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头条

你的工作环境安全吗?

增税?减税?你在等谁?

让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

小泉:参“神”拜鬼 意欲何为?

就业路,在改革中拓宽
更多...

保留最近一个月内的新闻信息


     今年我国高校有145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明年将增至212万人,后年将达到250万人。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认为,随着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但就业竞争的加剧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束手无措地等待,大学生的心态要调整,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构亟需调整,社会用人机制也期待新的突破等等。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其实并不难。 》欢迎进入网友讨论区



大学生就业,说难不难

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报道之三

2002年04月22日


    ■一边是许多毕业的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一边是许多高薪水高要求的工作虚位以待,中国科学院广招英才,广州30多家国企高薪求贤,东部地区人才“倒流”西部……人才的春天已经到来,还是人才的寒冬刚刚开始?




    ■今年我国高校有145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明年将增至212万人,后年将达到250万人。从1999年开始普通高校持续扩大招生之后,今年迎来了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比去年净增30万人。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认为,随着高校扩招后的学生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




    ■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束手无措地等待,大学生的心态要改变,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构亟需调整,社会用人机制也期待新的突破等等。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其实并不难。




    入春以来,求职找工作的大学生便开始奔波在各种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而今年就业竞争的白热化对他们来讲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今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比去年增加30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超过70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达40%,而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本来就不高。




    数字是严峻的,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正在拓宽,而政府也在为此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改革,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性保障。但努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包括大学生本身都应该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变改。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说难也不难。




    高学历不等于好人才 大学生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今年的工作不好找。”这是毕业生普遍流露出的一种情绪。而记者在采访用人单位时,频繁听到的一个词是“人才素质”,他们往往因为这道槛而望才兴叹。




    今年3月“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北京特路普投资公司打出一则说明:“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个公司并不大,写在牌子上的几个字也并不显眼。然而,它的震撼力却异常强烈。许多学生在网上质疑,言词颇为激烈;而这家公司却收到了同行们打来的支持电话:“你们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名校学生何以在人才市场不再吃香?特路普公司副总经理孙英魁直言:“名校学生拿着自己的牌子,带着自己的论文,开口就问待遇有多高……对我们来说人才不是‘名’才,而是有没有真才实干,因为用错一个人,对公司的损害无法估量。”一些用人企业对一些名校毕业生的看法固然有其偏颇之处,但这一事件无疑已传递出一个鲜明的讯息——在人才竞争立益激烈的今天,警钟,已向人才敲响!




    警钟为谁而鸣?我们的目光不能不投向人才的摇篮——现行教育体制。孙英魁一语道破:人才素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将小动物放在微波炉内烤,向动物园的狗熊泼硫酸……大学校园内一连串让人惊讶的事件让人们再次对“高学历就有好人才”的等式产生了怀疑。“必须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才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刘恒橼呼吁: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办学模式中走出来,努力培养与时代精神理念相一致、高素质,善于与人沟通合作、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人才。”




两个5%的启示:我国高层次人才短缺
有关专家指出人才资源中存在的两个“5%”现象值得警惕。第一个,是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第二个,是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约5.5%左右,而高级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则更少。高层次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人才战略实施、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些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英语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四种人才将大为走俏。

    的确,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认为,大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调节,与未来的就业形势很好地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把眼前要求和长远要求、基础性要求和应用性要求、人文教育要求和科学教育要求、学术性要求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每一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全是学术性的肯定不行。而我们长期培养的人才一是数量少,二是就业主要集中在“四大院”(校园、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医院),而工业、农业领域这些物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太少。所以毕业生数量增加以后,必须增加培养能活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职能型人才的比例。




    会计在过去是紧缺人才,为什么如今一些大学的会计财务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好?就是因为几年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与现在紧缺的会计财务人才的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所以,今后,我国高校要大力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而在提高毕业生质量方面,大学的专科不能再是“本科的压饼干”,本科也要学习专科的职业技能,只有真正建立起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变“学历教育”为“学力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同时,大学的教师队伍要充实一些有过非大学经历但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人,不能全是做学问的学者。




    此外,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要求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扩展,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在学生毕业前提供就业信息的层面。比如内容的扩展要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其未来联系在一起,要延伸到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大学生应抛弃干部观  社会用人机制进一步突破




    随着社会用人机制改革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不仅“大学毕业生就是干部”的观念要抛弃,而且在“什么样的岗位需要大学生做”的问题上也要更新观念。过去有些岗位也许并不需要大学生去做,但今天就不见得,比如乡镇的会计,过去只要能识字、会计帐就行,现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面向市场,要懂一点审计、市场营销,还会上机打报表、网上查询等。许多岗位的性质随着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的要求提高了,从这个角度看,就业的岗位在增加。




    说到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封庆阳认为,谁能努力实现从一个“院校人”向一个“职业人”的转变,谁就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这种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修炼”:要有团队意识;要有职业意识;要有责任意识;要有行为意识,想问题应该是建设性的,并付诸行动;要有品格意识,重诚信守承诺。




    从“热门”企业招聘人才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用人机制的变化,他们最看重人才的什么方面?




    当我们环顾在科技领域叱咤风云的公司,他们的用人之道有一条永远的“金科玉律”,那就是人才的道德品质。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说,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重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其是否正直、诚信。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现在有些人忽视了这一点,结果人才的恶性跳槽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如何选出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成为许多大公司招聘人才时的最大难题。诺基亚人力资源部总监严金坤说,我们的招聘工作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我们觉得价值观和他们思想比较重要一点,技术很容易学到,硬件很容易学到,软件就比较难一些。




    除品质外,这些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一样很高。企业要求的人才不是应试人才,而是做事人才——北大青鸟公司负责人才资源管理的副总郑彤这样说。面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系于一端,那就是人才的能力。方正数码人力资源总监王岱红说,从总体上来说,方正数码需要是这样的两类人才:一种是比较有经验、成熟型的人才;另一种是年轻、有冲力,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人,虽然这类人在经验上会有些欠缺,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则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更好地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帮助。这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和交往能力很有好处。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企业还非常看重人才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素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人才能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更关系到人才所在企业的发展大计。中软人力资源部经理刘保平指出,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比前几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来说,当然是有了更大的挑选余地。但现实情况是,人才的量很大,但质不一定很高。他说,前来应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盲目性太大。他们很多人对企业毫不了解,有的甚至对岗位也不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我们并非一味强调学历和文凭,而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大学生就业心态需调整  不妨来个先就业再择业




    “在我国,不少家长举债供孩子上学。如果这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就业,将造成一个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认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是基层和中小企业,建议大学生们根据人才供需的总体形势,尽快降低就业期望值。




    实际上,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之一,除在于一些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外,期望值过高也是一大障碍。比如不少大学生眼高过顶,既要好的工作待遇,又要满足自己的喜好,因为没有户口、住房的忧虑、父母也不着急,所以找不到理想工作,宁可闲呆着。又比如不会变通,典型的表现是一旦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相对饱和时,仍把自己划定在这个小圈子里不思转型,而不会变通就很难在所学专业之外谋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有关专家指出,年轻人应该勇于面对竞争,有高期望值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这个期望值要建立在自身的正确认识上。职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概念,不应该为一时的收入或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显然,就业难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反映了毕业就业观念的落伍。瞿振元认为,我们所说的更新就业观念,首先是学生上学期间就应该对将来的就业有心理准备,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也就是说,一个学生今年入学,就要想到4年后是和275万人同时毕业,而不是今年的145万人就业。其实毕业生要认清当今就业的主渠道在基层和中小企业。那种在计划经济时没找到“铁饭碗”就不算正规就业的观念要转变,还有到公有制企业才算就业的观念也要转变,这一系列的就业选择都需要毕业生做出相应的心理调整。




    择业不易的现实同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更新就业观念的必要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处长陈曦分析说,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由于缺乏对岗位的必要了解,一次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使是很多大学生看好的行业也不可能一次到位,况且一些被看好的行业的人才流动速度远远高于不被看好的待业即使是同行业流动,不同企业文化也未必适合每个人。因此通过在相关或相近 行业的锻炼,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适应能力,也不失为一条值得向毕业生提倡的成长道路。




    可以设想,在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会越走越宽。而且,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预计今后5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60万以上,给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加快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意见,通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关专题: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报道



   


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视听在线 |  宽带频道 |  广告频道 |  ENGLISH CHANNEL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