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协和”告别蓝天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4日 15:59)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10月24日):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我们正在为您现场直播的《国际观察》。刚才您看到的这些画面就是有着“空中骄子”之称的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它的机身细长优雅,机头是鸟嘴形,机翼呈三角形,喜爱它的人把它叫做“大白鸟”。在过去的30年当中,它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携带着乘客享受超越声速的感觉,给英法两国在世界航空领域中带来了无限了自豪和骄傲。然而北京时间今天夜里协和将完成它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永远地离开蓝天。我们今天的节目关注的就是马上要告别蓝天的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在演播室里,我们请来的一位是我们的科普作家宋宜昌先生,还有一位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那我想我们先来看一个今天晚上北京时候大概7点38分,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做最后一次商业飞行,在美国的纽约肯尼迪机场,已经开始的镜头,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就是这样。起飞之前,在机场了举行了一个很盛大,但是很短暂的告别仪式,很多官员,包括协和式的飞行员,也做了表态,他们都觉得这是一次美丽而又永恒的告别演出,有很多的人都坐这个飞机。现在看的是它起飞的镜头。这个飞机应该说它是超音速,所以说按照计划,它应该在北京时间今天晚上大概10点40,或者是10点50,也就是说从起飞到降落3个小时15分钟,或者20分钟就可以到。这样比一般的飞机飞行的速度,要快大概两三个小时。所以我们的节目在进行的时候,最后的这架飞机应该说正在天上飞的,而且甚至飞行员已经看到了英伦三岛的轮廓了。那我想我们先从飞机的性能和它的独特之处谈起。协和这个词叫concord,这个名字怎么用到这个飞机上的?
张郇:这个来自戴高乐。因为6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有一个登月计划,法国跟英国这些欧洲国家,他们也希望能够在航空的某一个领域,不落在美国的后面,而且戴高乐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我们不能让美国形成一种空中的殖民主义”,就是说不能让他独霸,所以说英国和法国拉和起来研制这个飞机,这个名字就戴高乐起的。
主持人:孙先生给我们讲一下这个飞机的特点,因为是超音速,速度很快,它到底多快?
宋宜昌:协和最高的速度是2.04,相当于音速的2.04倍,音速在海平面和高空是不一样的, 2000多公里。它除了速度快以外,它还有非常多的特点,首先采取了大的五尾三角翼外形, 这个外形他们是在62年提出研制的,1968年首飞,它采取的是50年代末期的五尾三角翼,特点是超音速的时候稳定性好,操纵性好。
张郇:当时就是从60年代的水平,协和的超音速飞机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功,它就是把100多个人,同时推到声速的两倍。超音速飞机早就有了,但实际上说超音速两倍、三倍的超音速战斗机,它实际上是在大部分的时间,不是用超音速飞行的,而是必要的时候,在战斗的状态下加速,但是很短。它的设计,比如说从伦敦飞到纽约,三小时十五分钟,它基本是在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它维持超两倍的音速,这是一个技术上非常困难的事情。
主持人:想像一下,因为我们平时我们坐飞机感觉到,一般现在民航的飞机每小时是八九百公里的速度。
宋宜昌:另外它的发动机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的发动机是英国的洛尔斯洛依斯飞机和法国的托沃梅卡联合研制的。发动机型号2084593,它的推力是17吨,当时我们比较熟悉的飞机,像米兰21,它的推力也就是4吨左右,所以你想想,米兰21那么快,只有它1/4的推力,非常大,这样涡轮前的温度很高,需要很高温度的合金。这是对当时人类智慧的一个挑战。
张郇:和其他的科技比起来,绝对是鹤立鸡群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现在一个图版,目前很大的民用客机,波音747,和协和的这个比较的话,那就有很多的数字,起码在速度上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它有很多的优势,还有劣势,比如说它装油很少,而且耗油很多,平均1小时耗20吨油,摊到一个人头上,相当于坐一个波音747乘客的三倍。还有一个是机头是一个特别的设计。
宋宜昌:采取这个设计,飞行员起飞和降落的视线不好,所以它为了使飞行员比较安全,它可以折叠下来。
张郇:实际上当初英法联合研制这种飞机的时候,实际上碰到一个很不好的时候,就是石油涨价。当时的油是3美元一桶,说得过分一点,就像水一样便宜,但是一下子涨到了10倍。在投产进行商业运行之后,一下子经济性的毛病就突显出来了。当时英法是雄心勃勃,准备在世界上销售几百架,一下子工业很快就上去了,政府投钱研制。但是最后生产16架,投入商业运行是12架。那4架作为实验,最终 投运行的是12架,在巴黎摔过1架。所以说为什么只有12架呢?就是因为它的经济性确实是这样的。波音747每小时10吨油,但是它是400人,再加上400人的行李,现在它每小时是20吨油,只有100个人,所以说所有的能量,所有的动力,都花在速度上,你达到了速度,其他的东西都牺牲了。
主持人:当时这个飞机在研制的时候是60年代,最后第一次投入商业运行是1976年1月份,在60年代的时候,这种飞机是不是很高级的?
宋宜昌:当初在二战以后已经进入喷气时代,可是在民航机上使用喷气发动机是比较危险
事情。当时英国曾经波拉巴松型的飞机,由于金属疲劳就失事了,坠毁在地中海。这样美国在50年代,就是1954年,波音公司把租用的KC10加油机改成了波音707,这样一下子在喷气式民航机上大大超过了欧洲。因为当时英国还没有使用后掠机,还是平直机,这样距离拉得很大,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只能跟在美国的后头。但是如果超越美国,单凭英法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不行,所以英法联合起来想跨越非常大的一步,直接搞超音速民航机。
主持人:所以那时候讲,技术是非常好的?
宋宜昌:技术是最好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在一些资料里,大家也都知道。坐一次协和很贵,
现在据说一个单程就是9000美元。
张郇:现在就是说最后这一个星期的英航的航班爆满,全部卖完了,票价来回是八千多美元,8292英镑,这样的话,将近超过一万美元了。
主持人:那就是10万人民币。但是坐这样的飞机舒服吗?
张郇:这个是这样的,它这个票价之所以贵是这样的,一个是它耗油很大,还有一个就是说它只有12架,它的维护的费用非常高。所以说我们因为工业上讲规模效应,但是就像你说的,它实际上并不是很舒服的。为什么呢?它机身非常细,它从外表看非常漂亮,站在里面最高的地方是1米96,高一点的人直不起来。这边是两个位子,这边是两个位子。我们知道现在747是八个位子,它现在只有一个走道,旁边个两个位子。实际上它的空间并不宽敞,同时它这里是不分舱位的,只有一个舱位,没有说飞机有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没有的,就是一个舱位。就是说你上了这个飞机,在欧美很多人觉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主持人:据说坐这个飞机很豪华,在里面想吃什么吃什么。
张郇:因为它贵,所以很多人觉得它是显示它的身份,当然在这个飞机上,也是能够看到一点其他的地方看不到的景色。第一,它能够看到地球的弧线,因为它飞行的高度是18公里到20公里,一般我们的民航飞机是9000多米。它飞到这个高度,它可以看到地球的弧线,最后可以看到宇宙的深蓝色。
主持人:这个是我们的宇航员杨利伟可以看到的。
宋宜昌:对。
主持人:好,我们这个话题稍微休息一下,然后我们回来继续谈更严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次协和最终退出蓝天,这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稍微休息一下继续。
(广告)
主持人:欢迎你继续收看《国际观察》。协和飞机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客机,它独霸超音速民航市场,安全地运送了300万乘客,从来没有出过任何的闪失,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2000年的7月25号。法国当地时间7月25号下午4点44分,一架协和客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 两分钟之后坠毁,机上109人全部遇难。
字幕:2000年7月25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44分,法国航空公司AF4590航班协和客机起飞两分钟后,在巴黎附近坠毁,大批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燃烧,机上109人和地面4名无辜者全部遇难。傍晚7点左右,现场大火扑灭,在附近的麦田里,只发现了一些金属碎片。空难发生后,世界震惊。2001年11月7日协和飞机重上蓝天。
主持人:好,宋先生,几年前在戴高乐机场的这个事故,是不是对这次整个协和彻底地退出蓝天,是不是有一定的影响?
宋宜昌:是有影响,但这个事故比较偶然,这是前一架飞机掉下来的一个金属片,掉到跑道上,被这个轮胎卷了以后打破了,不是这架飞机本身起的毛病。但是大家情绪上有点觉得受不了。
主持人:但是别的飞机也出事啊。
宋宜昌:因为这个特别尊贵,跟罗尔斯罗伊斯车似的,你不能出事,你这么贵的票,你怎么能出事呢?
主持人:花10万块钱坐一趟,你还出事。
宋宜昌:必须安全的,这一架贵族飞机,按说是不应该出事的。
张郇:这个飞机因为油耗特别大,像一般飞机的翅膀里面都有油箱的,贴的起落架非常近,
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可能金属片甩上去,可能更容易造成这种事故。所以英航这次事故之后,把所有的靠近起落架的油箱外面加的防护,他还是采取了一点措施。
主持人:尽管如此,最终今天我们还是到了告别协和的一天,为什么?
宋宜昌:一个就是最近几年,油架一直在30美元一桶以上,这样的话,航空燃料对高耗费的协和是一种致命性了,第二,它的维修费特别高,因为它是70年代生产的,所以它的零部件的很多生产线已经停了,只是为了一架飞机生产,所以有的时候它是拆东墙补西墙。然后赶紧把它加工起来,维修成本特别高。
张郇:做协和飞机的很多人,实际上都用一个统计,大部分人,经常坐的,是一些什么呢?
歌星、富翁这些人。但是在9.11之后,民航的安全,大家都有一种新的认识以后,实际上协和的飞机满员率一下子跌下来了。很多大公司有的时候请客人,比如说坐协和过来,是作为一种面子。
主持人:有一个数字,说9.11之前是50%的乘客率,9.11之后是20%了,也就是说100个人只有20个人坐。
张郇:而且问题是这样的,这一架飞机从它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它所赚的钱,维持营运,当时铺进去的上十亿美元的钱,实际上一分没有收回来。它只是维持在那里。
主持人:从飞机本身的技术,它现在的性能等等,是不是也有一点退伍了?
宋宜昌:从速度的角度讲没有人能超过它,但是从经济性,因为现在它是涡轮喷气发动机,
现在早都成了涡轮风扇发动机了。
主持人:这里有什么区别?
宋宜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耗油率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大多了,涡轮风扇非常省油。虽然协和退出蓝天,但是在研制协和中得到的包括风动的数据,包括材料的进展,包括对发动机机体整个进步,尤其是英法两国的合作,奠定了后来的空中客车,整个欧洲,就是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联合起来研制空客,因为时间差了两年。所以合作经验奠定了。于是在协和上遭受到的挫折,在空客上全部找了回来,而且是大大往前了。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协和在它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的贡献还是非常显著的。
张郇:所以很多的法国人、英国人,法航的飞机是5月份退出的,现在是英航的飞机,最后一架。很多人退出的时候,实际上是抱了一种很复杂的心态。
主持人:人们说是一种协和情节。
张郇:对。就是说很多人坐不起这样的飞机,但是他看了这个飞机很好看,他有一种向往。
但是有很多人参加过研制,为制造这个飞机出过力的人,他觉得是一种功绩,一种历史,一种光荣的历史,这种历史在现在空客的发展上,还是起着作用。
宋宜昌:协和精神,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强大,比如说欧洲原子能联营、欧共体、欧洲2000战斗机,很多只要一复杂就是大家一块儿干。
主持人:现在我们怎么理解现在的协和在即将告别蓝天时人们的这样一种情感?
宋宜昌:联系起来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主持人:有的也在说,协和是一种非常悲壮的?
宋宜昌:还有一种,因为没有超音速客机了,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此高的油价,也不会研制新的超音速客机,等于说是一种绝创,花钱也坐不了这种飞机了。
张郇:说到航空技术美国是很先进的,可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做超音速的客机呢?他就是考虑经济性。美国人造东西,始终考虑市场,怎么赚钱,怎样合算?所以最终搞了慢了一点,正好是70年代石油危机上来以后,它庆幸自己没有搞,因为搞出来以后,它可能不赚钱,又是一个包袱。所以从协和飞机的历史上看,很多的产品出来,也确实应该必须考虑到经济性。
宋宜昌:无独有偶,前苏联研制的,跟协和几乎一样的2144,它因为外形,发动机的推力,
甚至载客量和接近,所以人们把它叫协和47。2144也在前几年停运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英国伦敦时间今天下午,也就是说北京时间今天晚上大概10点50分,做最后一次商业飞行的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就会降落在英国伦敦的西斯罗机场,协和飞机就要在人们的目光当中永远地弹出蓝天了。英国航空公司正在考虑在12月17号,还一架协和飞机去纽约参加莱特兄弟飞行百年的庆祝活动,以后可能人们更多的会在博物馆和航展当中看到协和飞机。但是尽管这样,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的协和飞机,正在证明着人类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这期节目,再见。
责编: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