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感受2003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2日 09:24)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12月31日):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我们我们正在为您现场直播的《国际观察》。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将送走2003天的最后一天,如果用“多灾多难”来形容这一年的事件我想并不为过。从年初“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到年末的伊朗大地震,天灾不断,从伊拉克战争到世界各地屡屡炸响的恐怖袭击仍祸连连,在灾难并不是2003年世界惟一的一面,在2003年朝鲜半岛趋势出现了缓和,六方会聚北京共解核难题。全球反恐合作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一也开始显露出强劲增长的势头。2003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回顾,但是在历史的场合当中,2003年只是平反的一年,很快它将成为历史。今天我们在演播室里请来两位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贺文萍女士。另外一位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我们一起来共同点评,谈一谈我们对2003年的感受,我想我们先是来通过一组画面来回顾一下2003年。

  200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

  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提克里特附近被美军抓获。

  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截止6月27日,全世界患者累计为8450人,810人死亡。

  2003年4月,中东和平“路线图”正式出台,巴以双方表示接受。

  2003年12月1日,巴以和平认识推出《日内瓦倡议》,但遭到以色列政府的坚决反对。

  2003年8月27日至27日,中、朝、美、韩、俄、日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表达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意愿。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提出单方面在克什米尔地区停火,印度方面给予了积极回应。

  2003年,全世界重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发生。

  2003年下半年,全球各主要地区的经济均出现良好的复苏势头。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地区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巴姆古城堡基本坍塌,四万多人死亡。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这一组画面应该说不能够完全的涵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的所有的一目目。说到在这一年即将过去,我想刚才我们在新闻节目当中也已经看到,最先迎来2004年的澳大利亚、悉尼,用焰火来迎接新的一年,但是在我们这个节目当中,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年似乎也是有很多的跟焰火形成很强烈的反差的一些画面。所以我们今天来坐在一起请二位我们来谈一谈感受,谈一谈这一年到底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想先请贺女士来,一般说女士的感受是比较敏感,也比较直观的,你来谈谈你的感受。

  贺文萍:女士优先体现在这了。要说感受,我觉得可能是一言难尽吧,我比较认可CNA有一个说法,他是2003年是一个硝烟和灾难弥漫的一年,我认可他的这一部分说法,但是后半部分我还要加上自己的说法,我要加上后半句就是说他是苦难于希望交织的一年。因为我们刚才从画面,经典镜头回放也能够看到,既有一些大的灾难,但同时也能看到很多国际关系朝好的方面发展的一些希望和苗头,比如说从年初到年尾,从年初航天飞机的事失事,年尾前不久由伊朗的大地震,但是这中间最主要的就是伊拉克战争,也是造成了很多的流血还有无辜平民的死亡,但是这一些灾难,在除去这些灾难之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希望,希望体现在哪,我觉得有朝核问题的会谈,这个本来就是一个核危机笼罩的一个朝鲜半岛,它出现了一个谈判解决问题的这么一个曙光。前不久我们也看到有利比亚也自动放弃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于是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它可以有一种非战争手段解决的这么一个模式,那么它已经渐渐地呈现在面前,包括伊朗也同意签署核不扩散附加议定书,所以这些问题表明了我们国际形势不见得什么事情都是用枪炮来说话,一切要靠武力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和谈,谈判来解决问题。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女士还得发挥点作用,具体有一个说法是,如果女性如果更多地参与外交活动的话,战争的可能性会大大的降低。

  主持人:因为女性有更温柔、更善良的一面,是这样吗?

  贺文萍:我同意这个说法。

  主持人:不愧是国际问题专家,出口成章。我想还是再来请我们的新闻观察员,以你的观察的角度。

  张郇:我最近观察的两点就是说年末的时候发生的两件事,一个是伊朗的大地震,一个是利比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马上要对它进行核查。中国人经常说的是坏事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变成好事说的比较多,但是伊朗的大地震将近现在可能预计最高的估计可能要死五万人,这当然是一个自然的灾难,但是现在各个媒体说得很多的就是说地震外交,它跟美国的在这件事情上有一种对话的一种契机。

  主持人:提供了一种契机。

  张郇:因为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布什先说我们愿意提供援助,但是他没有说具体的,所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跟伊朗驻联合国的大使打电话,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联合国的大使当时是在德黑兰,电话就追到德黑兰,因为美国跟伊朗是现在没有外交关系,半个小时之黑,这个大使就说OK,我们欢迎你们的援助,就是现在今天晚上的消息是伊朗的总统说这个东西还不能完全的改变两国的关系,两国的政治立场还没有改变,但是这是一个契机,大家都在这么说,而且伊朗现在是相对讲起来它在79年之后相对比较的封闭一点,但是它敞开大门让全世界的人进来。这说明一个什么?这说明在自然灾害的面前,应该说全世界的人都有人性,都有人性的一种关怀,而且这一点应该说是很多事情我想刚才说到的很多事情可以用非战争的手段来解决,这也是一个基本的一个基础。同时刚才说到利比亚的这件事,利比亚的这件事实际上是非常少有的,一个国家主动地提出去说我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主动提出来你们来核查,因为我们有伊拉克的前车来比较这件事情就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反差,但是我觉得“卡察非”非常明智,因为什么呢?因为“卡察非”当时2几岁的时候他执掌了政权,这么多年,他是一个大家很桀骜不驯的人,很有独特的一面风格,但是这么多年他被重重的原因在基本上排斥在国际的主流社会之外,这不是他所担心的,他看清楚了现在的情况,他自己说,他在十年前,他就有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他现在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呢?他认为,他放弃这个也能保证利比亚的安全。就是说他基于这一点,所以说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全世界人都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发展,去扩散,握力与安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了。所以说也是刚才这么说的,我们未来得和平、为了的安定,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安定靠什么?可能更多的还是要一种对话,靠一种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换来自己的这个东西,所以说虽然刚才说2003年灾难很多,但是我觉得有些灾难,天灾、地震这样的东西人们不能把控的。

  主持人:说到这是不是我可以参与一下,给人感觉尽管你说天灾不能把控,但是好像按照一般人的习惯,特别是很多我们的中国观众的一些习惯,好像对这一年都有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比如说这一年感觉世界这个地方地震,那火山爆发了、那泥石流了、航天飞机也炸了等等,觉得总体感觉看完那种画面的话,说这一年怎么这么乱,特别是这种天灾。

  贺文萍:尤其是像我们中国还有非典,从四月份到七月份,持续的时间……

  张郇:非典是全世界的一个问题。

  贺文萍:重灾区的我们这个。

  主持人:这些东西给人感觉,因为我也没有统计过,是不是和以往的这种年份比起来,这一年是一个灾年,能不能下这么一个结论?

  贺文萍:我也没有准确的统计过,比如说天灾是多少,人祸是多少,或者因人祸导致的天灾又有多少,没有这么准确的界定,但是给人的一个总体的印象,确实这一年里好像灾祸频频,因为既有大的战争,因为这一场伊拉克战争……

  主持人:这是人祸。

  贺文萍:对,正因为它牵涉的面非常大,不仅应影响说整个的国际关系,甚至也应该了周边地区,还有人民的生活,这是多方面的一个影响,而且它的影响还持续到现在,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国际头条经常也是伊拉克,也袭击美军,美军一会又这个伤亡,又那个伤亡,还有伊拉克引起萨达姆被抓,中央电视台搞长达六七个小时的现场的播送,就说明了地方的重要性和战争的一场影响的深远性。所以刚才我特别同意张郇说的,就是我们看问题要看到透过灾难的表面,同时也要看到灾难里面孕育了一些它的积极地因素,比如说刚才他谈到利比亚的问题,我觉得SARS的问题,非典的问题,因为我们感同身受地最直接,其实它也是一个国际事件,不仅仅是我们身边是一个疾病的问题。

  主持人: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贺文萍:它已经扩展在到多达25个国家,造成死亡人数也不低,也有700多人,相当于一场战争,美国他们一场战争也没有死那么多人,那么他也是国际的一个的大事件,因为持续时间很长,也有两个月,我想从这个事情能够折射出坏事变好事,因为从这么一个事情,本来是坏事,我们大家都在家里,不敢外出,甚至友人说叫“白色恐怖”,口罩也是白的,大夫穿的衣服也是白的,那么这个“白色恐怖”引发了也积极地一面体现在哪呢?引发了我们对公共的卫生安全的体现,一种警觉,提醒了我们需要改革这种公共安全体现,包括对发展的概念的重新认识。

  张郇:实际上我们在说坏事变好事,实际上坏事就是坏事,它怎么会变好事呢?实际上就在于坏事产生了之后,我们对未来有一些什么样的面对,因为SARS它的发生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现在人类还在研究之中,它到底应该在2002年爆发,还是2003年爆发,还是2004年,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规律不清楚,所以说,我们现在在2003年出来了,我觉得有它一定的偶然性,前后都出来了,我们人类去面对他,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很多的疾病在你能够及早地面对,这么大的范围却是一件坏事,但是恰恰是这么大的范围形成了全世界对这么一种疾病的重视,那么只能说我们在面向未来的时候能够把它变成一件好事。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积极的态度,因为我们在一年马上要过去的时候,在去回顾的时候,往往我想人还是应该用一种积极地态度来面对,说到这还有一个我个人感受也不是特别好的,就是这一年里面似乎战乱,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反恐,全球范围内的反恐和相反的恐怖主义的某种事件的某种感觉上一种增多这也似乎也是一个特点,我们有一个短片,我们来看看这一年都是那些恐怖事件,反恐的态势是个什么样的,然后继续我们的话题,一起来看到。

  在2003年里,

  2003年5月12日,杀特首都利雅得发生爆炸事件,34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2003年5月16日,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发生5起爆炸事件,40人死亡,多人受伤。

  2003年7月5日,莫斯科图什诺机场摇滚音乐会现场发生爆炸,20人死亡,4多人受伤。

  2003年8月1日,俄罗斯多克市军医院发生爆炸事件,50人死亡,60人受伤。

  2003年8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大酒店发生爆炸,14人死亡,149人受伤。

  2003年8月1日,联合国驻伊巴格达办事处发生爆炸,24人死亡,100人受伤。

  2003年8月25日,印度孟买发生汽车爆炸事件,5人死亡,160人受伤。

  2003年11月11日,沙特首都利雅得发生汽车爆炸,18人死亡,122人受伤。

  2003年11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生汽车爆炸事件,23人死亡,200人受伤。

  2003年11月20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生汽车爆炸事件,27人死亡,450人受伤。

  主持人:我想看完这个片子,我们的编辑在编完这个片时候有一个感受,他也写下来了,他说好像给人感觉这世界是不是更加不安全了,你怎么看?

  贺文萍:我也有这个感受,因为现在经常一打开报纸、电视,经常传来的就是一会这爆炸,一会那爆炸,甚至于不管是周边,现在爆炸恐慌已经好像比以前有增无减。有一个统计数字说2001年“9.11”爆发的那一年,那一年恐怖袭击案件初步统计大概是有200起。

  主持人:全世界?

  贺文萍:全世界的一个统计,那么到了2002年,由于美国加大反恐力度,所以有所降低,那么只有100起了。但是到2003年,这个数字又标升400起,这还是一个初步的统计,这可以想见这个恐怖事件是反恐战争是越反越恐,老百姓至少有这么一个感觉,越反越恐。

  张郇:但是我想今天是不是400起,可能我认为从这个数字来讲,他们可能把美军在伊拉克遭受的袭击,包括巴以的自杀爆炸都算进去了。

  贺文萍:对,过去肯定也算了巴以的。

  张郇:在过去没有伊拉克这一块,但是刚才我注意到今年比较大的恐怖袭击的事件是从五月份开始的,前面一段时间是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好像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球的恐怖袭击好像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呢?如果说越反越恐,我不太同意,但是我觉得反恐应该说从整个的战线是建立起来了,而且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花力气,但是在现在看来,本.拉登也好,基地组织也好,或者各国的一些极端组织也好,他们还没有遭受到那种根本的打击,这种根本的打击使他们瘫痪。换句话说就是使他们依然有活动的能力,这一点确实是刚才的这些事件都已经可能证明这一点。

  贺文萍:我还是坚持我那个观点,他说他不认为越反越多。

  主持人:我刚才已经说过,女士的观感受是更加敏锐的。

  贺文萍:因为我也有数字来证明我的观点。因为基地组织据统计最近这几年,自从搞反恐活动以来,它已经蔓延到了世界上60多个国家,而且成员也已经达到将近20000人的成员,所以基地组织现在的活动,比如说我还赞成《纽约时报》有一个评论,我觉得这个评论也非常点得到位,说伊拉克战争它是把一个原本不存在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现在反而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滋生的一个地方。

  张郇:这一点我同意。

  贺文萍:恐怖的滋生地越来越多,而且恐怖分子过去是集中,比如说我们指在阿富汗,塔利班搞的这个“9.11”,现在恐怖分子是哪都有。

  张郇:这一点我也不同意,因为我认为现在甚渗透到60几个国家是反恐的一个成果,就是把这些人都调查出来了,因为原来可能没有这么一个线索,基地组织,因为“9.11”之后,全世界的各个情报部门都是根据本.拉登的线索,阿富汗的线索,全世界在查。

  贺文萍:而且这些成员现在是跟每个国家都有一些极端的组织,基地组织渗透到当地,跟当地一些组织集合,比如说现在我们发现恐怖活动,不仅仅是针对西方,拉扯他其实也屠杀了很多的穆斯林自己的一些兄弟,那么在发展中国家的恐怖事件占总体的恐怖事件的高达90%,像印尼、印度孟买,这些大的爆炸事件,所以他其实是跟当地的恐怖分子结合起来了,所以造成这种杀伤性就更大,隐蔽性也更强。

  主持人:你们俩人都各自的观点都还是有各自的理由的,但是我想我们这也有一个观众手机尾号是5534,他问一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各自用一句话来预测一下。他说恐怖活动在2004年是会更多还是会更少?

  贺文萍:我觉得可能会更多,这是我一个直观的判断。

  张郇:这一点我也同意,会更多。

  贺文萍:这一点没有分歧

  张郇:因为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之所以说更多可能是我是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说布什大选,就是说他可能会更多的力量会放在大选上,但是在全世界,应该说全世界的恐怖分子可能最憎恨的就是布什,他们讲起来最憎恨的是布什。

  主持人:我们总结一下就是说如果按你们俩人的这种判断的话,有可能明年的这一年在于反恐上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张郇:对。

  主持人:这个话题我们先谈到这,我们想再谈一下刚才我们提到了伊拉克战争,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年终的美国的全世界也很有知名度的《时代周刊》,登了一个封面,我想这个你们两位也都知道,这个封面应该说是很出乎意料,但是又很别致的是三个美国士兵,我们现在在画面上看到的,这个据说是在《时代杂志》这个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在它50多年的历史当中这仅仅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初,朝鲜战争时他们用过风过士兵当封面人物,而今年是这样一种感受,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伊拉克的现实情况是不安定,而且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士兵或者说联军的士兵遭到袭击,而与此同时好像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太的多人去关注伊拉克本国的这种情况,老百姓的情况,我们看到还有一个图表,比如说伊拉克战争以来,美伊双方的这种伤亡,而我们更多的可能注意到的现在是红颜色的是上面这一个是美军伤亡人数,而对于伊拉克伤亡人数关注的人并不多。我想再结合这两个信息,请你们谈一下你们的感受,贺女士优先。

  贺文萍:我觉得这主要是一个强势的地位的人,他拥有一种话语的霸权,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在美国它不管是媒体也好,还是国际政治舞台也好,他是拥有一个超级的帝国,他拥有话语的霸权,因为《时代周刊》它也是美国人自己办的一个周刊,它的价值取向,它平时的年度风云人物反应了美国那种主导的价值取向,认为驻伊拉克的士兵他们承受的可能更多的风险,远离家园,在那捍卫着美国的利益,安全利益,保卫、扩张主导的民主,但是伊拉克人民他没有这样的话语的这种权利,没有这种说话的权利,无法表达,所以弱势地位决定了。

  张郇:所以说《时代周刊》评选年度人物是美国军人,我觉得是很好理解,对美国的一份杂志讲起来,它打了这么一场战争,正因为他们现在伊拉克的处境也是很艰难,所以说在年终的时候,他当然是需要为他们鼓鼓劲,这个我觉得不难理解。

  主持人:但是反过来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讲,这似乎这个封面人物我的意思说给人感觉这似乎是个战争的一年。

  张郇:对,我觉得也是显示出来了美国一些单边主义的,或者说强权的用军事手段解决一些他不能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倾向。

  主持人:好,时间关系我们就谈到这,也感谢二位。应该说如果用一个喜爱音乐的朋友的话来说,2003年的世界看起来似乎很摇滚,比如说喧闹反叛而迷盲,而用带有重金属色彩的词汇来形容总结这一年,2003年更多的属于枪炮与病毒,但是在历史长河当中,2003年只是一场摇滚音乐会,在曲终人散以后,留给人们更多的只是无限地回味。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这一期《国际观察》,也祝各位新年愉快,再见。

责编:辛梓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闂佺ǹ绻愰崢鏍姳閻濈眴TV | CCTV.com婵炲濮撮鍥╁垝閿燂拷 | 婵犮垽顤傞崰娑綖鐎n偆顩查柛婵嗗椤棃鎮硅鐎氼厾鑺遍鈧畷鎺楀Ω閵夘喗校闁硅壈鎻幏锟� |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喓鐝堕柣妤€鐗婇~锟� | 濠电偛顦板ú鏍閵夛负浜滃Δ锝呭暞閿涙牠鏌ㄥ☉娆掑婵炴挶鍊濋獮瀣箛椤掑倷绱i柣銏╁灠閻楀懐鑺遍妸鈺佺闁斥晛鍟。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拷 | 濡ょ姷鍋涢悘婵嬪箟閿熺姴瀚夌€广儱鎳庨~锟� | 闂佸憡鐟ラ鍡涘磿韫囨稒鐓i柣鎰靛墮婢讹拷
 婵炴垶鎼╅崢鐓幟瑰Δ浣衡枖妞ゆ挾鍋戞禍鐑芥煟椤厾绁锋い顐㈩儔瀹曪綁鏁撻敓锟�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儱绠ラ柍褜鍓熷鐢告晸閿燂拷
婵炲瓨绮庨幃渚癙闁荤姴娴勯幏锟�060535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傚倸鍟崹宕囩箔閸屾稑顕遍柣妯挎珪鐏忥繝鎮峰▎蹇旑棞闁诡垰顦甸幊鐐哄磼濠婂嫮鐛ラ柣鐘辫兌鏋憸鎷屽皺閹风姵鎷呯粙鍨枏 0102004
缂傚倸鍟崹鍧楀Υ婢跺本濯奸柟瑙勫姦閸氣偓闂佹寧鍐婚幏锟�婵炴垶鎼╅崣鈧い顐㈩儏閳讳粙宕橀崣澶岊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