他一般来说有境外目标朝美国本土飞来的时候,这是他最警惕,而且是最反映的时候。但是国内哪儿发生什么事情,军方可能第一反应说这可能又是一次演习,或者说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而且军方也没有惯例,就是说如果民航机被劫持了,他们可以升空进行拦截打击,这个是没有惯例的,在美国以前我们知道看过很多的电影,只有在境外,即便是民用航空机如果向美国本土,他也得到最高层的指令之后才敢确认,再确认以后才敢动手。所以击落民用航空机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记者:还有一个信息就是关于第三架飞机,也就是联航77号航班,这是最后撞向五角大楼的飞机,这个飞机从8点20分起飞,这也是根据今天这个报告,8点20分起飞,8点54分发现它偏离航线,这个时候空管发现以后已经失去联系了,那么有人算了,这中间有36分钟这个飞机没有和任何人员有任何联系就失踪了,或者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吗?
李伟:美国上空,刚才也说了,每天的班次就是4500架班次,所以这些航管人员他一般没有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去处理。好比说空中没有信号,因为得是自动导航系统,他认为是自动的,而且他可能没有一套系统,如果有航班偏离航线以后就发出警报,所以他认为可能是由于改为人为地驾驶了或者其他什么事情,所以他没有意识到,这说明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美国在已经发生了两起撞击事件以后,他们整个的危机应对,包括各个部门的合作协调还是有问题,因为他起码有一些东西还是不太清楚。
记者:还有另外一个细节,因为一共是四架飞机,最后在宾夕法尼亚上空坠毁的这架飞机,那么这架飞机,最后现在根据目前的报告,没有更进一步的结论,只是说这架飞机是最后坠毁了。原来我记得也有一些分析,当时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就说这架飞机有可能被美国军方给击落的,从这个报告能看出来吗,郭先生?
郭建新:这个报告还不能证明这一点,或者说是这个报告跟倾向于它不是被击落的,因为在报告里面说到机舱里面一片嘈杂。还有我想刚才补充一下专家的一个说法,就是为什么后面这两架长时间没有发现?因为这个报告里面已经讲到了,除了第一架飞机,另外三架飞机都把雷达系统给关掉了。
记者:就是这个劫机犯非常明白这些飞机的仪器,上去都给你卷了。
郭建新:对,而且跟地面的通话系统也全部都关掉了,故而这个飞机在空中在隐性。再一个刚才说的是一天4500架,应该说是我,我看到的资料就是当时在上空飞行的4500架飞机,你如何甄别哪架飞机是被劫持的,有4500架。所以航空管理员或者联邦航空局也是在说,如果我想甄别出来,我必须让4500架挨个都降下来,这可是一个太庞大的工程了,我们都难以想象,就是在救济机场你降落下来,依次降落,而且一般的飞机场就一根跑道,你想4500架降下去,等你发现这几个飞机在上面的时候,也许他早已达到目的了。
记者:总之这个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答案,但又带来了更多疑问。那么有关这个报告最终还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深层的一种信息?
我们刚才的话题一直围绕的是9·11调查委员会披露出来的一些细节。9·11调查委员在长达一年半的调查当中,约见了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上千名证人,审阅了200多万份文件,而最终的调查报告将在7月26号之前公布,我们在这要围绕这个报告的一些后续的东西来进行一些讨论,但是在这个讨论以前我们还是先来看最新的这份关于9·11当天发生的事情的一些媒体的一些反映。在这儿有个图版,我们看到美国主要几家报纸,包括西方的《路透社》、《CAN》还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我看了一下他们几乎统一的一个调子都是说美国,或者说美国的一些部门,面对9·11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准备。我想问一下李先生,您作为一种反恐专家,也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你觉得他们的这种评论准确吗?
李伟:这种评论从结果论上看是准确的。
记者:结果论是什么意思?就说是事后现在咱们来看。
李伟:对,事情已经发生了,通过这个报告的细节,刚开始我们讨论了很多细节,看出来一个就是说我们要也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就是说这个恐怖活动是空前的,用本·拉登的话来说,它是要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恐怖活动。所以这类活动不仅说是美国经常在海外处于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但是美国他也不可能当时想象到会遭受这样的恐怖袭击,所以这样的没有准备,我个人认为也是一种情理之中的没准备,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属于情理之中的没准备。这个包括他的一些空管、军方,再就是说思想的警惕性也并不是很高。有一个小插曲我要说一下,就是说布什当时接到9·11撞击的时候,新闻媒体说,他当时正在有一个小学的活动,当时第一架飞机撞到世贸了以后,他还脸上漏出了,好像这个飞行员怎么搞的?所以当第二架飞机又撞上世贸,这时候布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看从上面到基层实际上这种思想都存在。
记者:对,我总结您的话,一方面就是说这种恐怖行为是空前的。
李伟:对。
记者: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象地出来。另外一方面也存在着对这样的东西没有想象,或者没有任何思想和实际的这种准备的这样一个东西。郭先生我们看一下9·11最新调查报告目前公布出来,因为这两天一直在公布。我们大概总结有这么几条我觉得值得可以关注,一个就是说拉登与伊拉克的关系,还有拉登的资金的情况,还有现在在阿富汗之后拉登的这样一种趋势,包括他们使用的武器。我们知道7月26号之前,这个调查委员会在这之前,这是他的最后截稿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你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公布的报告。我们现在来谈一下,因为时间也差不多了,如果在26号之后我们看到这个报告,你估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报告?
郭建新:你指的是9·11最终的一个结论,我觉得跟现在的报告可能区别不会太大,他也不会把最后的责任指定是谁,但是就是说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9·11的不可避免,不可避免论的。应该是从这个报告里能读得出来的,因为它不可避免最关键的是什么?像刚才所说的所有的细节,那就是说美国在用一种常规的心态在面对着一种非常规的战争。
记者:给李先生20秒来做一个简短的评论。
李伟:我觉得美国9·11报告他还有个重点,就是说他根据这些失误提出的一些对策建议问题,这是对美国的今后发展,包括安全保障可能是汲取9·11教训。
记者:所有防患于未然。
李伟:这个已经是亡羊补牢。
记者:对,而且我们知道,的确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社会来讲,他有这样的传统,而且这也是一种优点,就是吸取过去的这种经验教训,及时地来改正,这可能也是他积极的一面。感谢二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今天的《国际观察》。再见。
>>进入《国际观察》
责编: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