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伊拉克一年 战乱始终相伴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9日 22:12)
CCTV.com消息(今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回首伊拉克风云巨变、战乱不断的一年。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恐怖袭击事件不断 反恐动机遭质疑
一年多之前,美国总统布什说,推翻萨达姆政权实际上就是反恐战争的一部分。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多之后,虽然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但全球反恐形势却更加严峻了。
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1月28号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反恐战争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像伊拉克那样试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赖政权。布什还认为,美国强大的武力将会使世界更加和平。
美国总统 布什(2003年1月29日 密歇根州):反恐战争不仅仅局限在对付“基地”组织,反恐的范围超出了这个东躲西藏的恐怖组织,反恐战争也包括萨达姆·侯赛因。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们切实感受到的是,恐怖袭击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多,恐怖活动的范围也在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布什去年5月1号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全世界发生了400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数千人伤亡。
2003年5月12日 沙特 利雅得 连环爆炸事件 34人死亡 200多人受伤
2003年5月16日 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 五起爆炸事件 41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
2003年8月5日 印尼 雅加达 万豪酒店炸弹爆炸事件 16人死亡 150多人受伤
2003年8月19号,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巴格达运河饭店遭到汽车炸弹袭击,24人丧生,100多人受伤,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不幸殉职。
这次袭击迫使联合国暂时中断了在伊拉克的活动,伊拉克的反恐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此后,伊拉克人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2003年8月29号 伊拉克 纳杰夫 阿里清真寺爆炸事件 100多人死亡
2004年2月1日,伊拉克 埃尔比勒 库尔德人政党办公楼爆炸事件 50多人死亡 200多人受伤
2004年3月2日 巴格达和卡尔巴拉多座清真寺遭炸弹袭击 171人死亡 数百人受伤
与此同时,恐怖分子还借口伊拉克战争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动袭击。虽然“基地”组织网络遭到重创,但“基地”组织对全球极端势力影响依然存在,一张更广泛、更隐秘的恐怖网络逐渐形成。恐怖分子也有了新的策略,那就是,打击美国的盟友,最大限度的孤立美国。
2003年11月12日 伊拉克 纳西里耶 意大利驻伊宪兵部队总部遭袭击18名意大利人和9名伊拉克人死亡
2003年11月20日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市 英国汇丰银行和英国领事馆遭炸弹袭击 英国总领事肖特等32人死亡 400多人受伤
今年3月11号,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三个火车站同时遭到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01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这是欧洲大陆遭遇伤二战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恐怖袭击。
美国曾经期望,借助在伊拉克的军事胜利的“震慑效应”,加快全球反恐进程,认为伊拉克战争对恐怖主义有“釜底抽薪”的效果。但事与愿违,不但全球恐怖活动没有减少,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的动机也受到普遍怀疑。
3月16号,一项由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主持的全球民意调查表明,在伊拉克战争一年后,伊斯兰国家与欧洲国家普遍对美国的反恐动机表示怀疑。多数法国和德国民众以及超过半数的英国民众质疑美国消除全球恐怖主义的动机。而在约旦、摩洛哥和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大多数民众都相信,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实际上是为了统治世界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动武理由成悬念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伊拉克战争前后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去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下,对伊开战,主要理由之一就是萨达姆政权可能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
一年半之前,美国总统布什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构成了威胁。
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9月12日 联合国总部):伊拉克政权的所作所为,对联合国的权威构成了威胁,也对和平构成了威胁。
美国为此一直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乃至世界的安全,要求解除伊拉克武装。
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美国和英国提出的1441号决议,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核查。但除了几枚空的化学武器弹头,和一些超过规定150公里射程的导弹外,核查人员没有发现美国所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去年1月底,布什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宣布,发现了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美国总统 布什:英国政府已经获悉,萨达姆·侯赛因最近寻求从非洲购买数量可观的铀原料。
2003年3月20日 伊拉克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后,一组由美国及其盟友组成的武器核查小组再次进入伊拉克,继续寻找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然而,美国和英国国内却对这一问题出现了疑问。2003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英国政府有意夸大伊拉克武器发展的情报,推动对伊动武。布莱尔政府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003年7月,美国媒体报道说,布什总统在当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到的有关伊拉克从非洲购买铀的情报并不可靠。
美国中央情报局寻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下落的负责人大卫·凯去年10月向美国国会做了阶段性结论,随后他辞去了调查小组组长的职务。
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顾问 大卫·凯 2003年10月2日: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今年3月15日,前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出版新书《解除伊拉克武装》,批评布什政府为发动战争盲目相信错误情报,误导世界。
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压力,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都承认在伊拉克战前获得的情报不够准确,但即便当时伊拉克没有违禁武器,萨达姆也有能力在日后发展这些武器。所以,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是别无选择。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一名巴格达市民是这样说的。
巴格达市民:伊拉克从来就不曾有过大规模杀伤武器,如果有的话,早就会在战争中用它们来打击美国、英国、以色列和其他的敌人了,违禁武器问题只是被美英和以色列用来开战,占领伊拉克,控制它的财富的一个借口。
重建进程进展缓慢 “改造中东”难题多
在美英有关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成为问题之后,美国最近大力推动“大中东民主”计划,将“推翻暴君、重建民主”作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又一托词。不过,这个计划不仅仅是个托词,而是美国酝酿已久伺机出台的美式中东改造计划。
2003年2月26日,在战争爆发前一个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演讲,向伊拉克人许诺一个“民主”的未来。
美国总统 布什:我们将确保暴政不再继续,所有伊拉克人都能参与新政府的建设,所有伊拉克人的权利都将得到保护。
布什将美国的目标直指“萨达姆政权”,并道出了美国试图借伊拉克战争改造中东的决心。
然而,一年过去了,即使在萨达姆被捕之后,美国所期待的“民主样板”没有在伊拉克出现,中东局势则更为复杂。
伊拉克的经济重建进展缓慢,原油生产和电力供应迟迟无法恢复正常;许多人没有工作、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国内安全局势恶化,爆炸事件不断,抢劫和偷盗时有发生。伊拉克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美国和临管会造成的。
伊拉克人(2004年3月2日 巴格达 ):很多人都被杀了,美国人和临管会都没有阻止这一切。
伊拉克的政治重建也面临诸多困难。尽管美国已承诺于今年6月30日向伊拉克人移交权力,并确定了在接下来一年半的过渡期内选举新的国民议会、制定永久宪法、确立三权分立体制的时间表,但是临管会内部各派矛盾难以消除,伊拉克民众对西方民主制度持怀疑态度、驻伊美军可能长期驻留伊拉克,这些都给伊拉克未来政治前景蒙上了阴影。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苏珊·马丁说得很实际,她表示,伊拉克目前最需要的是改善经济状况、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而不是西方的民主制度。
而在伊拉克以外的阿拉伯国家,反美反西方民主的情绪在广泛蔓延。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爆炸事件)
有报道说,今年2月20号伊朗改革派在议会选举中落败与此有关。
也就是在2月份,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内容详实的促进“大中东地区民主改革”的计划,准备将它提交给今年夏天举行的八国集团、北约和欧盟首脑会议进行讨论,并特别表示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改革不必等到巴以冲突平息之后。
阿拉伯国家态度明确,表示拒绝外部强加的这种“改革模式”。(2004年3月3日 阿盟外长理事会紧急会议)
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3月5号在巴黎表示,反对外来力量干涉中东地区现代化进程,强调中东改革应以实现巴以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为核心,并且应该建立在中东国家自主自愿的基础上。
而就在中东改革计划出台不久,3月17号深夜,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前夕,巴格达市中心的“黎巴嫩山饭店”遭汽车炸弹袭击,7人死亡,50多人受伤,其中有不少是外国人。
战争一年之后,伊拉克硝烟仍未消散,乱局之下,百废待兴,如何重建,布什的“大中东计划”是否只是一厢情愿?伊拉克人的“民主未来”到底“路在何方”?
责编: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