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武士文化的传承者
2001年04月05日 16:33



  武士是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阶层,武士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广为传播的文字:“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看来极端矛盾的两种禀性却能相混和,这也是日本人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

  这种民族性格中,“好斗黩武、倨傲自尊、顽梗不化”等习性,无不深深地打着武士文化的烙印。世界上也只有日本民族会聚焦而生武士文化。武士文化的极端矛盾性,说穿了是资源的极端有限性和所谋取地位及作为的无限扩张性之间因聚变而产生的怪物。众所周知,日本是个所有战略资源都依赖进口的国家,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之后,资源匮乏的利剑时时悬在他们的头上。在日本,渲染日本所处的险恶环境,一直是日本媒体从报刊到电视、从普通记者到知名政客所热衷的题材。甚至《油断》、《日本沉没》之类纯属杜撰的灾难小说和电影,也会畅销一时、引起轰动。

  熟悉日本历史的人一定清楚,武士文化服膺强者、蔑视弱者,对主子、对强权,它恭顺、忠诚,可以切腹、集体自焚,对弱者则刀劈、枪刺和拿来做活体试验。若技不如人,它会虚心求教;一旦自觉强大,则必然对外扩张。武士文化崇尚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法则,在价值选择上倾向于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极端。

  在历史上,资源有限而强国之梦想无限的极端不对称性,使日本迷恋上了军国主义,而武士文化就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今天的日本,仍然处在政治资源有限而政治大国欲望无限的极端不对称状态。而今天的中国、东盟和朝鲜半岛,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越来越多,孤悬亚洲大陆以东而南北狭长的日本列岛上,自然又冲动着一股莫名的焦虑。

  日本右翼还发现,因战争责任问题的认识“居然”又给日本造成了与东亚诸国竞赛时的心理劣势,这如何使日本安居 “亚洲老大”的位置?因此在日本右翼看来,必须剥夺东亚诸国尤其是中国的这种战略优势,“历史必须为现实服务”。日本右翼最终选择了靖国神社,并且在战争责任认识上,再次继承了武士文化的衣钵----“好斗黩武、倨傲自尊、顽梗不化” 。虽然在很多亚洲舆论看来,有钱难使鬼自尊,战争罪犯已经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但日本右翼仍然对颂扬东条英机的《自尊》如痴如醉。

  有学者认为武士文化在心理层面上还带有脆弱的、未成年的、受压抑的症状。老是念念不忘自己给了别人好处,却不记得别人善待自己,总觉得别人冒犯了、亏待了自己,但从不承认自己有罪。因此关于二战,日本右翼满脑子东京的大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可就是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细菌战。在现实东北亚秩序安排上,日本右翼拚命强调朝鲜导弹威胁,甚至杜撰中国威胁论,就是不承认日本军费开支已超出防卫所需和TMD的恶劣作用。在日常经贸事务中,右翼也念念不忘日本的对外投资和技术援助,可就是不承认东亚市场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之,日本右翼对亚洲索取之狠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也有人指出,武士文化还是种耻辱文化。名誉比生命重要,要紧的不是事实真相如何,也不是通过认罪或忏悔以求宽恕,而是不丢面子,因此宁愿否认、掩盖也不能承认让自己丢脸的历史。所以人们就看到日本右翼去论证所谓“南京大屠杀---20世纪最大的谎言”之类的闹剧。(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博士王泠一)(2000年1月22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